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414461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5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桃花源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桃花源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桃花源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桃花源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桃花源记,一 填空 1.本文以_ 为线索,以 _顺序,从 _,到_ ,再到_,描绘了一个寄托作者_的世外桃源。从_一句可看出,桃花源中人不愿外界打扰,希望过和平安宁的生活。 2.“渔人”的行踪:发现桃花源_ _ _ 再寻(迷失)桃花源,渔人进出桃花源,时间,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社会理想,不足为外人道也,进入桃花源,访问(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离开桃花源,3.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离开桃花源时,他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 4. 第2段中作者从_,_,_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5

2、. 陶渊明,_(朝代)时人,字_,又名_,自号“_”,世称_。,不复得路,怡然自乐,处处志之,欲穷其林,心情,活动,穿戴,东晋,元亮,潜,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二 出自本文的成语 :理想中的美好境界。现用来比喻一种 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形容高兴而满足。 :形容隐居或人迹不到的极偏僻的地方 :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鸡鸣狗叫之声互相听到,形容人烟稠 密。,世外桃源,落英缤纷,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鸡犬相闻,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黄发垂髫、豁然开朗、 黄发垂髫,通假字 便要还家 词类活用 复前行: 甚异之: 欲穷其林: 处处志之:,要,同“

3、邀”,邀请。,向前。名作状。,对感到惊异。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尽。 形作动。,做记号。名作动。,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 屋舍俨然 2.志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3.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4.其 欲穷其林 得其船,离开,房屋,做记号,记号,寻找,随即,不久,?,?,武陵人捕鱼为业 5.为 不足为外人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并 并怡然自乐: 并驱如故: 忘路之远近 7.之 甚异之 闻之 8.乃 乃大惊: 乃不知:,作为,对、向,对、向,全部,一起,一同,?,?,?,于是,就,竟然,居然,古今异义 1、缘溪行 2、芳草鲜美 3、说如此 4、阡陌交通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无论魏晋 7、村

4、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8、遂与外人间隔 9、各人复延至其家,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沿着,顺着。,新鲜美好。,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繁多的样子。,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惊异,诧异。,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尽。,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走到头了。,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9.才通人: 才, 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17.具: 18.要:,仅容一人通过。,仅仅、只,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5、,整齐的样子。,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错相通。,可以互相听到。,全,都。,指老人和小孩。,详细。,同“邀”,邀请。,19.咸: 20.妻子: 21.绝境: 22.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3.无论: 24.为具言: 为, 25.叹惋: 26.延:,于是、就,隔绝、不通音讯。,全,都。,与世隔绝的地方。,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不要说,更不必说。,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对、向,感叹惋惜。,邀请。,妻子儿女。,27.语云: 28.不足: 29.便扶向路: 抚: 向, 30.志(之): 31.及郡下: 及, 32.诣: 33.规: 34.未果:,沿着、顺着。,告诉(渔人)说。,不

6、值得,不必。,就顺着旧路(回去)。,先前的。,做记号。,到了郡城。,到。,拜访。,打算,计划。,没有实现。,35.寻(病终): 36.(说)如此: 37.问讯: 38.问津:,随即,不久。,像这样。,询问消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询问渡口。,【重点语句翻译】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8.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9.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0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1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4.诣太守,说如此。,理解分析 1.文第一段描写桃花林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突出了桃花林的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做了铺垫。 2.渔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大,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

8、伏笔。 4. 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做着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 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5. 在桃花源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桃花源的特点)? 作者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 6.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

9、? 这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 但他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从第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什么? 答案参看上文第5题,8.作者为什么虚构一个世外桃源?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5/7) 作者笔下的世外桃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 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但这理想境界不过是一种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而且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空想。,9.“桃花源”是作者追求

10、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 作者这一社会理想寄托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客观上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 或:作者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 (只要答出要点“对和平的向往”“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即可),10.“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哪些内容?如果把这些内容一一写出来,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 “如此”包含渔夫自“缘溪行”直到“处 处志之”,由入而出的所有经历和见到的种种。此处若再一一写出,就会导致文章前后内容重复,拖沓冗长。 11.南阳刘子骥“闻之,欣然规往”说明了什么? 说明桃

11、花源神奇美好,令其向往。,1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些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 一是重大历史事件,如陈胜、吴广起义。 二是当时动乱、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痛苦的生活。 13.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这是为什么? 14.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15.你认为作者在桃花源记和饮酒(其五)中,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和谐美好的社会。 16渔人穿过山洞,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在他面前的是一派祥和的景

12、象请你谈谈渔人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 围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们生活,社会风尚”等回答或围绕“美丽富足,和平安宁,自由快乐,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回答也可。,可以参看第5题答案,17.文中最后写刘子骥“规往”,“未果,寻病终”,后无人“问津”,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 18.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19.上海世博会湖南馆的展示主题为“都市桃花源”,即取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之意境.请结合文意和本届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例:城市可以为生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问题提供

13、创意性的解决途径,用人类的智慧和理性来实现人与自然、与城市的完美融合。,桃花源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奇异景象美丽景色的语句是: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 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宁的语句是: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 描写桃花源人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的句子是: 6.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人叹惋的原因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交代桃

14、源人来历【避世原因】的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8.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9.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0、表明“村人”关心渔人的到来的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1、表明桃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的句子是: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2、表明桃源人长期与世隔绝【或表达世事变迁快的意思】的句子是: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 表明了渔人的总体感受;而 则表明渔人的背信弃义。 14“老有所终”、“幼有所长”是“大同社会”的特征之一,桃花源记中哪一句话具体描绘了这样的生活画面?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豁然开朗,诣太守,说如此,15表明桃花源与外界通道狭窄的是: 初极狭,才通人。 16.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幸福生活】的句子是: 17.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7.有人说,语段【甲】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写人,请简要分析。(3分) 文章以交错相通的田间小路,可以互相听到的鸡鸣狗叫声,从侧面就表现了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