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4115329 上传时间:2020-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专用)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散文)阅读4(山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风卷葵 徐风写下杨凤年这个名字,就感觉一团清朗的气场姗姗而来。她脚步轻盈,身影婀娜,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尘世的污垢。她眸子明亮,眉宇天真;一双手藏在背后,像一对交叉的问号。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可惜,今天的我们只能用想象来勾勒它们。春天飞舞的柳枝,修篁挺拔的摇影,都可以配作那双妙手的伴娘,那手,唯独不作优雅女儿态的兰花指,也不似添香红袖里的抚琴拨弦。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众说纷纭的紫砂史料只要提到杨凤年,口气便一律变得恭敬,在嘉庆、道光那样的旧封建时代,对一个女流,那多不易。其实她只留下一把壶,一把叫“风

2、卷葵”的壶。想当年,父母早殁的杨凤年跟着哥哥到宜兴来。宜兴的窑场是火焰之场,凤年一见到了那些五光十色的陶器就有感觉。那时,阳光正以瀑布的方式倾斜而下,在那些陶器上铺陈出诗意的斑斓。多可爱啊,凤年能感觉到它们鲜活的眉眼,听到它们欢快的呼吸。哥哥彭年替陈曼生大人做的紫砂壶,出得窑来,一个个那么安稳、端庄,像官人那样衣冠楚楚。凤年记得,那些壶的壶样,多是曼生先生一笔笔画来,许多个秉烛之夜,哥哥总是在按图制壶,不敢有半点懈怠。曼生大人有时会冷不丁地出现在他们低矮的窑头小屋,有一次,他看到了凤年在哥哥的作坊前随意捏的小壶,一向持重的脸上居然有掩饰不住的兴奋。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

3、匠气,只会刻板地模仿,而杨凤年不然,他鼓励凤年做一把足以气死男人的好壶。 一百多年后的某个初夏的下午,为了写作本文,我沿着蜀山古老的窑址一带,去寻找杨氏兄妹可能留下的生活痕迹。当年,这里一望无际的阡陌上种满了欣欣向荣的向日葵,每一棵向日葵看上去都那么俊朗挺拔,远远望去就像大型团体操一样地排山倒海,让人感到那是一片充沛的气场。如果杨凤年每天经过这里去窑场给哥哥送饭,走进那片汹涌的向日葵地,她该作何想?特别是有风的日子,那向日葵们婀娜起舞,飘然欲仙。任何一个有点艺术潜质的人在这样的氛围下,都不可能无动于衷。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试想在一个静谧的

4、夜晚,杨凤年若有所思地举起了一块泥,她眼前那种风吹葵叶的动感活灵活现挥之不去。如果不把那种欲罢不能的钻心般 的感受表现出来,她还不如去死。 这一块紫砂泥,融入了一个紫砂女的心性。“风卷葵”的诞生,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用任何一种鲜活的灵性文字来描述这样一把壶,都会存在某种难度。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奔放不羁的形体语言。以风吹葵叶的动感入壶,表现葵花在一刹那的灵动之感,所有的线条都处于一种随心所欲、神采飞扬的状态。一个紫砂艺人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把他的才情和灵性全部化入壶中,并且能够和谐地体现于壶的每一个细节,让每一根线条清朗而有韵致。吾即壶,壶即吾,壶吾合一,融会贯通。从这一意义上说,横空出世的“风卷

5、葵”是对筚路蓝缕的中国紫砂的一种拯救。 关于杨凤年,紫砂史上记述她的笔墨虽然恭敬,但少得近乎吝啬,说来说去她到底是个女人。她的生卒年月也不详。最后她嫁给了谁,生活得如何,至今没有人找到翔实而可靠的记载。我想,任何“演义”式的文字,都将是对她的极大不恭。值得欣慰的是,“风卷葵”一壶历尽沧桑,最后由民国陶瓷实业家华荫堂先生收藏,新中国成立后他将此壶献给了国家,现存于宜兴陶瓷博物馆,成为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膜拜之圭帛。19请分条概括“风卷葵”这把紫砂壶的特点。(4分 20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意。(4分) 他发现了一股鲜活的灵气,而相当多的紫砂艺人只有匠气 21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

6、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在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多么强烈地烤炙着凤年的心。 22作为一篇写人散文,作者在文中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的 妙处。(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江南无雪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

7、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

8、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

9、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

10、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 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19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4分)20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21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4分)22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方寸田园琦君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

11、地回到乡间她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追求归隐生活的恬静。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

12、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究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

13、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徜徉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以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人到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

14、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一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去买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

15、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其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19.作者在文章的前三个语段列举了的一位文友以及陶渊明、辛弃疾、苏东坡等古人的言行,是为了表明怎样的观点?(4分)20.品读文章第段,概括其语言特色。(4分)21.第段中作者写了一位极其风雅的朋友如何美化生活,其用意是什么?(4分) 22.作者认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所谓的“俗愿”,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 (6分) 参考答案一、19(4分)外形奔放不羁;线条自然生动,清朗而有韵致;内涵深厚,与制作艺人合而为一。评分标准:各1分,为2分。20(4分)“灵气”是指大胆创新、自然随意、充满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