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422450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肉猪的肥育技术》PPT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模块五:肉猪生产,项目1:肉猪的育肥技术 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 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 项目2:无公害肉猪和有机猪生产 任务1:环境要求与关键技术条件 任务2:无公害肉猪生产技术,.,2,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用较少的饲料, 获得数量多肉质好的猪肉。 提高肉猪的日增重、出栏率和商品率, 从而满足人们对猪肉的数量、质量的需求, 也能增加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营养的主要去向是维持需要和增重 先用于维持需要,若有剩余,则用于增重。 肉猪生活一天,无论增重与否, 就得用掉一天的维持消耗, 且随体重增加,维持消耗也有所增加。 缩短育肥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 这就是人们极力追求快速育肥的道理。,肉猪生

2、产的目的,.,3,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圈舍的准备和消毒 选好幼猪 驱虫、去势、免疫接种 合理组群 加强调教,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项目1:肉猪的育肥技术,.,4,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体重增长规律: 体重是身体各部位和各组织生长的综合指标, 以日增重表示增长速度;随日龄增长,体重增加。 6-8 月龄前增重较快,饲料转换率也高, 而 4 月龄以前的生长强度最大, 肉猪体重 75% 要 4 月龄前完成; 10 月龄后,增重速度减慢。,.,5,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一、肉猪的生长发育规律,体组织变化规律: 蛋白质沉积在肥育开始时逐渐增加, 然后几乎保持不变。 脂肪

3、沉积随肥育进展不断增加。 体组织生长高峰出现的顺序为 骨骼、肌肉、脂肪。 即骨骼的生长发育早,肌肉居中,脂肪最晚,.,6,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二、圈舍的准备和消毒,确定圈舍数量 根据肉猪的饲养数量和饲养密度。 生长肥育猪的饲养密度是每栏812头, 每头占地面积约0.51.0。圈舍维修、清扫和消毒 (1)检查门窗、地面、食槽、输水管路和饮水器、 通风及其他相关设施是否完好无损等, 并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 (2) 圈舍彻底清扫; (3)严格消毒。,.,7,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1健康无疾病2强壮非僵猪3三元杂交品种,三、选好幼猪,.,8,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驱虫:生长肥育期间,常需

4、驱虫23次。 第一次,在仔猪断奶后约一周左右; 第二次,在生长肥育阶段、体重达5060kg左右; 必要时,可在仔猪断奶前或135日龄左右增加一次驱虫 去势:一般在7日龄内或断奶前的1015日龄去势; 去势越早,应激越小,伤口愈合越快。 免疫接种:生长肥育期前,必须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转入生长肥育猪舍后,一般无须再接种。 购进的外地仔猪,隔离观察24周, 应激期过后,根据本地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相应的免疫接种,四、驱虫、去势 、免疫接种,.,9,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1、合理分群 根据猪的来源、体重、性别等合理分群,一般群体内的个体体重差异不超过35kg。2、及时调群 肉猪分群经过一段时间饲养

5、后,应把个体体重差异较大、舍内密度偏大的猪群再一次调整,调群时应遵循“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合昼不合”的原则。,五、合理组群,.,10,任务1:肉猪生产前的准备,肉猪在分群和调群后,要及时进行调教。调教主要内容, 保证猪群有足够的采食槽位时,均匀投料,防止强夺弱食。 训练猪的“三点定位”习惯,六加强调教,.,11,猪种选择 饲养技术 环境控制 适时出栏,项目1:肉猪的育肥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12,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一、猪种选择,猪种类型不同,育肥效果不同。 瘦肉型猪种育肥效果好;杂交品种比纯种好;配套系杂交猪比一般品种间杂种猪好,.,13,1、确定合理的营养水平 能量水平:

6、 a.高能量水平有益于猪的增重,但对胴体品质不利, b.肥育后期,限饲控制猪能量的摄入量、提高胴体瘦肉率。 c.3090kg,自由采食,平均采食配合饲料2.7kg/天, 每千克饲粮含消化能12.55MJ时,平均日增重可达750g; 当限饲为自由采食量的25时,采食2.02.2kg/天, 饲料消化率可提高6.6,猪的胴体瘦肉率较高,二、饲养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14,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 a.提高饲粮的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增重速度和胴体瘦肉率; 饲粮中的粗蛋白水平超过18时,会明显增加饲料成本。 b.体重50kg以下肉猪饲粮中的粗蛋白质水平应为18, 体重5090kg肉猪饲粮中的粗蛋白质

7、水平应为13-15%。 c.我国配制生长肥育猪饲粮时, 体重2060kg阶段为1617, 体重60100kg阶段为1416。 d.猪需要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赖氨酸, 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的增重效果和胴体品质最好。,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二、饲养技术,.,15,矿物质、维生素和粗纤维水平: a.矿物质和维生素可提高肉猪日增重, 特别是微量元素,对肉猪的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 和肉猪健康影响较大,用量可参照有关标准。 b.粗纤维含量会影响饲粮适口性和消化率。 肉猪饲粮中的粗纤维含量为57(最适6.5) 时,增重效果最好,二、饲养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16,二、饲养技术

8、,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2、精心设计饲粮配方: (1)选择合适的肉猪饲养标准, 根据生产实际及不同阶段的预期生产水平, 对肉猪的营养成分需要量进行适当调整。 (2)控制粗纤维含量。 (3)保证原料适口性好、无毒、无霉变,组成多样化。 尽量利用本地饲料资源, 选用营养丰富、质优价廉的饲料原料。 (4)遵守国家饲料法规, 配合饲料营养指标、感官指标和卫生指标及检测方法等 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的标准规定,.,17,二、饲养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3、选择科学的育肥方式 (1)前高后低肥育法 2060kg为肥育前期,充分饲喂。 让骨胳和肌肉最大限度生长发育; (消化能12.512.97MJ,粗蛋白1

9、617), 60100kg以上为肥育后期,限制饲喂。 适当降低饲粮中的能量和粗蛋白水平, (限饲15%-20%),以减少肉猪体脂的沉积。,.,18,(2)直线育肥法。 根据生长育肥猪体重增长规律和营养需要的特点, 在育肥各阶段供给充足的营养促进各组织充分生长。 以精料为主,自由采食或定时投料以饱为度。(3)三阶段育肥法。 充分考虑肉猪在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将肥育期分为 2035kg为肥育前期, 3560kg为肥育中期, 60100kg以上为肥育后期, 供给相应的营养,使饲养更科学,育肥效果更好。,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二、饲养技术,.,19,二、饲养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4、科学饲喂

10、 (1)饲喂方法。 自由采食: 不限制猪的采食量、饲粮营养水平。 自由采食可最大限度提高猪的日增重, 但猪的体脂沉积较多,饲料转化率降低。 常在肉猪的生长肥育前期(60kg前)采用, 三元杂交猪可全期采用。 限饲:适当限制肉猪的采食量、饲粮营养水平等。 常限制采食量,称限量饲喂;一般限量15%-20%。 适用于肉猪的生长肥育后期期(60kg后) (2)饲喂次数和喂量。限量饲喂需定时定量, 60前日喂3-4次,60后日喂2-3次, 喂量为自由采食量的80%-85%左右,.,20,二、饲养技术,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5、保证饮水充足清洁卫生 一般饮水量约为其 风干料采食量的34倍 或其体重的16,

11、 保证饮水清洁、卫生、爽口。,.,21,1、创造舒适的猪舍小气候 (1)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为5070适宜。 忌低温高湿和高温高湿 (2)加强通风和减少噪声。 加强通风,但要防止“贼风, 以纵向自然通风辅以机械通风为宜。 肉猪舍保持安静,防应激。 (3) 减少有害气体和尘埃。 猪舍内氨气的体积浓度不超过0.003, 硫化氢不超过0.001,二氧化碳不超过0.15,三、环境控制,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22,2、注意圈舍的清洁卫生。 (1)保持圈舍清洁干燥, 及时清理粪便、勤打扫。 (2)定期消毒。 一般每周一次, 疫情期一天一次。,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三、环境控制,.

12、,23,3、确定合理的饲养密度和管理方式 (1)适宜密度: 实体地面或水泥混凝土地面的圈舍, 每头占地0.81.2; 漏缝地板地面的圈舍, 每头占地0.51.0 (2)肉猪群养,最好是“原窝培育”。,三、环境控制,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24,1、根据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确定出栏体重。 体重越小,瘦肉率越高,饲料转化率越高,日增重大; 随着体重的增长, 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逐渐降低。2、根据经济效益确定出栏体重。 考虑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3、具体出栏体重需综合考虑各因素,灵活确定。 可参照如下出栏体重标准: 二元商品杂交猪为8595kg左右, 三元商品杂交猪为95105kg左右, 配套系杂优猪为115120kg左右,任务2:育肥配套技术,四、适时出栏,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