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128165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课堂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世 界 咖 啡,什么是世界咖啡?,World Cafe(世界咖啡) 巴西咖啡? 哥伦比亚咖啡? 黑咖啡? 白咖啡?,2,世界咖啡是什么?,一种通过“深度汇谈”产生组织动态性新网络连结的学习方法。 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培训方法。,3,3,咖啡上桌啰,1.围坐在自己咖啡桌前,大家推选桌长 2. 桌长组织讨论,每人发言(1次不超过3分钟,可以多次) 3. 本桌针对研讨问题提出主要观点,桌长负责记录。,4,The First coffee,每个人儿时似乎都会有一个成为科学家的梦想,也常常会幻想十年后的我会是什么样子?那么儿时的你理解的科学与现在有什么区别吗?你认为什么才是科学呢? 科学与幼儿的距

2、离到底有多远? 你理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什么?,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和目标 第二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环境与材料 第四章 家园互动与社会资源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上、下) 第六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评价与实例介绍,6,第一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与目标,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与技术的功能,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学前儿童与科学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概念,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发展,学前儿童科 学教育的意义,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3、与社会发展,第一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7,一、科学与技术(了解),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科学还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2、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技术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技术是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技术的表现形式是多元的,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一)科学与技术的概念,8,(二)科学与技术的关系,1、联系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

4、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两者不可分割。 2、区别 科学以认识自然为目的,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个别现象上升到一般原理,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从一般原理应用于个别问题,回答的是“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9,(三)科学与技术的功能,1、认识功能(认识世界) 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它既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结果,优势继续认识客观世界的前提。 首先,科学知识使得人们的思想日益科学化。 其次,科学理论对科学技术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再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 2、生产力功能(改造世界) 科学技术知识是人类征

5、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力量。 首先,用科学知识武装的劳动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劳动能力。 其次,通过掌握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 再次,科学技术的力量还表现在扩大劳动对象,使原本尚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得到广泛的利用。,10,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掌握),(一)“三位学者”: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 (二)“一个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三)“三个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 (四)学前儿童学习科学教育的特点(了解),11,皮亚杰,布鲁纳,维果茨基,(一)“三位学者”,12,1、皮亚杰(piaget),(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2-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

6、 (2)两种经验:物理经验、逻辑数理经验 (3)两种知识:物理知识、逻辑数理知识(1、对苹果的认识,2、水的三态变化) (4)“自我中心思维”(例子解读) (5)“泛灵论”倾向,13,2、布鲁纳 (Bruner),认知发展表征系统论 动作表征(如用实物来数数) 图像表征(如用图片来数数) 符号表征(如可以用数字来数数),14,3、维果茨基,(1)儿童概念发展的组成 概念含混、复合思维、抽象思维 (2)日常概念、科学概念 (3)“天真理论”、“前概念”、 “幼稚概念”、“直觉概念”(不要简单要求孩子放弃) (4)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

7、交往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5)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15,(二)“一个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念,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案例p18)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选择题) 广义的科学教育包括一切只是体系的教育,但是与世界各国科学教育 的含义与范围相一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特指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

8、从科学经验、概念方面来说,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包括一些科学现象、技术的了解与认识 。,16,(三)“三个特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特点,第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从科学教育的目标来说,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涵盖了学前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既包括能使儿童积累自然科学方面的经验,也包括通过了解周围自然科学的信息,从而发展他们的能力和学习方法,以及在科学情感、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形成。 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是儿童在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的事物。学前儿童从他们周围的环境中接触到一些 科学物体和现象,在成人的影响和指导下,认识不少事物,积累了一些知

9、识经验,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比较简单的日常生活概念。 第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的探索性。 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学前儿童是通过教师为他们创造的条件,主动地探索来进行的。,17,The second coffee (延伸),你认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有那些特点? 1.启蒙性 2.合作性 3.多样性 4.,18,(四)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1、 3-4岁 A、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B、认识带有模仿性,缺乏有意性 C、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D、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2、 4-5岁 A、好奇好问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联系 C、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3

10、、 5-6岁 A、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B、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隐蔽的因果联系 C、能初步的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19,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 1、近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20,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发展(熟悉),(一)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 1、自然科学教育的起源 人类历代的祖先通过“自然教学”将生产生活的经验传授给后代,自然教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社会功能之一。 特点:自然科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自然科学教育带有愚昧的神灵

11、色彩。 2、古代的自然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随着政权的兴衰而进退。我国古代的科学教育曾经取得了极其光辉的成就。(具体见p21p22) 特点: 古代阶级社会的儿童科学教育是一些解释粗浅的科学概念、说明用途的纯知识性的科学教育,而且往往是与识字教育紧密结合。但教育的阶级性较强,只有统治阶级的子女才能在学校中接受科学教育,一般劳动 人民的子女仍在家庭中接受类似远古时代的“自然教育”。,21,(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1、近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1862年(同治元年),设立了京师同文馆,馆中设有“格致”这一科目,这是我国设置自然科学教育课程的开端。 (2)1903年我国开办了第一所幼稚园湖北幼

12、稚园,其开设的七个保育科目包含了“手技”。 (3)1924年陈鹤琴主张幼稚园的课程中应开设自然,标志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得到了一定的重视。 (4)1932年10月,当时的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了幼稚园课程标准正式规定有关科学教育内容的课程“社会和自然”,并在“社会和自然”的科目下列举了该科目的目标和内容。 (5)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 (6)1936年,教育部对幼稚园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并将“社会和自然”课程更名为“常识”。 (7)1937年,幼稚园常识160课出版,这是一本专供幼儿园教师 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至

13、此,我国开始有了比较完整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体系。(标志),22,(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的发展,2、现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7)新中国 至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学前教育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 (8)198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9)1982年根据纲要内容,出版了幼儿园教材常识(教师用书)。 (10)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立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 (11)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科学”列为五大领域之一。 (12)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科学”领域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

14、23,四、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了解),(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儿童发展 1、科学教育可以为学前儿童创设丰富的环境,扩大、充实学前儿童的科学经验,并使相关的经验趋于系统化、条理化,逐步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 2、科学教育能以客观事物为媒介,促进学前儿童智力、语言的发展。 3、科学教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个性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基础上,促进学前儿童道德观念的 形成;有利于他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致性。另外 科学教育还有利于学前儿童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等各 方面个性品质的发 展。 4、科学教育利用学前儿童所处的自然环境促进其智力开发的天然因素。(详见p36p37),24,

15、(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1、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有利于他们将来成长后的科学学习,并未科学素质的早期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特殊兴趣,为国家储存科技人才资源。,25,第二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学 前 儿 童 科 学 教 育 的 目 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内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学前科学教育总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单元目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确定学前儿童

16、科学教育目标的原则,26,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体系,是按一定的有序结构组织起来的。从纵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一般的层次结构。从横向角度看,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具有不同的分类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总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终极,概括,表 达,时 限,近期,具体,27,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层次结构(纵向目标 )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单元目标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教育活动目标 (二)分类结构(横向目标) 1.科学知识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教育目标 3.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28,(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既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他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学前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