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28228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发展复习(课堂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前儿童发展复习,2,(一)婴幼儿发展的涵义 1、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婴儿是指0-1岁的儿童,幼儿是指1-3岁的儿童 2、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两边与质变的过程。其中身体的发展史指婴幼儿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包括形态的增长和功能的成熟。心理的发展,是指婴幼儿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一、理解婴幼儿发展的含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3,(二)幼儿发展过程: 1、婴儿期(0-1岁) 2、幼儿前期(1-3岁) 3、幼儿期(3-6岁),4,(三)影响因素 1、生物因素 1)遗传素质为婴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是指婴幼儿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

2、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影响儿童发展 例如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等 3)成熟机制制约了儿童发展 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5,2、社会因素 1)环境引导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发展 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奠定基础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6,3、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1)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2)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 3)儿童认识外界是儿童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没有儿童自身能动性的体现,其他因素的作用也难以完全得到实现,7,(一)成熟势力说 美国心理学家 格赛尔,二、了解儿童发展理

3、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8,双生子爬梯实验,9,结论:儿童的成熟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孩子发展的内在“时间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10,(二)行为主义的观点 1、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1)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否认遗传做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遵循刺激(S)反应(R)的学习过程。2)华生的思想受洛克的“白板说”的影响,认为环境和教育是

4、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11,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1)在华生行为主义的基础上,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强调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行为。 2)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发展的概率会大于其他动作。引申到儿童不良行为的矫治上:对不好的行为予以忽视,对好的行为及时强化,12,斯金纳箱,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物。实验发现,动物的学习行为是随着一个起强化作用的刺激而发生的。斯金纳通过实验,进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5、。,13,3、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社会学习理论 1)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2)提出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注意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主张儿童通过他们的行为作用于他们的环境,并经常通过有效地方式改变他们的环境。,14,(三)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1)人格发展存在的三个阶段: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本能活动(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以及原始的反射,是由大量不受约束的精神能量所组成,这些精神能量几乎不顾一切地追求欲望的满足。,15,自我:成人的要求与儿童之间会发生冲突,本我的冲动与现实之间的不断冲突导致了“自我”的发展。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水平,是与环境的关系中逐渐形成的心

6、理组织。,16,超我:人格中最高部分,主要来自于对同性父母的认同,接纳别人的价值观与信念,将成人对他们的要求转化自己的行为,形成规则并自觉遵守。,17,18,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带来乐趣 肛门期:1-3岁,排泄的过程和排泄后肛门的感觉能给孩子带来快感 性器期:3-6岁,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出现“恋母情结”,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出现恋父情结,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 潜伏期:6-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习和大量运动游戏中 生殖器:12岁以后,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恋爱结婚,儿童心理发展的五阶段,19,2、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20,(四)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知

7、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儿童通过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来获得动作经验,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图式。,21,2、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着重要作用,词的功能开始出现,使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扩大了儿童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围,22,特点:中心片面性、自我中心 中心片面性:儿童观察事物时,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最感兴趣,或事物最突出、最显著的方面,而对其他方面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于智力活动这一特点,使他的判断和推理缺乏全面性,23,三山实验,24,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

8、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25,26,3、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出现“守恒”,开始独立组织各种方法进行正确的逻辑运算,但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27,牛奶守恒实验,让尚未达到物质守恒的儿童亲眼看着一小碗牛奶全部倒入另一根试管内的全过程,接着问被试的儿童试管里

9、的牛奶和原来碗里的牛奶哪个更多,几乎所有没有形成守恒概念的儿童都坚持是试管里的牛奶更多。,28,29,(一)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迈步反射;巴布金反射 (二)幼儿心理发展趋势,三、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30,(一)身体发育的规律 (二)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长中心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下移 2、体围发育的顺序是由上而下,由中心后末梢 3、婴幼儿各器官系统的发育不平衡,有先后快慢的差别,四、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31

10、,(三)幼儿动作发展规律 (四)幼儿动作发展特点: 1、从上到下 2、从大到小 3、从简单到复杂 4、从不随意到随意,32,(一)注意 1、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1)指向性是指人在清醒的每个瞬间,心理活动都指向某个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 2)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指向某个事物的同时,就会对这个事物全神贯注,把精神都集中到这个事物上,使人的活动得以进行下去并使活动得以完成。,五、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33,2、儿童注意的特征: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 1)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11、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我们自觉控制的注意,它服从于我们的生活,学习需要与任务。,34,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 1、刺激比较强烈,对比鲜明,新异和变化多样的事物 1)教师选择教具材料应颜色鲜明,对比性强,这样才能吸引幼儿注意 2)教师说话要清楚,抑扬顿挫,幼儿能够听懂教师所说的话,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3)恰当安排环境,既避免繁杂干扰,又要适当引起幼儿的注意。 4)教育内容方法新颖。,35,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1、依赖于丰富多彩活动的开展 2、幼儿对活动目的和活动任务的理解程度 3、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活动方式 4、言语指

12、导和言语提示 5、幼儿的性格与意志特点,36,注意的选择性 1)幼儿注意的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引起的 2)与幼儿的理解水平和幼儿的经验有密切关系 3)受强化方式的影响,3、注意的规律,37,注意的稳定性 1)比较差 2)活动中影响幼儿稳定性的因素: 注意对象的新颖;活动的游戏化;注意与幼儿操作活动的结合;幼儿的身体状况 3)注意的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38,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能力差 注意的广度:随着年龄增加,注意的广度增加,39,1)幼儿注意的分散与防止: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注意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的对象,而被一些与活动无关的刺

13、激物所吸引的现象,俗语叫分心。 2)分散原因:连续进行单调的活动;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无关刺激的干扰;注意转移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移,4、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教育措施,40,1)幼儿注意的稳定性差,主要特征之一是“多动”,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 2)多动即爱动,是幼儿的一大特点,但是多动不等于多动症。 3)多动症又称为“轻微脑功能失调”(MBD)是儿童的一种行为问题,5、幼儿多动与注意,41,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3、感觉是针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识是对事物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

14、上发展起来。感知觉是认知活动的开端,(二)感知觉发展,42,1、视觉 1)视敏度:人分辨细小问题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也就是人通常所称的视力 2)颜色视觉:幼儿初期初步辨识基本色,但难以说出名称;幼儿中期能认识基本色,近似色,并能说出名称;幼儿晚期,不仅能认识颜色,还能运用颜色调色,并能正确说出名称,幼儿感知觉的主要特征,43,2、听觉 1)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的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感受性是指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幼儿的听觉感受性有很大的个别差异。 2)言语听觉:幼儿分辨语音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的。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注意“重

15、听”现象,44,3、触觉: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 1)视触觉的协调:主要表现为手眼协调,主要标志是伸手能抓到东西 2)动觉:动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的大小、轻重和形状等属性的感知错误率高,精确性差,到了末期,错误明显减小。,45,1、形状知觉: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大小知觉 3、深度知觉:“视觉悬崖” 4、方位知觉:空间定位能力产生;空间关系的掌握; 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因此幼儿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5、时间知觉,幼儿知觉发展,4

16、6,1、目的性增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 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形成,(三)观察力的发展,47,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者再现(回忆)三环节 2、记忆发展趋势: 1)记忆保持时间延长:儿童最初出现的记忆是短时记忆(一分钟以内的记忆);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反复加工的结果 A幼儿期健忘:3岁前的记忆一般不能永久保存 B记忆恢复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学习后几天测得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高(神经系统的恢复),(四)记忆的发展,48,2、记忆容量的增加 3、记忆内容的变化:运动记忆(2周左右)-情绪记忆(6个月左右)-形象记忆(6-12个月)-语词记忆(1岁左右) 4、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49,1、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 2、幼儿想象的特点: 1)无意想象占优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想象的目的性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