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4093562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131 大小:5.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课堂PPT)(1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 基本原理 3-2 Lambert-Beer定律 3-3 显色反应及其显色条件 3-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4 分析方法,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2,UV-Vis 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光(200800nm)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3,UV-Vis方法是分子光谱方法,它利用分子对外来辐射的吸收特性。 UV-Vis涉及分子外层电子的能级跃迁;光谱区在160780nm. UV-Vis主要用于物质的定量分析,但紫外光谱(UV)为四大波谱之一,是鉴定许多化合物,尤

2、其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定性工具之一。,4,可见光,5,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单色光,复合光,光的互补,单一波长的光,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6,物质对光的吸收,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完全吸收,完全透过,吸收黄色光,光谱示意,表观现象示意,复合光,7,1. 过程:运动的分子外层电子-吸收外来辐射-产生电子能级跃迁-分子吸收光谱。 2. 能级组成:,3-1 基本原理,一、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

3、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三种能级都是量子化的,且各自具有相应的能量。,8,分子的能量变化E为各种形式能量变化的总和: 其中Ee最大:1-20 eV; (紫外-可见) Ev次之:0.05-1 eV; (红外) Er最小:0.05 eV。(远红外) 可见,电子能级间隔比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间隔大12个数量级,在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伴有振-转能级的跃迁,形成所谓的带状光谱。,Ee Ev Er,9,3. 吸收光谱,纯 电子能态 间跃迁,分子内电子跃迁,带状光谱,锐线光谱,10,不同物质结构不同或者说其分子能级的能量(各种能级能量总和)或能量间隔各异,因此不同物质将选择性地吸收不同波长或能量

4、的外来辐射,这是UV-Vis定性分析的基础。,11,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物质的电子结构不同,所能吸收光的波长也不同,这就构成了物质对光的选择吸收基础。,例:,A 物质,B 物质,同理,得:,1 eV = 1.610-19 J.,12,测量某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可得一曲线,此曲线即为吸收光谱。,(a) 联苯(己烷溶剂);,一些典型的紫外光谱,(b) 苯(己烷溶剂);,(c) 苯蒸汽;,(d) Na蒸汽。,吸收光谱的获得,电子-振动-转动光谱,13,据吸收曲线的特性(峰强度、位置及数目等)研究分子结构。,分子吸收光谱上可以

5、看到哪些特征呢?,14,吸收谷:吸收曲线上的谷称为吸收谷,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小吸收波长(min)。,末端吸收:在吸收曲线的200nm波长附近,吸收峰:吸收曲线上的峰称为吸收峰,所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max)。,肩峰:吸收峰上的曲折处称为肩峰(shoulder peak),通常用sh表示。,15,吸收曲线的讨论:,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 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形状相似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max则不同。,吸收曲线可以提供物质的结构信息,并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之一。,16,讨论:,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在某一定波长下吸光度 A 有差异,在

6、max处吸光度A 的差异最大。此特性可作作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在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依据。,17,18,分子基态的电子组态,1、用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产生出各个分子轨道;,2、把电子加到每个分子轨道中去,在每个分子轨道中最多加进两个电子(Pauli原理),由此产生分子的电子组态 ;,3、把电子对加到最低能量轨道中去(建造原理),从而产生最低能量的电子组态(基态电子组态),19,例:甲醛的分子轨道,电子基态,*,*,20,电子跃迁与电子激发态,甲醛的电子基态,电子跃迁类型,最低激发态和基态的电子组态,最低激发态和基态的电子

7、态,电子多重态,21,各轨道能级高低顺序: n*; 可能的跃迁类型:-*;-*;-*;n-*;-*; n-*,22,-*: C-H共价键, 如CH4(125nm)C-C键, 如C2H6(135nm)处于真空紫外区。 -* 和 -*: 尽管所需能量比上述-*跃迁能量小, 但波长仍处于真空紫外区; n-*:含有孤对电子的分子, 如H2O(167nm), CH3OH(184nm), CH3Cl(173nm), CH3I(258nm), (CH3)2S (229nm), (CH3)2O (184nm), CH3NH2(215nm), (CH3)3N(227nm), 可见, 大多数波长仍小于200nm,

8、处于远紫外区。 以上四种跃迁都与成键和反键轨道有关(-*,-*,-*和n-*), 跃迁能量较高,这些跃迁所产生的吸收谱多位于真空紫外区,因而在此不加讨论。 只有-*和n-*两种跃迁的能量小,相应波长出现在近紫外区甚至可见光区,且对光的吸收强烈,是我们研究的重点。,23,无机物分子能级跃迁 (了解) 一些无机物也产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其跃迁类型 包括 p-d 跃迁或称电荷转移跃迁以及 d-d, f-f 跃迁或称 配场跃迁。 1. 电荷转移跃迁 一些同时具有电子予体(配位体)和受体(金属离子)的无机分子,在吸收外来辐射时,电子从予体跃迁至受体所产生的光谱。 max 较大 (104以上),可用于定

9、量分析。,24,2. 配场跃迁 过渡元素的 d 或 f 轨道为简并轨道,当与配位体配合时,轨道简并解除,d 或 f 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如果轨道未充满,则低能量轨道上的电子吸收外来能量时,将会跃迁到高能量的 d 或 f 轨道,从而产生吸收光谱。 吸收系数 max 较小 (102),很少用于定量分析;多用于研究配合物结构及其键合理论。,25,26,小结,饱和有机化合物无UV-Vis; 电子跃迁类型与分子结构及存在基团有密切关系,分子结构,电子跃迁类型,max和电子跃迁类型,基团(结构鉴定),根据,27,生色团(Chromogenesis group): 分子中含有非键或键的电子体系,能吸收外来辐射

10、时并引起n-* 和-*跃迁,可产生此类跃迁或吸收的结构单元,称为生色团。 助色团(Auxochromous group) : 含有孤对电子,可使生色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提高吸收强度的一些官能团,称之为助色团。 红移或蓝移(Redshift or blueshift): 在分子中引入的一些基团或受到其它外界因素影响,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红移)或短波方向移动(蓝移)的现象。 那么促使分子发生红移或蓝移的因素有哪些呢?,三、常用术语,28,四、吸收带(一)吸收带,1R带:由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的n*跃迁产生 CO;CN;NN E小,max250400nm,max100,2K带:由共轭双键的 *跃迁

11、产生 (CHCH)n,CHCCO max 200nm,max104 共轭体系增长,max红移,max增大,29,3B带:由 *跃迁产生 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特征吸收带 max =256nm,宽带,具有精细结构; max=200,4E带:由苯环环形共轭系统的 *跃迁产生 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 E1 180nm max104 (常观察 不到) E2 200nm max=7000 强吸收 苯环有发色团取代且与苯环共轭时,E2带与K带合并一起红移(长移),30,为什么同一种吸收带(不同化合物中的)形状、位置、强度不同呢?,31,(二)影响吸收带的主要因素,影响吸收带形状(位置)的因素有: 被测化合物

12、的结构 测定的状态 测定的温度 溶剂的极性。,影响吸收带强度的因素有: 能级差因素:能级差小,跃迁几率大; 空间位置因素:处在相同的空间区域跃迁几率大。,32,内因:1.共轭效应的影响,(1) 电子共轭体系增大,max红移, max增大,33,(3)位阻效应,顺反异构造成的立体障碍,顺式二苯乙烯 max 208 nm 反式二苯乙烯 max295.5nm,(2)超共轭效应,两个发色团产生共轭,可使吸收带长移。若立体障碍妨碍他们处于同一平面上,就会影响共轭效应。,烷基(-R)与共轭体系相连时, max红移,,空间阻碍使共轭体系破坏,max蓝移, max减小。, - 重叠,34,35,(4)跨环效应

13、,有些,不饱和酮中,虽然双键与酮基不产生 共轭,但由于适当的立体排列,使羰基氧的孤对 电子和双键的电子发生作用,以致相当于n * 的R带红移,吸收增强。,max =284nm,当C=O的轨道与一个杂原子的P轨道有效交盖时,也会出现跨环效应。,max =238nm,36,2.取代基的影响,在光的作用下,有机化合物都有发生极化的趋向,即能转变为激发态。当共轭双键的两端有容易使电子流动的基团(给电子基或吸电子基)时,极化现象显著增加。 (1)给电子基: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的基团,如-NH2, -OH等。未共用电子对的流动性很大,能够形成p-共轭,降低能量,max红移。 给电子基的给电子能力顺序为:

14、-N(C2H5)2-N(CH3)2-NH2-OH-OCH3 -NHCOCH3-OCOCH3-CH2CH2COOH-H (2)吸电子基:易吸引电子而使电子容易流动的基团,如:-NO2, -CO, -CNH等。共轭体系中引入吸电子基团,也产生电子的永久性转移,max红移。电子流动性增加,吸收强度增加。 吸电子基的作用强度顺序是:-N+(CH3)3-NO2-SO3H-COH-COO-COOH-COOCH3-Cl-Br-I (3)给电子基与吸电子基同时存在:产生分子内电荷转移吸收,max红移, max增加。,37,表3-5,38,外因 3.溶剂效应,溶剂极性的影响: 极性增大: n * 跃迁产生的吸收

15、峰短移 * 跃迁产生的吸收峰长移,例:溶剂极性对异丙叉丙酮的两种跃迁的影响,39,非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中,非极性溶剂中,极性溶剂中,n,*,*,溶剂极性对两种跃迁的影响,E非E极,E非E极,n * 跃迁 * 跃迁,40,例如苯胺在酸性环境形成阳离子, n电子消失,氨基的助色作用消失;苯酚在碱性环境形成阴离子,呈现n电子。,4、体系pH的影响氢键的影响,max 210.5nm,270nm max 236nm,287nm max 6200 1450 max 9400 2600,max 230nm,280nm max 203nm,254nm max 8600 1470 max 7500 160,4

16、1,3-2 Lambert-Beer 定律,I0 = Ia + It + I r + Is 因此,在样品测量时必须同时采用参比池 扣除这些影响!,一、几个术语,I0,Ir,It,42,Transmittance T Absorbance A,43,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显示,I0,It,参比,样品,未考虑吸收池和溶剂对光子的作用,注意比较,吸光度的测量方式相对测量法,44,二、Lambert-Beer 定律,1. 朗伯定律 A = K1 b 2. 比耳定律 A = K2 c 3. 朗伯-比耳定律 如果同时考虑溶液的浓度和液层的厚度都变化,都影响物质对光的吸收,则上述两个定律可合并为,此式为光吸收定律的数学表达式。,45,推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