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32123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讲座》PPT课件(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与心理健康,youyicuncnXL,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1992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将每年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一、心理及心理现象,心理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活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 人的一般心理活动,当表现在每个人身上时,心理的具体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人的基本属性,高级动物 群体性 社会性 高级心理活动 人一旦被社会化,他的知觉、思维的归因、行为动机、交往、态度等,无不带着社会色彩和性质!,

2、人的心理的发生与社会环境,人为什么会成为社会的人?人所以成为社会的人,首先是人的社会化!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有思想,所以,社会的凝聚需要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通过彼此交流,彼此充分表达并准确理解各自的见解,才能彼此理解,有了彼此理解,才能互相协作,社会才能稳定、发展;不然,各行其是,社会就要大乱,社会就要解体,人类就会失去生存条件。,二、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内在关系的协调(知、情、意活动);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 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7,心理健康的含义,静态地看,它是一种状态; 动态地看,它是围绕着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的过程。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 动态 两个标准差 健康常模 静态,.,8,心理健康的破坏,压力与压力源,压 力 源,生物,精神(认知),社会,依据“共鸣”原理,人从本性上对上述三类压力敏感,WHO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1948年)。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1990年)。,WTO提出健康的十条标准,1:精力充沛,对负担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不感

4、到过分紧张疲劳 2:乐观、积极,乐于承担责任,工作效率高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抗疾病能力强,能抗一般的感冒、传染病等 6:体重适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 8: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龌齿,无出血现象,齿龈色泽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痛,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走路、活动感到轻松,健康四要素,积极乐观的心态 适量的运动 均衡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心理健康人士的特征,这是 一个朝气蓬勃的快乐的人,有所爱,也被人爱;满怀信心地面对人生的挑战,满腔热情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能够洞察外部世界,并对自己所遇到

5、的挑战作出应,制定出合理的人生策略;不会随意夸大也不会任意贬低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都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如果你是上面描述的这种人,那么你的心理就是健康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仅有安全感、自我状态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能以社会认可的形式适应外部环境。它一般可理解为情绪的稳定和心理方面的成熟两个方面,但这种稳定和成熟的状态是相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切都在变化的社会中,没有人会有一成不变的精神和情绪状态。只有将制约人格的各种条件,比如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职业、社会地位、生活演变等很好地协调起来,并能适应环境、利用环境、创作环境,才能称之为心理健康。,促

6、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生理方面的途径 实施优生政策,避免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分娩过程。 儿童期营养的保证,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 提供免疫和其它医疗措施,以预防感染性疾病; 加强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 合理的休息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心理方面的途径,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暖、鼓励的养育氛围 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发展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 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训练 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 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 树立健康积极的人

7、生哲学。,社会方面的途径,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前两者要难以控制。因为社会方面的工作必须限社会组织及其制度而定。社会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减少社会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全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止;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成社区心理卫生网络等等。,常见心理障碍,自知力障碍,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疾病病和心理异常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自知力是判断精神障碍患者好转程度极其重要的标志。 自知力很重要,它是区别精神病和神经症的极其重要的标志,,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生理障碍,三、非精神

8、病性的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心理问题(mental trouble)与心理紊乱(Psycho-disturbance), 是非精神病性的,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Stress) 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应(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 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轨,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心理问题,心理问题: 是指, 在时间性质方面有近期发生而不太可能持久的特点。空间方面,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而只局

9、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其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并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心理紊乱,心理紊乱: 是指其反应强度剧烈并严重影响思维逻缉,初始反应强烈,如在暴怒情况下,出现强烈的非理性行为冲动毁物;心理行为异常持续的时间较长(一个月以上)、长期难以克服的心理负担;内容充分泛化,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由于长期的精神折磨,有时伴有躯体化症状或人格上的问题,如心理生理障碍、退缩与攻击。,边缘状态,边缘状态: 是指这样一组临床相, 既无法纳入精神病学(含神经症)诊断标准, 又超越了临床心理学诊断范围, 只有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会诊, 方可确定是使用心理学治疗方案或使用精神病学治疗方案。,残疾人心理问题,残

10、疾人心理特征:孤独感;自卑感;敏感、自尊心强;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富有同情心。 残疾人不仅仅是生理残疾,往往还会伴有心理的紊乱,即心理上的障碍,为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总体目标,应从生理和心理康复两方面着手。,1、孤独感:,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有某种缺陷(如聋哑人言语障碍、肢残人和盲人行动障碍),在社会上常常受到歧视,活动的场所太少,不得不经常呆在家里,久而久之,孤独感就会产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孤独感的体验会日益增强。,2、自卑感:,这是每个残疾人都有的一种情感体验。残疾人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的困难比普通人多得多

11、,如果从他人或者亲属那里又得不到足够的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就会产生自卑情绪。他们在婚恋、家庭和就业等问题上比普通人困难得多,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可能加重自卑的情感体验。,3、敏感、自尊心强:,由于他们身上的残疾容易使他们过多地注意自己,因而对别人的态度和评论都特别地敏感,尤其是容易计较别人对他们不恰当的称呼。如称他们为“残废人”,会引起普遍的反感;盲人反对别人称其为“瞎子”;瘫痪病人忌讳称其为“瘫子”等等。如果他人做出有损于他们自尊心的事情,他们往往难以忍受,甚至会立即产生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4、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这种特点在许多残疾人身上都相当突出。如聋哑人情绪反应

12、强烈,而且多表现于外,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盲人情绪反应则多隐藏于内,虽然情感体验很激烈,但情绪表现却不十分明显,而且爆发性情感较少。,5、富有同情心:,残疾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不是同类的残疾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不是因为其没有同情心,而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残疾人心理卫生,克服自卑感 进行功能训练,保护补偿器官。 进行一体化教学,鼓励残疾人回归社会 引导残疾人接受现实,鼓励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 提高社会认识,形成正确的社会态度,心理卫生工作,对象涉及全民 内容涵概广泛 范围波及全社会 途径可以多样 效果隐蔽长远,心理卫生的本意是维护和

13、促进心理健康,实际应用有三个含义: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工作、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卫生狭义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三级预防:初级预防是指旨在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的愈后,防止复发;三级预防的功能是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谢谢各位,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