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毕业考实验操作.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4395926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毕业考实验操作.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毕业考实验操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毕业考实验操作.(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物理基础型学生实验,高中物理基础型学生实验 实验一 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 实验二 用DIS测定加速度 实验三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实验四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五 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实验六 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压和电流 实验七 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 实验八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一 用DIS测定位移和速度,实验目的 (1)熟悉DIS的使用方法; (2)用DIS测定位移,并研究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 (3)测量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4)测定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实验步骤 (一)用D

2、IS测定位移,(1)将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右端(轨道稍倾斜,使小车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将数据采集器相连。,(2)开启计算机和数据采集器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选择“教材专用”点击实验条目中的“测量运动物体的位移和速度”,出现相应的界面。,(3)点击“开始记录”,放开小车使其运动,计算机界面的表格内,将出现小车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取样点数据,同时在s-t图中将出现对应的数据点,从点的走向可大致看出小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 (4)点击“数据点连线”,得出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5)改变轨道的倾角,重复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的图线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3、时,对应的图线是怎样的?,(二)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同(一),按照前述学生实验的步骤,使载有位移传感器发射器的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获得的s-t图界面。 (2)点击“选择区域”,取A、D两点,图中直角三角形水平边为两点的时间间隔t,竖直边为两点位移的变化量s,其斜边的斜率即为平均速度值,实验下方速度窗口中将显示该速度的值。,(3)将类似于上述实验界面图中“AD”“AC”“AB”选定为研究区域,观察实验界面下方速度窗口中显示的数据,并将数值填入表格内。,(三)用DIS测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使固定有

4、挡光片的小车能够顺利通过并能挡光。,(2)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用DIS测定瞬时速度”,软件界面如图所示。,(3)点击“开始记录”,依次将与软件中s对应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让小车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记录下四次挡光的时间,DIS实时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注意事项: (1)要先打开“数据采集器”的电源,各个接口出不要松动。 (2)注意点击“开始记录”和释放小车的先后顺序对实验的影响。 (3)位移传感器的接受器和发射器要正对,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右端。放射器的电源开关要打开。 (4)挡光片上边沿应和小车运动轨道平行。,实验二

5、 用DIS测定加速度,实验目的 测定沿轨道下滑小车的加速度。,实验器材 小车、轨道、量角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实验步骤 (1)将位移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并将轨道垫高。,(2)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用DIS测定加速度”,出现相应的实验界面。 (3)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车,得到v-t图像。 (4)观察得到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的v-t图线,思考分析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5)点击“选择区域”,移动光标,在图像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A(t1,v1)与B(t2,v2),求出它们所在直线上的斜率,即可求出加速度,即,并记录a1=_m/s2。 (6)不改变轨道的倾

6、角,重复实验,多次(5次)测量加速度a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a2=_m/s2,a3=_m/s2,a4=_m/s2,a5=_m/s2。 选做:(7)改变轨道的倾角,测量加速度值,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实验结论 当斜面倾角为_时,小车下滑的加速度平均值为 _m/s2 (选做)当斜面的倾角越大,下车下滑的加速度越_。,注意事项 (1)小车的轮子应在轨道的卡槽内,位移传感器的接收器和发射器要正对。各接口不要松动,并打开数据采集器的电源。 (2)实验发生故障时,可关闭软件,数据采集器,并重新打开。,实验三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实验目的 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实验原理 用一个力与同时用两个力使橡皮筋发生相同形

7、变效果(伸长相同的长度),合力与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关系。,实验器材 图板、图钉、白纸、橡皮筋、弹簧测力计(两个)、刻度尺、量角器等。,实验步骤 (1)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绳套,使橡皮筋伸长到一定的位置,记下橡皮筋与绳套结点的位置O,画出两绳套的方向,记录两弹簧秤的示数F1和F2。 (2)用一个弹簧秤将橡皮筋拉伸,使结点仍到达位置O,画出绳套的方向,记录弹簧秤示数。 (3)用相同标度作出两个分力F1、F2与合力F,以F1和F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得到其对角线F,看F和F是否完全重合(研究的话应连接各力的顶点看是否平行四边形)。 选做:(4)改变两力的夹角再做几次。 数据处理 用相同标度

8、作出两个分力与合力F,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两个分力的合力F,再比较F和F。,注意事项: (1)弹簧秤水平放时调零,弹簧秤与细线平行与木板平行。 (2)弹簧秤示数要估读。,实验四 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 (1)研究小车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 (2)研究小车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 带滑轮的轨道、小车、钩码、小车的配重片、天平、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等,实验步骤 (一)用DIS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含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 (2)测量钩码的重力(作为对小车的拉力)。 (3)将位移传

9、感器的接收器固定在轨道的一端,并连接到数据采集器。将发射器固定在小车上,同时打开其电源。,(4)开启数据采集器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出现软件界面。 (5)用细线连接小车,跨过滑轮系住钩码。点击“开始记录”并释放小车,让其在外力F的作用下运动,界面实时显示小车的运动状态的图像。当小车到达终点时,点击“停止记录”,得到v-t图。,(6)拖动滚动条,将需要的图像显示在窗口中,点击“选择区域”,用鼠标在图线中选择“开始点”和结束点“”,计算机自动计算出所选区域的加速度值,(7)将加速度a和外力F记录在表格中内相应的位置。 (8)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钩码的大小重

10、复实验,得到一组数据(至少5组),数据处理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a-F图像。,实验步骤 (二)研究小车在受力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6)同上。 (7)将加速度a和质量m记录在表格中相应的位置。 (8)保持钩码的大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并重复实验,得到一组数据(至少5组)。 (9)根据实验数据,画出a-m图,并通过重新设置变量,使图像成为一条线。 数据处理 (1)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2)根据实验数据,绘出a-m图像,通过重新设置变量,使图像成为一条直线,注意事项 (1)轨道应保持水平。 (2)小车与轨道的摩擦力要小。 (3)钩码的质量

11、也应小些。,实验五 用DIS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目的 探究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与体积之间的关系。,实验器材 注射器、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实验步骤 (1)将压强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器相连。,(2)开启电源,运行DIS应用软件,点击实验条目中的“研究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出现相应软件界面。,(3)点击“开始记录”,观察压强传感器所测得的大气压强值。 (4)将注射器的活塞置于初始位置(如15cm),并与压强传感器探测口连接。,(5)在数据表格中输入活塞初始位置所对应的气体体积值。点击“记录数据”,记录此刻针筒中密闭气体

12、的压强值。 (6)连续改变注射器活塞得位置使气体体积发生变化,将变化后的体积输入到表格中,同时记录该体积所对应的压强值,获得多组压强数据。,(7)点击“p-V绘图”,计算机根据数据点绘出“压强体积”关系图线。 (8)点击“p-绘图”计算机绘出“压强体积的倒数”关系图线。,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握住注器;实验时缓慢推动注射器;等压强值稳定后再记录。 (2)防止漏气。 (3)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连接处有一定的体积。,实验六 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压和电流,实验目的 练习用多用电表测电阻、电压和电流 实验原理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实验器材 多用电表、待测电阻、电源、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 (1)按

13、如图所示的电路把待测电阻、电源、开关连接成电路。 (2)断开开关S,用多用表电阻挡测出待测电阻R的阻值。,(3)合上开关S,用多用表电压挡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值U。 (4)断开开关S,用多用表串联接入电路,再合上开关S,用多用表电流挡测出流过电阻的电流值。,直流电压挡,直流电流挡,欧姆挡,交流电压挡,不同量程,数据录处理 (1)待测电阻R=_;电阻两端电压U=_;流过电阻的电流I=_。 (2)根据测出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待测电阻值R=_。,问题讨论 比较电阻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大小,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注意事项 (1)待测电阻必须从电路中断开 (2)手不能接触两表笔 (3)换倍率挡后必须重

14、新调零,实验七 用DIS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实验目的 测定通电螺线管内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实验器材 长螺线管、滑动变阻器、稳压电源、导线、磁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实验步骤,(1)如课本图10-29所示,将磁传感器连接到数据采集器的输入口。 (2)螺线管接入电源(直流小于6V)后放置在水平面上,调节传感器的高度,使它的探管正好在螺线管的轴线上。,(3)点击实验菜单上的“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感应强度”,显示屏上将出现B-d坐标及数据表格等(课本10-30)。其中B为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d为磁传感器探管端部插入线圈的长度。 (4)改变d值,点击“记录数据”,可得到多组不同的

15、d、B值。 数据处理 (1)在表格中记下传感器探管端部在不同位置测得的磁感应强度值。 (2)启动“绘图”功能,在显示屏上可观察到B-d图线。,注意事项 (1)螺线管接入稳定的直流电源电压小于6V。 (2)调节电源的正负极,使磁传感器的读数为正值。 (3)传感器使用前需预热4分钟。 (4)传感器测量的为平行长管方向的磁场强度分量。,实验八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实验目的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实验器材 条形磁铁、灵敏电流计、线圈A和B、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导线等。 实验方案设计(包括原理、电路、步骤和观察记录),方案一(供参考) 将灵敏电流计和线圈B按课本图11-7连接成闭合回路;线圈A与电源、开关、变阻器串联成另一个闭合回路。合上开关,这时通电螺线管A相当于一根条形磁铁。 (1)线圈A在线圈B中静止不动,灵敏电流计指针不偏转。 (2)线圈A在线圈中拔出或插入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方案二 同方案一电路,电键打开闭合,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方案三 灵敏电流计G与导线形成闭合回路,导线在强磁场中切割磁感线(改变闭合回路面积) 。 注意事项 (1)必须用灵敏电流计G; (2)有两个电流回路,副线圈回路只有灵敏电流计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