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386210 上传时间:2020-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弥勒县2012年葡萄产业发展情况弥勒葡萄种植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多年的种植史。葡萄是弥勒继烟、糖后的一大新兴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弥勒生物产业中最富有活力和先导性、战略性的产业。弥勒葡萄产业历经风雨,经市场洗礼后,在茁壮成长。近年来,弥勒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弥勒葡萄产业在鲜食葡萄市场的拉动下、在政府的推动下、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撬动下、在农户的联动下,产业迅猛发展,其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大幅增涨。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5.8万亩,产值3.5亿元。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葡萄产业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葡萄产业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一、自然概况弥勒县位于云南

2、省东南部,南盘江北岸。总面积4004km2。弥勒是红河州的北大门,北依昆明、路南;南接开远、蒙自;东邻文山、邱北;西连玉溪、华宁,处于昆明、个旧、开远三个城市和滇中滇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全县辖10个乡镇,129个村民委员会,7个社区居委会。全县公路拥有量1749km,县乡公路通畅率和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村至村之间的通达率为94.8%。弥勒距昆明143km、距蒙自140km,昆河公路纵贯弥勒佛地,云桂铁路贯穿弥勒,滇越铁路沿西跨境78km,是两广入滇的重要交通枢纽,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对开发本地资源,加强内引外联,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开辟经营门路,广聚各方财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弥

3、勒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东经1030410349,北伟23502440之间,弥勒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境内最高海拔2315m(金顶山),最低812m(东山细所南盘江下游);年降雨量700990.4mm,年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6.1,最低气温-4.6,年有效积温5600,年日照数2168小时,光照充足、;无霜期349天。二、葡萄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条件1、气候资源优势。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类型,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葡萄种植区年均温度17.320,日照充足,年日照时间长(2376小时),无霜期短,早春气温回升快,年有效积温高(5357以上),昼夜温差大(10),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和提高品质,是云南

4、较适宜葡萄种植的地区之一。“不在葡萄适种带而胜于葡萄适种带” ,同时,也称得上是我国具有明显地理特色的葡萄种植基地,被法国专家称为“东方波尔多”,这是专家学者对弥勒赋予的科学概括。2、区位优势。弥勒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州北部,是红河州的北大门,距省会昆明129公里、距州府蒙自126公里,自古就是红河州北上昆明、南下两广的重要门户,石蒙高速公路、云桂铁路两大动脉县内穿越,弥勒成为云南连接“两广”并经广西防城港“出海”、经河口国家一级口岸“出境”之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交通十分便利,产品外销便利有保障。3、熟期优势。弥勒属亚热带干热河谷。早春气温回升快,葡萄萌芽早,葡萄成熟早,早熟葡萄同一品种较北方

5、主产区提早4050天成熟上市,抢占了市场先机,市场空间大,效益高。4、具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弥勒县区域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有大树、花口两大地下河龙潭和太平、雨补两大水库及若干个中、小型水库、坝塘,水资源丰富,可满足葡萄栽培灌溉。5、有一定的栽培基础。弥勒葡萄栽培历史悠久,迄今已有50多年的栽培史,栽培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可实现一年定植,两年丰产。有优化的地方良种(水晶、玫瑰蜜、云中舞)和引种成功的名特优品种(夏黑无核、红地球、无核白鸡心、京秀 维娜莎、康能无核 玫瑰香、赤霞珠、法国野等品种)资源,为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6、加工企业不断兴起。弥勒除“云南红”“神泉”两个大型

6、葡萄酒加工厂,还有随之而上的东风庄园、米轨时光、宝云酒庄、龙缘酒庄、滇红等小酒桩,年加工能力达33600吨,酒庄的兴起将为葡萄产业提供坚实后盾。三、产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弥勒葡萄种植历史悠久 ,规模种植始于60年代初。大规模种植于19992001年,葡萄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鲜食葡萄(含兼用型)2.4万亩,酿酒葡萄1.7万亩,20032004年由于受红酒市场及气候条件(降雨偏多)的影响,加之鲜食葡萄市场疲软,葡萄种植面积大幅下滑,葡萄种植面积由2002年的4.1万亩降至2005年的2.2万亩。20102012年,弥勒葡萄在鲜食葡萄市场的拉动下,在政府的推动下,在相关部门和企业的撬动下、在农户的

7、联动下,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5.8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3.5亿元,其中:纯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5169.5亩;产量12977.86吨,产值10489.9万元;兼用型葡萄种植面积41402.9亩,产量51766.7吨,产值24050.9万元;纯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505亩,产量1150.7吨,产值631.82万元。种植品种有:纯鲜食品种:夏黑无核、红地球、无核白鸡心、蓝色海洋、稀姆捞特、康能无核、维娜莎、克瑞森无核等品种;兼用型葡萄品种:水晶和玫瑰蜜;纯酿酒葡萄品种:云中舞、法国野、赤霞珠。主要分布于弥阳、新哨、东风、虹溪、竹园、朋普和巡检等乡镇。纯

8、鲜食葡萄和大部分兼用型葡萄产品远销贵州、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广东、广西,近销昆明、文山、马关、司宗、罗平、和卢西等地。全县拥有大小葡萄加工厂7个,年加工能力36000吨,其中:云南红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25000吨;神泉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4800吨;东风庄园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1300吨;米轨时光葡萄酒厂年加工能力1000吨;宝云酒庄年加工能力1600吨;龙缘酒庄年加工能力1000吨;长石酒庄年加工能力1000吨。弥勒葡萄,由于弥勒独特的地理环境,品种进一步优化,色泽艳丽,果香味浓,汁多味甜,果粉多品质高,不论鲜果还是所酿制的葡萄酒,果香醇厚,商品性好。即便是鲜食品质还是酿制出的葡萄酒的品质毫

9、不逊色于国内外葡萄适种带产品品质。1999年7月第六届全国暨首届海峡两岸葡萄学术研讨会,云南红葡萄酒集团参评的“玫瑰蜜、藤稔、京秀、无核白鸡心等弥勒鲜食葡萄,被评为全国葡萄优质产品,位居全国前列。云南红葡萄酒于2006年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四、 发展葡萄产业的主要做法1、科学定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处理好鲜食和酿酒葡萄均衡发展问题、处理好市场和计划的问题、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问题、处理好增收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处理好标准化种植和传统种植的矛盾问题,是巩固和发展壮大弥勒葡萄产业中长期的任务。同时,弥勒葡萄面临周边发展的压力,和市场拉动的巨大机遇,面对新形势,必须科学定位,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

10、定十二五末10万亩的发展目标,巩固提高老区科技含量,加快新区的发展步伐,处理好酿酒和鲜食发展的平衡关系,制定了弥勒县无公害葡萄标准化栽培操作规程,做大做强弥勒葡萄产业。2、走种植业与加工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市场化、精细化、标准化产业发展路子。紧紧抓住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和省委、省政府把弥勒建设成为云南省重要旅游城市的重大机遇,以湖东路建设为契机,加快葡萄产业观光带建设,坚持葡萄产业与工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走市场化、精细化、标准化发展路子,打造集餐饮、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特色服务业,带动全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开展葡萄加工园区建设规划,使葡萄产业与工业和旅游业相互带动,相互促进。3、加强葡萄产业

11、宏观服务与管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强葡萄产业宏观服务与管理,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一是针对目前产业发展现状,对今后产业的发展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二是对葡萄产业发展将出台相应科学可行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三是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做好群众土地流转协调工作,让投资人有一个宽松的投资环境,从而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四是加快葡萄产业工业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工作。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葡萄产品综合开发,延长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除红酒加工外进行葡萄浓缩汁加工开发,“葡萄庄园”招商引资,使葡萄产业向高层次方向发展,逐步形成“葡萄庄园”,开发旅游项目,最终潮农业生态、旅游观光方向延

12、伸发展。5、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鉴于小酒庄在蒸蒸日上,健康发展,加强对小酒庄的规范管理,资金扶持,引导小酒庄走向规范,确保产品质量,为弥勒葡萄产业和红酒业营造良好氛围。6、创新机制,培育龙头企业和创建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弥勒红酒企业,不论以贮存能力和生产能力都远不及长城等国内大型红酒企业,培育具有竟争优势的酿酒龙头企业,有利于企业间的竟争和壮大,有利于提高弥勒知明度,有利于带动和促进弥勒葡萄产业整体发展。主要做法是: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产业分围,充分用好、用活品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酿酒企业和营销公司来弥勒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走开放式发展的路子,稳中求进扩大种植规模,建立弥

13、勒葡萄加工和鲜食营销联合舰队。对引进的企业,公司或个人建基地和建加工,享受地方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积极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基金和葡萄产业保险体制,形成企业十合作组织+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用连接机制,加粗和延长葡萄产业链条。三是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品种、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体系建设,通过特色产品特色工艺的研发,提升龙头企业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知名度,培育壮大红酒加工业,打造弥勒红酒品牌,增强竟争力,扩大市场分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产业扩张和升级。7、发挥气候资源优势,扩大适宜种植区,加快葡萄产业发展步伐。竹、朋、巡检、江边和东山低热河谷具有较好气候资源优势,

14、光照充足,年有较积温高,土地肥沃,葡萄熟期较新哨、弥阳、虹溪提早成熟1015天上市,早熟鲜食葡萄市场空缺。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同时可措开盛雨期和成熟期,避免20032004年气候灾害再度重演,规避产业风险。同时使得弥勒早熟鲜食葡萄市场价格和效益得到充分体现。8、加大新技术研发与应用,调整品种种植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针对弥勒葡萄熟期集中和熟期逢盛雨期,葡萄通过实施朵美滋涂芽环剥新技术的应用,促使葡萄提早萌芽和成熟,错开盛雨期和病发高峰期,提高了葡萄产量、品质及效益,在新的发展规划上政府在品种结构调整上加以调控,以早熟品种为主,适量配植一定的中、晚熟品种,避免熟期过度集

15、中,降低市场风险,确保产业健康发展。9、加大葡萄产业宣传力度。鼓励葡萄种植户和企业参加国家、省、州、市举办的博览会、展览会和展销会,展示本地区名、特、优葡萄和葡萄产品。对参展的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额度的摊位费用补助。开发县、乡、村葡萄信息平台网络建设。10、实施品牌战略,为加快弥勒葡萄的品牌化战略,增强市场竞争力,由县葡萄协会对“弥勒葡萄”注册商标负责申报,对获得省通级以上的农博会优质名牌葡萄农产品的实施单位或个人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的奖励。以带动和促进产业升级。五、葡萄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1、种植面积迅增,产量、产值快速增长2012年,全县葡萄种植面积5.8亩,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产量6.

16、6万吨,农业总产值3.5亿元,较2009年的2.4万亩,递增至5.8万亩,新增种植面积3.4万亩,增幅为141.7%,农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1.1亿元递增至3.5亿元,新增产值2.4亿元,增幅为218.2%,创历史新高。其中:纯鲜食葡萄种植面积15169.5亩;产量12977.86吨,产值10489.9万元;兼用型葡萄种植面积41402.9亩,产量51766.7吨,产值24050.9万元;纯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505亩,产量1150.7吨,产值631.82万元,创历史新高2、科技推广应用加快,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升级。葡萄种植,改变过去传统种植管理模式,种植技术实现了葡萄品种改良、葡萄避雨提值增效栽培、葡萄大棚栽培、葡萄疏花疏果、葡萄套袋、葡萄朵美滋涂芽、葡萄环剥、葡萄滴灌、葡萄膜下节水灌溉、葡萄无公害标准化种植、葡萄防雹网应用、葡萄二次挂果等十二大科技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