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396124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章末质量检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末质量检测: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郑州2011届高三质量预测)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A铜丝电解质;氢氧化钾电解质B二氧化硫电解质;氧化钙电解质C氯化钠溶液非电解质;酒精非电解质D氧气不属于电解质或非电解质;熔融的氯化镁电解质解析:铜丝是单质,电解质均为化合物,故A项不正确;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B项不正确;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不是化合物,故不能称为电解质,也不能称为非电解质,C项不正确;氧气是单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均指

2、化合物,熔融的氯化镁仍为纯净的化合物,故是电解质,D项正确。答案:D2(江南十校2011届高三模拟)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酸性氧化物肯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肯定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与H2O反应生成相应的酸与H2O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ABC D解析: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按化学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及其他。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碱性氧化物,如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故正确、错误;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就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为非金属氧化物,如七氧化二锰为酸性氧化物,故错。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故错;一氧化碳、一氧化氮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故错。答案:D3下列逻辑关系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解析: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而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故A错误。氧化还原反应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分类标准不同,故B错误。钾盐与钠盐是根据盐中的阳离子进行分类的,碳酸盐是根据盐中阴离子进行分类的,故C错误。答案:D4下列现象或应用中,不涉及胶体知识的是()A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道道光柱B用半透膜分离淀粉和食盐的混合液C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

4、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D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解析: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电泳、聚沉等性质,故A涉及;胶粒直径大于常见离子,淀粉分子、蛋白质分子等具有胶粒特点,故B、C涉及;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剧烈,直接生成沉淀,故答案选D。答案:D5(广东汕头金山中学2011届高三期中考试)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能是复分解反应可能是置换反应不能没有分子参加A BC D解析:在水溶液中进行的置换反应都是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的是离子反应,有的不是离子反应;除了复分解反应外其他类的反应也可能是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中除了离子外

5、也可能有分子或其他的微粒存在。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离子反应关键是看反应中有没有离子参加。答案:C6(2010年甘肃天水中学模拟)下列各组中的两种物质相互反应时,无论谁过量,都可以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A碳酸钠溶液和盐酸B明矾溶液和烧碱溶液C苯酚钠溶液和二氧化碳D硝酸银溶液和氨水解析: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当盐酸少量时生成的是碳酸氢钠,盐酸足量时生成的是水和二氧化碳;明矾中含有铝离子,和强碱反应,当强碱少量时生成氢氧化铝,当强碱足量时生成偏铝酸盐;硝酸银与氨水反应,少量的氨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足量的氨水则使沉淀溶解。苯酚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无论二氧化碳的量多与少都生成碳酸氢钠。答案:

6、C7(2011年安徽省江南十校高三联考)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下列有关离子反应或离子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32D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解析: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即为强酸性溶液,A选项中的离子及H间均不能互相反应,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但也可能有的学生对溴的化合物性质不

7、了解,认为溴化铁或溴化钡是沉淀而不敢选A。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Br2完全反应,但反应生成的Fe3颜色与原来溴水的颜色接近,所以并不褪色,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由题中信息可知,HClO可与 CO32反应生成HCO3,即HClO与CO32不能大量共存,所以C选项错误;向FeI2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I先与Cl2反应,所以D选项错误。答案:A8(山东临沂2011届高三质检)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Ca22HCO32OH=CaCO32H2OCO32B4mol/L的NaAlO2溶液和7mol/L的HCl等体积均匀混合:4AlO27

8、HH2O=3Al(OH)3Al3C0.1 mol溴化亚铁溶液中滴入含0.1 mol Cl2的氯水:2Fe22Br2Cl2=2Fe3Br24ClD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Mg22HCO32OH=MgCO3CO322H2O解析:A项中假设碳酸氢钙为1 mol,电离出1 mol Ca2和2 mol HCO3,则反应需2 mol OH,生成2 mol CO32和 2 mol H2O,其中1 mol CO32和1 mol Ca2反应生成1 mol CaCO3,所以A正确。C项中还原性:Fe2Br,所以氯气应先氧化Fe2,而所给Cl2的量相对于Fe2是过量的,因此还可氧化Br,由

9、题中所给数据可知C中离子方程式正确。D项中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的溶解度,所以在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应先生成Mg(OH)2,所以D项错误。答案:D9(2011年河北师大附中一检)下列各组离子在特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选项特定溶液离子组A无色溶液,若向其中加入足量饱和氯水,溶液呈橙黄色,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向原溶液中加入铝粉,有气泡产生K、Na、H、Br、SO32、NO3B在某溶液中滴加甲基橙,溶液变黄色Na、Mg2、Cu2、MnO4、Br、SO42C硫酸氢钠与氢氧化钡的混合溶液Na、K、NO3、Cl、ID25水电离的H浓度为11010mol/L的溶液Al

10、3、NH4、Fe2、SO32、S2解析:A选项,溶液呈橙黄色,说明有溴生成;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钡、碳酸钡或BaSO3生成,在原溶液中加铝粉产生气体,说明原溶液可能含有大量OH,也可能含有大量H,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氮的氧化物,SO32与H、“HNO3”均不能大量共存,A选项错误;B选项,该溶液可能呈酸性或碱性,在碱性条件下,镁离子、铜离子不能大量存在,而在酸性条件下,高锰酸根离子能氧化Br,B选项错误;D选项,该溶液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碱性溶液中Al3、NH4不能大量存在,D选项错误。答案:C10取少量无机盐溶液试样,对其中的离子进行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11、()A加入盐酸,产生白色沉淀,则试样中一定有AgB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CO32C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试样中一定有SO42D加入NaOH溶液微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试样中一定有NH4解析:硅酸根离子与盐酸反应生成的硅酸是白色沉淀,A错;加入盐酸,产生CO2气体时,试样中也可能含有HCO3、SO32、HSO3,B错;加入氯化钡生成不溶于硝酸的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银,C错。答案:D11(2011年原创卷二)某无色溶液中只可能含有Na、Ba2、Cl、Br、SO32、SO42中的若干种(忽略水电离出的H、

12、OH),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步骤操作现象(1)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pH大于7(2)向溶液中滴加氯水,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CCl4层呈橙色(3)向所得水溶液中加入Ba(OH3)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4)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肯定没有的离子是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不能确定的离子是解析:溶液的pH大于7,说明SO32一定存在,因为所有的离子中,只有SO32水解显碱性;(2)步操作说明Br存在;(3)步操作不能说明SO42存在,因为存在SO32,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同样(4)

13、步操作不能说明Cl存在,因为(2)步操作引入了Cl。答案:D12(2011年原创)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区域发生了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地防疫部门使用了含氯类消毒剂,其中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的消毒剂,有强氧化性。工业上ClO2常用NaClO3和Na2SO3溶液混合并加H2SO4酸化后反应制得。有关此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NaClO3是还原剂B氧化性:ClO2NaClO3C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C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D1 mol NaClO3参加反应有2 mol e转移解析:根据题意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

14、lO3Na2SO3H2SO4=2ClO22Na2SO4H2O,由方程式得NaClO3为氧化剂,且NaClO3的氧化性大于ClO2的氧化性,1 mol NaClO3参加反应有1 mol e转移,综上所述,C项正确。答案:C13(青岛一中2011届高三月考)锑(Sb)在自然界中一般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我国锑的蕴藏量占世界第一。从硫化物中提取单质锑一般是先在高温下将硫化物转化为氧化物,再用碳还原:2Sb2S33O26FeSb4O66FeSSb4O66C4Sb6CO关于反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的氧化剂分别是Sb2S3、Sb4O6B反应中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电子C反应说明高温下Sb的还原性比C强D生成4 mol Sb时,反应与反应中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解析:根据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反应中Sb和S元素的价态没有变化,O2为氧化剂,反应中,Sb4O6为氧化剂;根据反应可知生成6 mol FeS时共转移12 mol电子,故生成3 mol FeS时,共转移6 mol电子;反应中C为还原剂,Sb为还原产物,因此C的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