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7125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届高考化学暑期自测练习题32013年高三化学自测练习暑期系列(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Al-27, S-32一、选择题1已知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01mol/L的下列六种溶液的pH:复分解反应存在一个规律:碱性较强的物质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碱性较弱的物质。依照该规律,请你判断下列离子反应不能成立的是( )ACO32+C6H5OHHCO3+ C6H5O BCO2+H2O+ClO=HCO3+ HClO CCO2+H2O+ C6H5OHCO3+C6H5OH DCO2+H2O+ 2C6H5O CO32+2C6H5OH2已知OCN中每种元素都满足8电子稳定

2、结构,在反应OCN+OH+C12CO2+N2+C1+H2O(未配平)中,如果有6molC12完全反应,则被氧化的OCN的物质的量是( )A2molB3mol C4mol D6mol3如下图带漏斗U型管中装有足量的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a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反应一段时间煤油会燃烧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氢气 D若是金属锂则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4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Al (NH4 )2CO3 氨基酸 油脂A B C D5某固体物质和某浓酸在玻璃器皿中加热条件下

3、反应,产生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参加反应的两物质是( )AZn和浓H2SO4 BC和浓HNO3 CMnO2和浓盐酸 DCu和浓H2SO46把002mol/LCH3COOH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H)+ c(CH3COO)=002mol/L Bc(CH3COOH)c(CH3COO)Cc(H)c(CH3COO)c(CH3COOH) D c(CH3COO)c(Na+)7将铝粉与Fe3O4粉末配制成铝热剂,分成三等份。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烧碱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1;一份在高

4、温下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后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2;一份直接放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V1=V3V2 BV2 V1 =V3 CV1= V2V3 DV1V3V28在425时,在1L密闭容器中充入下列气体物质进行的反应达到平衡,分析下面示意图,从下列选项中选出能从示意图中读出相关信息的不正确选项 ( )A同温同压下,只要物质比列适量从正、逆方向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B上述图象表示的反应为H2(g)+I2(g)2HI(g) 。 C图(1) H2的转化率+图(2)HI的转化率=100%D相同条件下,分别从

5、正、逆方向建立等同的平衡状态,所须时间相同。二、非选择题9(15分)科学家预测“氢能”将是未来最理想的新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测得,1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则表示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 (2)利用水分解制备H2,某化学家设计了下列化学反应步骤:_(反应条件750) 2HBr+HgHgBr2+H2HgBr2+CaOHgO+CaBr 2HgO2Hg+O2反应可表示为 。 (3)下图是某国正在研究中的一种流程(硫碘热循环法制氢气),其中用了过量的碘。用硫碘热循环法制氢气总化学反应方程式: 。用硫碘热循环法制取氢最大的优点是(写出2点) 和 _。 (4)2007

6、年9月12日新浪科技网报道:美国科学家宣称盐水在无线电作用下可以燃烧,这一发现很可能是21世纪人类最大发现之一,这样可以解决氢能源问题。无线电频率可以降低盐水中所有元素之间的“结合力”,释放出氢原子,一旦点火,氢原子就会在这种频率下持续燃烧。上述中“结合力”实质是(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氢键 D范德华力10(16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并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 (1)甲同学其实验操作为:预先使棉花团浸透乙醇,并照图5-39装置好实验装置;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后开始有节奏(间歇性)地鼓入空气,即可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

7、。请回答以下问题:被加热的铜丝处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A管中可观察到 实验现象。从中可认识到在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参加了化学反应,还可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时需要一定的_ _。 (2)乙同学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组合一套实验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 );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_。理由_。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_。装置中,若撤去高锰酸钾加热部分并用夹子夹K,其它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相同,推断燃烧管

8、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11(14分)下图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D、L为单质,其他为化合物。其中化合物I、J、K中含有两种相同的元素,G和I的反应是一种重要化工生产中的主要反应之一。B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F是一种直线型的非极性气体分子。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以上7个化学反应属于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用编号填写) (2)在G、J、H中含有相同的元素是_; (3)J的水溶液和F (填写”能”或”否”)发生反应,其理由是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电解溶液H的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12(15分)1mol 物质A有如下合成路线: (1)A的分子式为 ,

9、含有的官能团为 (写名称)。 (2)AC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3)H、G与B互为同分异构,且满足下列条件: H、G与浓溴水和NaHCO3都不反应,且结构中均不含有-CH3(官能团不能同时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1molH、G 都能与2molNa反应。H环上一氯取代只有2种,G环上一氯取代只有3种。 H的结构简式 ,G的结构简式 。 (4)已知在一定条件下R1CH=CHR2R1CHO+ R2CHO,A在一定条件下氧化生成羧酸X、Y。X是芳香族化合物,Y是一种还原性的二元羧酸。写出X在浓硫酸条件下的缩聚反应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解析】本题是信息题目,关键将信息转化为复分解反应是强碱弱

10、酸盐的pH大的转变为pH小的。只有D 不符合。2C【解析】已知OCN中每个元素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根据8电子规律有化合价+最外层电子=8,知OCN中O是-2价,N是-3价,则碳为+4价(或则为O-CN-),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存在关系:2OCN3C12,所以被氧化的OCN的物质的量是4mol。3B【解析】根据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结合碱金属密度,碱金属可能是钠和钾,运动的原因是氢气的推动,假如是锂,密度小于煤油,应浮在煤油上而不会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运动。由于钠或钾接触不到空气,反应放热也不会使煤油燃烧。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典型元素的酸、碱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强酸

11、能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弱酸的酸式盐、可溶性银盐、两性物质等反应,强碱能与部分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酸、酸式盐、某些正盐、两性物质、卤代烃、酯等反应。将上述规律与各选项情况进行对照,发现它们都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5A【解析】A选项中产生的气体是SO2,若硫酸浓度减小到一定程度,则会生成H2,SO2和H2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以为28;同理B选项C和浓HNO3可能产生NO2和NO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8,不合题意;C选项MnO2和浓盐酸只生成Cl2,MnO2和稀盐酸不反应,不和题意;D选项Cu和浓H2SO4只生成SO2,Cu和稀H2SO4不反应。6D【解析】此题实

12、质上是005mol/L的CH3COOH溶液和005mol/L的CH3COONa溶液的混合溶液。由电荷守恒关系可得: c(H)c(Na+)c(CH3COOH)c(OH) ()由物料守恒关系可得: c(CH3COOH)c(CH3COO)c(Na+)2001mol / L ()由(2)式可知A不正确。将(1)2(2)可得: 2c(H)c(CH3COO)2 c(OH)c(CH3COOH) ()选项错误。以此得答案为 D。7A【解析】这是一道选择型计算题,根据经验一定会有技巧若据电子得失守恒就显得简单得多,和情况铝失电子,2Al3H2,由于Al是一样,则气体是一样多;铝失电子,氢离子和+3价铁共同得电子,这样产生的气体减少,所以选A。8D【解析】图(1)中是只加1mol的H2(g)和I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