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418185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拉练三标杆作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高效课堂资料 【原题目】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宣讲成长经历及学习心得。他说自己在母校学习期间就非常喜欢儒家文 化;现在,他正跟着研究生导师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有位同学向他提问: “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像约之以礼以德服人 推己及人之 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试题解析】 一、题型解析 作文题属于任务指令性作文,具体讲来就是:情景+叙事(矛盾冲突)+任

2、务指令(展示问题) 。 (一)题目明确给出了任务指令: 1.“如果你是子思,你将怎样回应这样的提问?”内容与对象方面的任务指令。这是作文的 方向,必须从子思的角度正面回答同学的这个提问。 2. “我对儒家文化的道理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思维方面任务指令。要求考生必须围绕儒家文化的“道理”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去思考,换言之, 必须解答儒家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儒家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儒家文化的知与行等问题。 3.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 ”文体与立意等方面的任务指令。要求考生整

3、体解读材料,整体立意,文体明 确。 二、审题立意简析 (一)解读材料,理解材料基本内容 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 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听说子思正在跟研究生导师学习儒家文化,有些 同学表示担心: “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 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 我也很认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1. 正在跟研究生导师学习儒家文化的子思受邀回到高中母校与学弟学妹们进行交流。 交际情景。学习和研究儒家文化的子思回高中母校和学弟学妹们交流。 2. 有些同学表示担心: “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 推己及人之 类的道理,我也很认可;可

4、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交际的话题(内容)。 (1)了解(学习并理解)儒家文化并认可知。 (2)了解认可的儒家文化指导不了现实中的行为行。 (3)在儒家文化传承上知与行的矛盾。 一句话概括材料内容:子思需要回答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或者如何解决学习和践行 儒家思想之间的矛盾。 材料提出了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 (二)审题,即挖掘材料的含意,探究立意点 分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 1. 材料各部分之间关系 (1) “我对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约之以礼以德服人 推己及人之类的道理,我也很 认可

5、。 ” 儒家文化的知,比如通过书本、课堂的学习得到。 (2) “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 儒家文化与现实的矛盾,不好行。 这两方面之间,看似一组矛盾关系。 2. 原因挖掘及解决方案 (1)原因挖掘: 儒家文化知易行难,在于儒家文化在人际关系上的内核是基于“仁” 的礼,是一种道德层面要求, 指向高层次的精神文明,往往呈现为利人利己;而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人们身处逐利的潮流中,其行为 往往多是基于私利的利己思想甚至于丛林法则。 (2)解决方案 : A.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中,要深层次认知到在人际关系层面的儒家文化是真正利人利己并存共生, 更是一种高层次的文明和道德约束。 B.

6、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中,要拓宽传承的方式,除了传统的书本、课堂学习,还可以将儒家文化与 生活实践相结合来传承。 C.要让人们认识到生活中的“挤公交” 之类的行为本身不仅不符合儒家文化,也不符合今天的价 值取向这是丛林法则的具体表现,不能指引我们走向文明。 D.在传承儒家文化的过程中,也要看到其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礼”,需要我们去粗存精。 E.如果个人追求更高层次的文明,提升自己的人生道德境界,就应该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坚持自己知道的认可的优秀的儒家之礼,远离野蛮的自私的丛林法则。 譬如,挤公交车的问题,到了公交站台,可以率先排队,可以有理有礼地告诉大家排队候车有序 上车,这正是君子有所为。排队

7、上车不仅上车有序化,而且还能快速高效。 须知,点文明之星火,倡众行以燎原。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儒家文化之于现实生活就不是矛盾 的,而是有益的。 (三)立意:据材料内容、含义与任务指令确立文章的主题 1. 判定立意的基本原则 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围绕与“儒家文化”和“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来立意,属于符合题意。 “儒家文化”可拓展到文化、理论,“现实生活”可拓展到实践、实用,但必须是与材料自然相 承,如脱离材料直接上升到文化、理论、实践、实用,属于基本符合或偏离题意。 开头、结尾联系材料,主体部分完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 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的意义等,属于基

8、本符合题意。 全脱离材料中的情境,泛谈对儒家文化的扬弃、文化创新、儒家文化的意义和传承、理论与实践 的意义等,属于偏离题意。 另起炉灶谈讲道理的方法、文化的求同存异等,属于偏离题意。 例文: 1 号文 儒家文化与当下生活间无鸿沟 这位同学认为若践行儒家文化,我们将在当今生活中寸步难行。但我认为运海抟扶,必借垂天之 羽,乘流击汰,必用飞云之楫。儒家文化,也离不开日常生活。 正如同“圣人之道,无非百姓日用”。儒家文化传承千年,离不开许多人的身体力行,而到了今 天,人们却把它看作煌煌道德律例,而弃之迤逦。实际上儒家文化教人谦逊知礼,使人聚魂凝魄,劝 人奋发向上,而这些,不正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渴求的吗

9、? 行儒家之道却挤不上公交,何解?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人只注重自身利益,“哄抢热” , “无人 扶”等现象,也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然而,这样就能说明儒家文化与当代生活之间存在着鸿沟天堑了 吗?非也。古人云“实仓廪而知礼节”,在人人都基本能维持饱暖的现代,正是“大道之行”的好时 候。试想,若人人都能行儒家之道,又岂会有一哄而上式的排队抢位,冷漠无情的见死不救呢?这正 是我们要做的。 道金斯曾说“自从文化出现,人类的终极任务就从生存变为了传承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 之根,之所以如今社会人人为己、礼崩乐坏, 是因为人民为了求生而挣扎得太久,而将儒道弃置不顾, 但当我们将儒家文化变为精神家园的沃土时

10、,下一代长出的,必是君子之树。这并非一日之功,一人 所能为,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付出努力,身体力行,才能让君子之风成为社会的底蕴,到了那时, 则“振本而末存,行一而万毕矣。” 回到当下, 再看一人之力, 若只有自己践行儒道,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寸步难行吗?亦非如此。“没 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这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一人行儒道,便会感染他人行之,我爱君子之风, 定有人如我。我行君子之道,定有人亦行之。久而久之,安知天下不行儒道耶?这便应了那句“一人 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由此可知,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并无鸿沟。因此,我们也不要因怕举步维艰而不去践行它,正如 同鲁迅所说“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

11、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登高自卑,将儒家文化带入生 活之中是我们所要做的,人人行之,则儒家文化复兴可计日而待矣。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儒家之风,山高水长,它来自生活,它也必将归入生活。 【得分】 19+19+19=57 【点评】 本文段首运用文言句式,颇显底蕴,先声夺人。接着指出儒家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儒家文化是我 们时代所必须的。三段作者指出“哄抢热”等现象,儒家文化正是解决这些社会病的良药。四五两段 从儒家文化如何践行入手。六段总结践行的方法,结尾指出践行儒家文化的美好愿景。 全文文脉畅通,长短句错落有致,引用名言,随手拈来,恰到好处,不着痕迹。能在考场上短时 间写出一篇这样的文章,实在难得

12、。 例文: 2 号文 儒思在我心 给提问的同学 亲爱的同学, 你说你也同样赞同我所提倡的儒学文化,但却在生活实践中犯了难。生活中我们能 否真正做到“约之以礼”, “以德服人” ,亦或“推己及人”呢?我要告诉你的是,当然能,只不过方 式不同罢了。 践行儒学,要义在心。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儒学能够根源其中,流传至今,一定有其存 在的道理。倘若我们不能践行它,也就不能推动它发展至今。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行儒为”,其实也 就是提炼了它的核心,从中选取合理因素来践行。 客观上说,产生至久的儒学,的确有一些在发展中难以适应而变成了一些“空道理”,但儒学珍 贵在它仍能以核心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倘若没有其中

13、的礼文化思想,现在的社会也很可能混乱无序。 为什么这么说呢,试想一下,人们“约之无礼”,不“以德报人” ,社会是不是就难以形成良好、和谐 的风气?倘若人们都不“以礼待人”,不讲究自身德行,那么人与人之间也就难以和睦相处。 你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当今我们的社会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这也是你为什么 提出“难践儒礼”的问题的根源。就拿你说“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去”的疑问来说,你是否看到 了车上“尊老爱幼” “礼让他行”的标语呢?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礼”的标语,其实也在告诉我 们,践行儒理是可行的,不过是你的心是否在此之上。生活中,我们为什么“挤不上”公交车,其实 也是一种不尊礼的行为

14、所致。正因如此, 我们才更要真正的践行儒学义理,推动社会秩序的良好发展。 真正做到在生活中践行儒礼,其实就是需要每个人都遵守社会礼仪,你行我让,以德报人。而当 大家都来践行的时候,其实也就不会产生像“挤不上公交车”这种不良的现象。生活中,也正是仍有 许多人遵守这样的社会“规则”,我们才能更加和谐,可见儒学义理的推动作用不在表面,而是在社 会根源,我们不仅要认同它,更要将它践行在心中。 心中的“行儒礼” ,才是真正的行儒礼,我们要由心向外的尊重它,践行它,少不了一点一滴的 实践。当然我们是要在其基础中提取适应现代的合理因素来实行。 哪怕是生活中的“礼让行人”“帮助弱小”“遵守礼规” ,都是践行儒

15、学义礼的积累,小行而大为, 也正是我喜爱儒学,宣传儒学的原因。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让我们都对儒学有了更深的思考,请记住,儒思要义不在一板一眼的“守”, 而在“心”! 【得分】 19+18+18=55 【点评】一、强烈的对话意识和角色意识,以“子思”的身份回应同学的提问,语言亲切得体, 完成作文“任务” 。二、观点鲜明,分析说理有层次的推进。三至五段从学理、现实原因、解决问题 三个层次,具体回应“提问”,突出践行儒学在“心”这个中心,合情合理,不枝不蔓。三、当然, 第三段个别语句不准确,影响了表达。 3 号文 以儒家之“仁”对抗坚硬 精通儒家文化的子思面对一位同学的提问:“对儒家文化我们有所了解

16、,对很多道理也非常认可, 只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做,会不会连公交车都挤不上?”想必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会说: 儒家的“仁”是一种能够对抗坚硬的温柔。 想到这句话是源于作家毕淑敏写的一句话:“温柔就是能对抗这个世界所有的坚硬。”而我却说儒 家之“仁”在于内心之修炼,这种温柔能够对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坚硬。 儒家的核心是一个大写的“仁”,意味着对人仁慈、慷慨。如果连上公交车都不谦让,这还叫以 礼待人吗?但是有人又说,连公交都上不了了?其实我认为,问题的本质不在于让不让,而是如果我 谦让了,“我”会不会被社会上的“坚硬”所欺负。 答案当然是不会。儒家教人修身养性,其中“以德服人”“推己及人”是必经之路。儒家之“仁” 最核心的也是“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看似简单,实则最难。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 你自己不想承受这件事的时候,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别人也不愿意。“推己及人”就是常常把自 己转换一个角度, 替他人考虑一下。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常常能为他人做一些有帮助的事, 从而他人也会感谢我们。那么,我们以后有困难的时候,他人也会帮助我们。即使是对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