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0950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案定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学案 编制:张瑞花高文丽李树翠刘学峰审核:万邦德审批:崔成先 【复习目标】 1能够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3掌握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使用说明】 本学案复习范围:寡人之于国也 重难点分析:强化训练,准确判断文言虚词“也”的用法 【梳理巩固】 一、基础知识 1. 注音(略) 2. 一词多义 凶: (1)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 ) (2) 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

2、 (3) 攘除奸凶 ( 出师表 ) (4)有衅则敌入,敌入而凶 ( 国语 ) 察: (1) 徐而察之 (石钟山记) (2)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3) 察臣孝廉 ( 陈情表 ) (4)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东方朔答客难) 直 (1) 木受绳则直 (劝学 ) (2) 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 指南录后序) (3) 与单于相直 ( 汉书 ) ( 与单于相面对 ) (4)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 (5)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寡人之于国也) (6) 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 (7) 可以为富安天下, 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 ) 数

3、(1)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 ) (2)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 ) (3)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六国论 ) (4) 数罟不入洿池 (5)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6)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 加 (1) 邻国之民不加少( ) (2)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节选 ) ) ( ) (3) 加彘肩上 ( 鸿门宴 ) ( ) (4)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 )( ) (5)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 ) 3. 通假字 (1) 则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颁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涂 有饿

4、莩而不知发 4. 特殊句式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2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兵曳甲而走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道,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未之有也 5.虚词 之 (1)寡人之 于国也(2)察邻国之 政(3)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4)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 民不加多(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6)王道之 始也(7)五亩之 宅,树之 以桑(8)鸡豚狗彘之畜 (9)数口之 家可以无饥矣(10)申之以孝梯之 义(11)未之 有也 (1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而 (1)弃兵曳甲而走(2)或百步而后止(3)然而不王者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者(5)涂有饿

5、殍而不知发( 6)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6 翻译 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指明翻译的得分点 1.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翻译: _ 2. 未之有也。( ) 翻译: _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翻译: _ 4. 可以无饥矣。( ) 翻译: _ 5.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翻译: _ 7 文化常识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 A.河内:即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 以北称“河外”。 B.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 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

6、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 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 C.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 D.黎民:指庶民,泛指普通百姓。 3 【探究归纳】 总结下列句子中“也”的用法。 1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2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 阿房宫赋 ) 3 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过秦论) 4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 5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 6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崤之战) 7 是说也

7、,人常疑之。 ( 石钟山记 ) 8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 师说) 【拓展提升】 (2015 山东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12 题。 武王问太公曰: “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 : “凡国有难 , 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 , 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 愿将军帅师 应之也。 ”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 西面而立 ; 将入庙门 , 北 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 授将其柄 , 曰:从此上至天者, 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 , 授将其刃 , 曰:从此 下至渊者 , 将军制之。 见其虚则进 , 见其实则止。 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 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

8、, 勿以身贵 而贱人 , 勿以独见而违众, 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 , 拜而报君曰 : 臣闻国不可从外治, 军不可从中御; 二心不可以事君, 疑志不可以应敌。 臣既受命专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 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 , 臣不敢将。 君许之 , 乃辞而行。 军中之事 , 不闻君命 , 皆由将出。 临敌决战 , 无有二心。 是故智者为之谋, 勇者为之斗 , 气厉青云 , 疾若驰 骛, 兵不接刃而敌降服。 战胜于外 , 功立于内 , 吏迁士赏 , 百姓欢说 , 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 五谷丰熟 , 社稷安宁。” 武王曰 : “善哉 ! ” 武王问太公曰: “吾欲令三军之众, 攻城争

9、先登 ,野战争先赴 , 为之奈何 ?”太公曰 : “将有三礼。 ” 武王曰 : “敢问其目 ?” 太公曰 :“将冬不服裘, 夏不操扇 , 雨不张盖 , 名曰礼将。 将不身服礼 , 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 , 犯泥涂 , 将必先下步 , 名曰力将。 将不身服力 , 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次 , 将乃就舍 ; 炊者皆熟 , 将乃 就食 ; 军不举火 , 将亦不举 , 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 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 饥饱 , 故三军之众 , 闻鼓声则喜 , 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 矢石繁下 , 士争先登 ; 白刃始合 , 士争先赴。士 非好死而乐伤也, 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

10、, 而见劳苦之明也。 ” ( 节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 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斋/ 三日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 / 卜斋三日 / 之太庙 / 钻灵龟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4 C.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 / 斋三日 / 之太庙 / 钻灵龟 /卜吉日 / 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 / 乃令太史卜斋三日/ 之太庙 / 钻灵龟 / 卜吉 / 日以授斧钺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任命将军时, 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

11、兵权的钺和斧, 郑重地授给将军, 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 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 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 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 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 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 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 只想冲锋 , 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 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 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 智慧。 11、下列选项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 A.“ 五谷 ” ,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 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

12、的主 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 五谷 ” 中最初无稻。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 要的原始崇拜物。 C.斋戒有多种来源。在中国,斋戒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斋戒包 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 D.古代所说的三军是指骑马打仗的前、中、后三军。前军一般是先锋营负责开路(架桥、修路)、侦 察、 应付小规模的战斗,带部分军需物资。 中军就是统帅所处的大军有当时作战的大部分作战兵种(骑 兵 步兵) 。后军主要就是全军的主要军用物资、工匠、以及大量的民工等。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社稷安危 , 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 愿将军帅师应之也。(5 分 ) 译文 : (2) 士非好死而乐伤也, 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 而见劳苦之明也。(5 分) 译文 : 活用教材 写作提升 1、任选“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 “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人与自然的和谐” ,运用排 比、对比、比喻中的一种或几种,写100 字左右的议论片段。 2、结合本文孟子的思想,为孟子写一段颁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