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4338194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8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550编号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公开课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知人论世鉴古诗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过程与方法:反复品味,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宋词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宋词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反复品味,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反复品味,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教学难点:把握知人论世

2、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及手段:诵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教学方法及手段:诵读法、品析法、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宋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时过一千多年,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开启宋词,在这里, 我们能领略到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能体味到易安“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缠绵婉约;能听到范文正公“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愤 呐喊,也能听到柳七郎“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浅吟低唱。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 前明月的故乡情。随口吟咏,都会让我们心中激荡。让我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

3、 造口壁 一、导入:宋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时过一千多年,依然闪耀着熠熠光辉。开启宋词,在这里, 我们能领略到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也能体味到易安“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缠绵婉约;能听到范文正公“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悲愤 呐喊,也能听到柳七郎“杨柳岸,晓风残月” 的浅吟低唱。这里有怒发冲冠的报国志,也有窗 前明月的故乡情。随口吟咏,都会让我们心中激荡。让我们一起学习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 造口壁 【一】知其人论其世【一】知其人论其世 二、走近作者及背景介绍二、走近作者及背景介绍 (一)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字幼安

4、,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中原、报国雪耻为志。少年时代国耻家仇,誓立壮志(先辈和金 (一)走近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 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中原、报国雪耻为志。少年时代国耻家仇,誓立壮志(先辈和金 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人有不共戴天之仇;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 志向);青壮年时期(11401181 年)力主抗金,仕途坎坷(青壮年时代(11611181 年)21志向);青壮年时期(11401181 年)力主抗金,仕途

5、坎坷(青壮年时代(11611181 年)21 岁时,金兵大举南侵,他聚众起义,不久投归南宋;25 岁时,受南宋朝廷赏识,步入仕途,并岁时,金兵大举南侵,他聚众起义,不久投归南宋;25 岁时,受南宋朝廷赏识,步入仕途,并 献给皇帝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大计。);中晚年时期(11811203 年)献给皇帝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大计。);中晚年时期(11811203 年) 罢职闲居,壮志难酬(遭受排挤,被罢职不用,近 20 年赋闲在家。)。晚年时期(1203罢职闲居,壮志难酬(遭受排挤,被罢职不用,近 20 年赋闲在家。)。晚年时期(1203 1207 年)壮志未酬,含恨离世

6、( 晚年再备起用,参与北伐战争,再被排挤,又被罢职,只得发 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哀叹)。词人壮志凌云,只叹生在南宋,可谓生不逢时! 1207 年)壮志未酬,含恨离世( 晚年再备起用,参与北伐战争,再被排挤,又被罢职,只得发 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哀叹)。词人壮志凌云,只叹生在南宋,可谓生不逢时! (二)背景介绍:公元 1176 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来到造口登临时,俯 瞰青山流水,联想起 40 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词。 (二)背景介绍:公元 1176 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来到造口登临时,俯 瞰青山流水,联想起 40

7、 年前中原沦陷,百姓涂炭的史实。于忧愤中写下了这首词。 三、学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三、学习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情感,情感的波澜起伏:悲凉忠愤坚定悲愁忠愤(一)朗读指导:读准字音,把握情感,情感的波澜起伏:悲凉忠愤坚定悲愁忠愤 (二)解题:菩萨蛮:词牌名。书:写。写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词。(二)解题:菩萨蛮:词牌名。书:写。写在江西造口壁的一首词。 (三)再读晓词意【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三)再读晓词意【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 【提示 1:自由朗读,理解词意。】【提示 1:自由朗读,理解词意。】 【链接 1:据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

8、金兵入侵江西,隆佑太后(高宗的婶母)从 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先乘船至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金兵追至造口,百姓惨 遭屠杀劫掠。】 【链接 1:据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十月,金兵入侵江西,隆佑太后(高宗的婶母)从 洪州(今南昌)沿赣江南奔,先乘船至造口,再由陆路逃到赣州。当时金兵追至造口,百姓惨 遭屠杀劫掠。】 【二】悟其“愁” 【二】悟其“愁” (四)品读悟情感【用心体味,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四)品读悟情感【用心体味,揣摩词中所蕴含的情感。】 【提示 2:1、找出直接表露词人心迹的句子。2、结合全词,理解词句中“愁”的情感。】【提示 2:1、找出直接表露词人心迹的句子。

9、2、结合全词,理解词句中“愁”的情感。】 (1)找出直接表露词人心迹的句子。(1)找出直接表露词人心迹的句子。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人“正愁”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人“正愁” (2)词人为何而愁?“愁”什么? (2)词人为何而愁?“愁”什么? 【 提示 3:联系辛弃疾经历,结合全词,理解词句中“愁”的情感。】【 提示 3:联系辛弃疾经历,结合全词,理解词句中“愁”的情感。】 【明确:家国之愁,忧国忧民。(请在词中找出包含“愁”的词句,具体分析)】【明确:家国之愁,忧国忧民。(请在词中找出包含“愁”的词句,具体分析)】 2 “忧国”:理解“行人泪” 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百姓惨遭屠杀

10、劫掠之地,痛感建炎国势 之衰危,愤慨金兵之猖狂,羞愧国耻之未雪,满腔悲愤,化为悲凉之句。“望长安”中原 失陷;故国难回。【明确:北宋都城:汴京。面对眼下所见证的悲惨史实,想到南宋王朝的政 治现实,凝望汴京,追思北宋,怀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 视线, 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 “望” “可怜” 两个词写出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 “忧国”:理解“行人泪” 词人身临隆祐太后被追,百姓惨遭屠杀劫掠之地,痛感建炎国势 之衰危,愤慨金兵之猖狂,羞愧国耻之未雪,满腔悲愤,化为悲凉之句。“望长安”中原 失陷;故国难回。【明确:北宋都城:汴京。面对眼下所见证的悲惨史实,想到

11、南宋王朝的政 治现实,凝望汴京,追思北宋,怀念中原故土,但如今,那重重叠叠的连绵不尽的青山遮住了 视线, 也阻断了建功立业的进取之途!【 “望” “可怜” 两个词写出了词人对北宋盛时的追念, 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对故国故土失去的惋惜;表达了故国难回的惆怅、愤慨之情。 】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对故国故土失去的惋惜;表达了故国难回的惆怅、愤慨之情。 】 “忧民”:理解“行人泪”逃难民众的泪水。“行人泪”言简意深,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忧民”:理解“行人泪”逃难民众的泪水。“行人泪”言简意深,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 来的深重苦难。】来的深重苦难。】 “忧己”:“行人泪”也包含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

12、国志士的悲愤之情。“正愁余”“忧己”:“行人泪”也包含了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爱国志士的悲愤之情。“正愁余” 小结 : 这么多愁绪郁结于胸中,在“江晚山深”之境,暮色苍茫,群山围阻,怎叫人不“愁”? 同学们,词中有一意象正暗合词人此时的形象、心境。请找出来。 小结 : 这么多愁绪郁结于胸中,在“江晚山深”之境,暮色苍茫,群山围阻,怎叫人不“愁”? 同学们,词中有一意象正暗合词人此时的形象、心境。请找出来。 比较分析:将“比较分析: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改为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改为“望阙“望阙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好吗?为什么? 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好吗

13、?为什么? (句意理解:“郁”有沉郁之意,“孤”有巍然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开篇便凸起一座(句意理解:“郁”有沉郁之意,“孤”有巍然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开篇便凸起一座 郁然孤峙之高台。“江晚山深”,暮色苍茫,群山阻隔,正是词人沉郁苦闷之孤高情怀的写照,郁然孤峙之高台。“江晚山深”,暮色苍茫,群山阻隔,正是词人沉郁苦闷之孤高情怀的写照, 暗应合开头郁孤台的意象。以这三字开头,词人的满腔忧愤之情溢于言表。)暗应合开头郁孤台的意象。以这三字开头,词人的满腔忧愤之情溢于言表。)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词人之“愁”,不是为自己衣食所安,不是为儿女私 愁,而是家国之愁,正是词人爱

14、国、报国情怀的折射,内心志向的流露。同学们能从词中找出 体现这一心志的句子吗?】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词人之“愁”,不是为自己衣食所安,不是为儿女私 愁,而是家国之愁,正是词人爱国、报国情怀的折射,内心志向的流露。同学们能从词中找出 体现这一心志的句子吗?】 【三】明其志【三】明其志 (4)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链接】 /“山深闻鹧鸪” 中, “鹧鸪” 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感。 【链 接】 (4)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链接】 /“山深闻鹧鸪” 中, “鹧鸪” 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感。 【链 接】 (5)明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

15、视野,但却不能阻 挡日夜东流的江水。 (5)明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无数山”可以遮住人们眺望故国的视野,但却不能阻 挡日夜东流的江水。 问:这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问:这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词人的情感? “青山”“赣江水”分别比喻什么? 清代词论家周济说是“借水怨山”,是用比兴的手法。“青山”“赣江水”分别比喻什么? 清代词论家周济说是“借水怨山”,是用比兴的手法。 明确:【“青山”比喻阻止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明确:【“青山”比喻阻止爱国者抗金收复中原的反动势力,主要指主和派(投降派)。 “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不可阻挡

16、的坚定意志。这两句“借水怨山”,是用“江水”比喻词人和广大爱国志士收复中原不可阻挡的坚定意志。这两句“借水怨山”,是用 比兴的手法,含蓄地表达词人抵抗外敌,收复山河的坚定意志。】比兴的手法,含蓄地表达词人抵抗外敌,收复山河的坚定意志。】 “鹧鸪”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感。【表示要像鹧鸪鸟“但南不北”那样留在南方,绝不北方向金“鹧鸪”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感。【表示要像鹧鸪鸟“但南不北”那样留在南方,绝不北方向金 人屈膝,忠于南宋决心】人屈膝,忠于南宋决心】 小结:上片:控诉金兵入侵罪行,对故都故土和抗敌军民的怀念之情。小结:上片:控诉金兵入侵罪行,对故都故土和抗敌军民的怀念之情。 下片:表露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下片:表露词人收复失地的决心,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归纳主旨:这首怀古伤今之词,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词人对故都的留恋和(四)归纳主旨:这首怀古伤今之词,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表现了词人对故都的留恋和 军民收复中原不可阻挡的意志、决心,也流露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军民收复中原不可阻挡的意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