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186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67.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榆一中2018 级高二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 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 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 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 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

2、渗入与否, 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 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 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 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 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 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

3、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 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 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 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 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 显。 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 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 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

4、,难得 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 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 廷后仍与各方面官员交游有微辞,似乎毕竟未能免俗,其实这种交游正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 重要途径。否则就只有陷入闭目塞听、彻底缄默的境地。总之,如李杜之所作,笔力雄壮, 气象浑厚,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丰富的社会内容、深刻的人生体验,乃至达到堪称通乎天 地万物、包含古今的程度,它是绝不可能指望产生于一般的甚至封闭的环境之中。其酝酿和 创作,非有一种巨大的政治背景,并连同诗人自身都被适当地卷入不可。 (选自余恕诚唐诗风貌,有删改) 1

5、. 下列关于中国诗歌传统中情、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言志是中国诗歌的传统,时间上要早于魏晋以后出现的“缘情”说。 B. 情、志在士大夫看来,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 C. 缘情很大程度上是对言志的补充,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流露。 D. 情志合一有层次之分,政治渗入与诗歌达到高层次有着密切的关联。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段引领全文。首先概括李白杜甫一生的从政特点,点明两人生活经历受政治影响,从而 交代本文的写作意图。 B. 段从中国诗歌的传统谈起,强调政治生活关联着诗歌气象风貌的呈现以及诗人精神气魄、 高度责任感的形成。

6、C. 段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比,指出封闭的环境会限制诗人的才思,肯定了李杜与官员的交 游,自然地收结全文。 D. 段先指出伟大的创作所必需的主观条件,接着以李杜为例,阐释了政治的强大摄动力对 诗人创作的积极作用。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于山林田园, 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 B. 诗人都不可能使其情志恒定在一种状态下,但却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用 世之心,执着地面对现实。 C. 李白杜甫在离开朝廷后,都与各方面的官员保持联系,其用意就在于依靠官府信息,酝酿 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 D.

7、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必须对政治有一种向心力,适度介入政治、体验政治, 自觉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答案】 1. B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 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仔细区分选项表述与文中内容的差 别。题中B项,“前者是诗人的自觉,后者则由封建政治赋予”错误,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故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

8、论点和分论 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论证的方法等。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题中C 项,“将诗人和社会横向对 比”错误,段是将诗人和社会的横向联系来看,并无对比之意。故选C。 【3 题详解】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重点在对文中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主要 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设错方式一般为改 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 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近几年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推断成为一个热点,重点注意无 中生有、强拉

9、因果和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混淆。题中A 项,“其结果就是创作归于沉寂”错 误,原文是“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B项,“都可以在积极政治的推动下维系并加强其 用世之心”错误,原文强调“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C项,“其用意就在于依 靠官府信息,酝酿和创作伟大而丰富的作品”错误,无中生有。故选D。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 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 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 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

10、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 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 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 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 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 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 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

11、类命运、 宇宙洪荒相比, 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 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 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 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 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 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 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

12、转,表示“这 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刘慈欣对于 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 摘自冰村黄金年代的守望者) 材料二: 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 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 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一般的 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 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 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

13、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相比而言,每 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 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作家一旦将笔墨只集中在这些大的框 架上,作品整体的文风就不免显得疏阔。读者依据传统的阅读体验去衡量,往往就会觉得科 幻小说过于粗陋,即便是三体,在人物设置和情感描写上也显得新异有余,细致不足。 从题材来说,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在某种程度上,这对细致的形式也产生排斥, 从客观上导致了科幻小说文学性的欠缺。探索的乐趣在于惊奇,要达到惊奇,必须在情节设 计上出乎意料。遥远星系、微观世界、新奇未来、不断穿越在这些或恢宏或奇诡的题材 的映

14、衬下,科幻小说对形式的探索并不用力,因为形式探索无法与新奇世界的探索形成同等 的阅读快感。 可见,科幻小说的特性导致了它的努力方向不会是传统的文学性,而集中于新世界的探 索以及新世界人性结构的深度开掘,其实这些方面自有其文学魅力。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 够反过来看待科幻小说呢?文学理论家卡勒提出,文学性其实就像杂草。没有任何一种草天 生就是杂草,杂草是根据人们的目的来划分的。如果希望庭院里种的是鲜花,那么任意生长 起来的糜类植物就是杂草;如果希望种植野菜,那么偶尔生长的鲜花就是杂草。文学史中的 文学性已经形成惯性,但是这并不表明所有的文学性都是如此。如果缺乏变革意识,那么我 们就陷入将文学性纯粹

15、化、永恒化的误区,而这种态度忽视了文学性形成的机制。 文学性重要吗?重要。一种文学范式稳定之后,各种文学规则才得以确立。但当新的文 学样式崛起,挑战既有文学范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有的文学性不足以涵盖新的文学样式, 这时文学性本身也要改造。在科幻作品面前,假如不顾时代的要求,把文学性固化,那么科 幻小说会沿着自己的方向掘进,而将基于文学史树立起来的文学性抛在脑后。 ( 摘编自王峰科幻小说何须在意“文学性”?) 材料三: 科幻小说是姓“科”还是姓“文”,一直有争论。就如武侠小说是武侠题材的小说,不 等于武术和侠行;侦探小说是侦探题材的小说,不等于刑侦侦破;科幻小说是科学幻想题材 的小说,不等于科

16、学技术。科幻小说当然姓“文”,是将科学想象寄予文学思维的一种文学 文类。以刘慈欣、王晋康和韩松这“三剑客”的作品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文学思维 有了明显变化:一是因果关系的时间叙事结构已被打破,现实和虚拟交织的时空组织造就了 结构的精美;二是类型小说的通俗化和现代主义的意念化成为小说情节模式的重要形态。 三体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基本上还是时间叙事;第二部黑暗森林时间叙事渐 渐弱化,空间叙事上升为叙事主体;到了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地球文明和三体文明结合 在一起,小说叙事由空间对抗变成融合循环,形成一个精美的轮回式的叙事结构。类型小说 的情节模式在刘慈欣和王晋康的小说中相当明显,而韩松的叙事有着鲜明的现代主义的变异 风格。 (摘编自汤哲声论中国当代科幻小说的思维和边界)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科幻小说注重对幻想世界的描绘,要集中于创造新的世界框架,无暇对具体情节和人物情 感做细致描绘。 B. 科幻小说关注探索与发现,更看重题材的新奇,而不是形式的讲究,所以在文体形式的探 索上较为随意。 C.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被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