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173327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4.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大年,,分享“文化大餐”,春节,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名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有许多的传统民俗,比如包饺子、蒸年糕、贴春联、守岁等。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地方的春节民俗都有特色,接下来,我就来跟大家分享各方有趣的家乡民俗。,北方过年时的传统民俗,吃到

2、带硬币的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到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北方的年夜饭有吃饺子的传统,但各地吃饺子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之夜吃饺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饺子北方的一些山区还有初一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按照我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 “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另外饺子的形状像元宝,包饺子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子象

3、征生活富裕。与北方不同,南方的年夜饭通常有火锅和鱼。,什么习俗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这顿早餐必须由家庭的男主人来烧。主要是考虑家庭妇女给家人烧饭烧了一年了,一直不得歇。乞丐过年还放三天假呢,家庭妇女为何就不能享受一次过年假的权利?但男人一般又盯不了主灶,做年夜饭也只有打下手的份。那就只好选一个简单的项目-做大年初一的早餐,来简单意思一下。也是充分考虑到男人大多不会做饭,所以大年初一的早餐都是成品。事先早就由女人准备好一蒸笼的馒头、发糕、米粿等,男人早上起来,只需搁到锅里点火蒸上十分钟即可,不需要任何技术含量。但这事别看简单,意义却是十分重大的。体现了夫妻互相体贴尊重的文化传统。现在形势可能变了

4、,会做饭、管做饭的男人多了,女人倒成了厨房里的弱势群体。以前说女人得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现在的女人一般只上商场,不下厨房。但不管女人怎么变,男人起早做大年初一早餐的习俗仍没有变(估计也不好变)。,南方过,过年时,的习俗,南方过年时的习俗,过年的习俗,南方和北方有很大不同。比如,吃新年饺子。这对于北方人来讲,非常重要。不吃新年饺子,那就算不上过年。而南方人则更看重年夜饭,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围住在一起吃完一顿年夜饭,则就算过年了,有没有饺子则就无所谓了。 但南方人过年,除了年夜饭之外,大年初一的早餐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了新年有个好兆头,大人小孩在大年初一都是不允许睡懒觉的。不管除夕夜玩得多晚,大

5、年初一早上六点多都得起床,七点多一家子要坐在一起吃新年早餐。 就在这顿早餐里,蕴含着一个南方人过年的特殊习俗。(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知道此习俗的朋友也不必奇怪。如有不同,欢迎大家一起来晒,算是相互拜年。),坪山新区大万世居600多名居民齐聚一堂,举行每年大年初二例行的祭祖仪式,当地群众舞动麒麟,共同祈福在新的一年,家家户户风调雨顺,平安幸福,生活更加美好。,宝安区新安街道首支女子舞龙队在海滨广场为市民进行精彩表演。,莲花北村居民们自发举行一年一度的春节巡游大团拜活动。,大年初二,江西龙南县武当镇家家户户集中在祠堂前的放鞭炮阵势如同一场大会战。每年春节期间,当地客家人有放“放添丁炮喝添

6、丁酒”的习俗,村民为庆贺过去的一年添了孩子、学子考取大学、添了新房等一定要大放鞭炮,大摆“百家宴”,以庆贺村民和谐相处、国事家事兴旺发达,湖北过年时的习俗,湖北过年时的习俗,“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老家湖北,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有俗谚云:二十三,送灯盏;二十四,剔鱼刺;二十五,敲大鼓;二十六,福猪肉;二十七,除脏迹;二十八,福鸡鸭;二十九,家家有。这说的便是过年的事儿。 送灯盏是指送劳苦功高的灶王爷,他老人家也要回天庭和家人团聚,看来呀这过年连神仙也不能免俗。剔鱼刺是指做鱼丸,作为千湖之省,老家湖多鱼多,人也嗜鱼,平时婚丧嫁娶大晏小席上鱼丸就是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到了大年三十的团圆桌上

7、其重要性就更不待言了,年年有“鱼”嘛!可惜现在什么都机械化了,原汁原味的农家鱼丸已成了稀有之物。敲大鼓是指过了二十五就可以把各种响器拿出来,这其实主要是指从前的乡下艺人利用过年人们图大吉大利心理,走家串,户吹拉弹唱讨利是,如今赚钱的门路多了,讨利是的人也少了,更多的倒是自娱自乐或者众娱众乐。二十六和二十八是宰牲的日子,但忌说“宰”,而要说“福”,为的是讨一个好口彩。除脏迹就是大扫除了,二十七主要是清理厨房,因为厨房天天都要生火做饭,清扫得太早了,烟熏火燎的,等不到春节就又脏了。最后一句话是说到了二十九,家家户户所有的年货都准备好了,一家人团团圆圆就等着除旧岁迎新年。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的热闹

8、劲儿就不用细说了,有意思的是,按风俗,出嫁的女儿可以回家吃团圆饭但不能留在家中守岁,所以老家的团圆饭是中午吃的(吃之前要先祭祀先人),以便女儿吃完饭后回婆家,可女婿和外甥却可以光明正大地留下来!真个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大年初一的春节,谓之“出地方”。男人们以前是拎点礼物去族中尊长家敬敬长辈,或者左邻右舍互相叙叙旧情,交交新谊,现在则流行去村干部或者比较有威势的人家里,套句时髦的话儿,公关,不知这是社会的进步呢还是退步。主妇们则主要是上庙里进香抽签,祈求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平安财源茂盛,年轻人则成群结队在一起唱歌跳舞,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活力与激情。,新年第一天的生活原则是东西不能往外拿,即使是

9、垃圾也只能堆在墙角不能扫地出门,以免将一年的运势都给冲跑了。 初二是给用来“故”人拜年的。头年有人过世的人家这一天就要大摆宴席广延亲朋,谓之“清香”。 初三才是大拜年的日子,一般是按亲疏远近来安排拜年的顺序,基本上是先丈母娘家然后外婆家再到姑姨表亲,但一般应在初六之前完成,去得太迟了人家就会觉得受了冷落,常常因此影响两家的关系。如果亲戚中有人家一直没有来拜年,那就意味着他要与你断绝往来了!,湖南过年时的习俗,春节俗称过年,为一年内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农历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历时二十三天,活动繁多,热闹非凡。 (1)送灶神:腊月二十三,相传为司命菩萨(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善恶之日

10、,各家各户点锅灯,焚香拜,祈求灶神奏善事、驱火灾,同时送平时家中奉祀诸神。送神之后,诸神不在家,百无禁忌,开始忙年。但家中如有丧事,当年不送神。 (2)过小年,腊月二十四,合家小宴,祭奠祖先,谷称过小年。民间各种游乐活动多从此日开始,俗曰“闹春”。又,相传此日高客子(老鼠)过年(亦有说过喜会),不宜吵闹,应早睡,保持安静。否则,“你吵它一天,它吵你一年。” (3)忙年:腊月三十前,“家家户户过年忙”,熬糖、打豆腐、打粑粑、打年货、贴春联、贴门神、贴年画、打扫卫生。打扫卫生一般在腊月二十八,俗语曰:“二十八,洗邋遢。” (4)团年:腊月三十为大年,在外行人皆赶回家中团年,俗称“鸦鹊老鸦都有个三十

11、初一”。团年多在上午,亦有天亮前或晚上团年的。团年前,先用猪头、猪尾、大蒜敬菩萨,烧香鸣炮,然后闭门敬祀祖先,再,湖南过年时的习俗,合家入席团年。席上唯团年鱼不能食用,留至来年吃,表示“年年有余”。吃团年饭的时间较平时吃饭的时间长,即使先吃完,也不能随便下席。吃完团年饭后,开门纳财,俗称“开财门”。傍晚时分,上祖坟送灯亮。 (5)守岁:相传除夕夜晚,各路神仙下界巡视,清点人丁。为让神仙知道人丁兴旺,各家各户用在树蔸生旺火,合家通宵叙谈,即使小孩要睡,也要睡在渣窝(灶前放柴草的地方里,灶神会奉告各路神仙,此家人不缺人头)里。俗语曰:“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你守菩萨爹爹一夜,菩萨爹爹守你一年。”

12、,(6)出行:正月初一拂晓,合家穿上新衣,洗净手脸,然后大开正门,选准方位祭拜天地,用柴蔸燃放鞭炮。出行毕,带柴(财)蔸进屋,紧闭大门,俗称“紧财门”。进屋后,媳妇给公婆筛糖茶或蛋茶,长辈接受晚辈礼拜,亦给年幼儿孙“压岁钱”。80的代,城镇多零点出行,中央电视台午夜钟声响后,鞭炮烟花齐放,一片欢腾。 (7)拜年:初一不出门,在家拜父母,但若有亲友先年仙逝,初一要前往拜祭,俗称“拜新年”。初二拜丈人。初三以后亲友邻里互拜,直到正月十五,俗称曰:“有心拜年,十五不迟。”此间,狮子、龙灯、三棒鼓、道情、说鼓、地花鼓、竹马等沿门闹春。 (8)送年:正月十五,过年结束,城乡皆舞龙玩狮庆贺,家家户户吃元宵

13、、点夜灯,又称元宵节或灯节。解放后,农村仅点夜灯,显得较平淡。城镇较为热闹,烟花鞭炮,舞龙玩狮,张灯结彩,盛于解放前。,山东过年时的习俗,1. 腊月二十三(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 阴历小年,晚上燃放鞭炮,包饺子,送灶王,去上天言这一家子今年的好事,要烧纸 2. 大年三十 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贴对联,然后准备晚上的年夜饭,基本上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的时候,年夜饭就吃的差不多了。伴着春晚,大家一起包好饺子,象征团圆,然后等待赵本山的小品和新年的钟声;(别忘记了群发拜年短信) 3. 初一 凌晨接近12点的时候,准备一挂长鞭,12点燃放,象征辞旧迎新。等春晚结束,基本也要休息一下了,白天好有精神拜年。早上起

14、床后,孩子穿上新,衣,下饺子吃(饺子吃之前先祭拜一下子,这神那神的)。之后拜年开始,家里一般留守一人,然后其他人先到周围邻居家拜年,之后开车到周围关系比较近的亲戚长辈家拜年,这一般就是初一的工作了 4. 初二 日照的习俗是初二媳妇回娘家,也就是姑爷去丈母娘家拜年 5. 初三到初六 假期之前的时间,大部分都是走亲访友,同学聚会 6. 初六 白天,如果有过66或者80等等大寿的老人,全家老小一般都选在这一天团聚放鞭炮庆祝。初六晚上是接灶王,要烧纸放鞭炮 (年前的小年就是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上海过年时的习俗,腊月廿五,是诸神下界之日。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清除一

15、年的积灰,清理平时乱堆的杂物等。此举颇为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说,称得上是一次积极的、有规有模的群众性卫生运动了。经这一天的工作,每家每户龌龊大去,用品比前井然,里里外外展露出清新之貌,是像一个换年的样子了。 也就从此日起,家家户户开始忙着过年的各方面的紧张张罗。首先是要购买、备足新年所用的各色食品。每户还必磨粉,为包汤圆,有些家庭又抟粉自制年糕。前者是取“团团圆圆”之意,后者吃了可“高高兴兴”、“年年高”。其次是准备新衣、新帽、新鞋。人们一般也许一年中都穿旧物,但在新年中是一定要翻翻“行头”的;再次是开始买春联、买年画、买“门神”,以张贴于门上户首、楼上楼下。这一时期,为供应大众所需,市上售卖这

16、些东西的品种很为丰富。各家也是各取所需,如买春联,店家多选“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一般住家则多选“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园”等。 这一时期也是店家在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一方面逢生意红火、销售最旺之季,另一方面,年尾正是各家清理一年来往帐目,向欠户索取积欠之期。于是各家派出专人办理此事,城中便出现了一支颇有规模的“讨帐”队伍:“帐条布袋手中携,行过街东到巷西。踏进重门忙叫应,先生该欠要归齐。”还帐有很爽快的,但更有许多出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按期还帐者。讨帐者身负重任,穷追不舍,往往是日夜行动,夜间不顾五更之寒。,上海过年时的习俗,重庆过年时的习俗,重庆过年时的传统民俗,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