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9390342 上传时间:2024-08-2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3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9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七章第十七章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第一节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第二节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第三节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第四节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手段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一、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及其体系及其体系( ( ( (一一一一) ) ) ) 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什么是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

2、量)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宏观经济是指国民经济的总体(总量)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宏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要求,运用各种政策手段,对全社会的经济活动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从总体上进行监管、控制和调节,为微观经济活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动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和市场环境,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民经济持续发展 。 第一节第一节 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 1 1 1、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

3、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政府)2 2 2 2、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政策、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是政策3 3 3 3、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活动、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全社会的经济活动4 4 4 4、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监管、控制、调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监管、控制、调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监管、控制、调节、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是监管、控制、调节5 5 5 5、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宏观经济

4、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特征(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特征(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特征(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特征(三)(三)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体系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包括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要素的标、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要素的标、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

5、策等要素的标、调控方式和手段、以及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等要素的有机统一体。有机统一体。有机统一体。有机统一体。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宏观经济调控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适当的调节方式和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通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通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通手段,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对分散的微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进行调节,使社会经济协调有序运行,促使宏观过市场进行调节,使社会经济协调有序运行,促使宏观过市场进行调节,使社会经济协调

6、有序运行,促使宏观过市场进行调节,使社会经济协调有序运行,促使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调控目标实现的过程。二、二、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一)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二)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二)宏观经济调控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要求要求要求(三)宏观经济调控是社

7、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三)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三)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三)宏观经济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然要求。然要求。然要求。(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四)宏观经济调控是保证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要求。经济目标的要求。经济目标的要求。经济目标的要求。第二节第二节 政府的经济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1 1 1 1、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国家主义经济国家主义经济国家主义经济

8、国家主义经济”阶段政府采阶段政府采阶段政府采阶段政府采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取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2 2 2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守夜人守夜人守夜人”阶段政府采取古典阶段政府采取古典阶段政府采取古典阶段政府采取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3 3 3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全面干预全面干预全面干预”阶段政府采取国阶段政府采取国阶段政府采取国阶段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9、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4 4 4 4、2020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70707070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年代以来的政府与市场相结合阶段政府采取取取取“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混合经济”政策。政策。政策。政策。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内容(一)(一)(一)(一) 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西方政府经济职能理

10、论的历史演进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济职能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二)(二) 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理论的历史演进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我国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 1 1 1、计划经济阶段全能政府论、计划经济阶段全能政府论、计划经济阶段全能政府论、计划经济阶

11、段全能政府论2 2 2 2、2020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80808080年代市场有限论年代市场有限论年代市场有限论年代市场有限论3 3 3 3、20202020世纪世纪世纪世纪90909090年代间接管理的年代间接管理的年代间接管理的年代间接管理的“ “调控型调控型调控型调控型” ”(三)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表现(三)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表现(三)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表现(三)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表现1 1 1 1、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的所有者2 2 2 2、社会经济管理者、社会经济管理者、社会经济管理者、社会经济管

12、理者3 3 3 3、宏观经济调控者、宏观经济调控者、宏观经济调控者、宏观经济调控者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二、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变(一)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原则(一)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原则 “ “ “ “ 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具体措施(二)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具体措施1 1 1 1、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从直接管理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2 2 2 2、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

13、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转变为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3 3 3 3、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为主、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为主、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为主、从对微观企业活动的管理转变为对宏观经济活动的管理为主4 4 4 4、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对市场的管理来引导企业。、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对市场的管理来引导企业。、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对市场的管理来引导企业。、从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对市场的管理来引导企业。第三节第三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内容和目标宏观经济调控

14、的内容和目标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内容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供求的平衡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一)社会总供求及其平衡1 1 1 1、社会总供求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供求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供求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供求的含义及构成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社会总供给是指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向社会提供

15、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社会总供给:投资品供给、消费品供给和进口三部分社会总供给:投资品供给、消费品供给和进口三部分社会总供给:投资品供给、消费品供给和进口三部分社会总供给:投资品供给、消费品供给和进口三部分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社会总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社会对生产出来的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最终消费和

16、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最终消费和使用的物质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总和。 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三部分构成。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三部分构成。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三部分构成。社会总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三部分构成。(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和失衡二)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和失衡1 1 1 1、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它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处于一种均势,使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这意味

17、着,总供求平衡不是要求供济运行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这意味着,总供求平衡不是要求供济运行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这意味着,总供求平衡不是要求供济运行保持稳定的一种状态。这意味着,总供求平衡不是要求供求双方在数量上的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大体相当。求双方在数量上的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大体相当。求双方在数量上的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大体相当。求双方在数量上的严格对等或绝对相等,而是指大体相当。 2 2 2 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暂时性与相对性,总是处于不断的、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暂时性与相对性,总是处于不断的、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暂时性与相对性,总是处于不断的、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暂时性

18、与相对性,总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总供求有着极不相同的决定因素和形成过程,而且都运动之中。总供求有着极不相同的决定因素和形成过程,而且都运动之中。总供求有着极不相同的决定因素和形成过程,而且都运动之中。总供求有着极不相同的决定因素和形成过程,而且都会随政治、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供求双方会随政治、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供求双方会随政治、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供求双方会随政治、经济、技术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使得供求双方始终处于平衡始终处于平衡始终处于平衡始终处于平衡-打破平衡打破平衡打破平衡打破平衡-新的平衡的转化过程中。新的平衡的转化过程中。

19、新的平衡的转化过程中。新的平衡的转化过程中。3 3 3 3、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两方面,缺一、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两方面,缺一、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两方面,缺一、社会总供求平衡,包括结构平衡与总量平衡两方面,缺一不可。不可。不可。不可。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失衡表现形式:失衡表现形式:失衡表现形式:失衡表现形式: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需求膨胀。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需求膨胀。一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需求膨胀。一是社会

20、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简称需求膨胀。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简称需求不足。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简称需求不足。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简称需求不足。二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简称需求不足。二二、宏观调控目标、宏观调控目标(一)目标:(一)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完善政府的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要把促进经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21、。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一、一、一、一、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一)(一)(一)(一)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方式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 1 1 1 1、直接调控就是国家依靠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政、直接调控就是国家依靠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政、直接调控就是国家依靠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政、直接调控就是国家依靠所控制的经济资源,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或指令性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手段

22、或指令性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手段或指令性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手段或指令性计划,对社会经济活动通过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使之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使之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使之管部门进行强制性调节,约束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使之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直接调控方式具有调节速度快、力度较大、约束性强,在短直接调控方式具有调节速度快、力度较大、约束性强,在短直接调控方式具有调节速度快

23、、力度较大、约束性强,在短直接调控方式具有调节速度快、力度较大、约束性强,在短期内实现政府所期待的调节目标的优点。期内实现政府所期待的调节目标的优点。期内实现政府所期待的调节目标的优点。期内实现政府所期待的调节目标的优点。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限制了所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二是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限制了所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二是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限制了所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二是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限制了所调节对象的自主性;二是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抑制其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抑制其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易忽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抑制其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易忽视微

24、观经济主体的利益,抑制其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三是一旦调节不当,会引发人为的非正常的经济波动。一旦调节不当,会引发人为的非正常的经济波动。一旦调节不当,会引发人为的非正常的经济波动。一旦调节不当,会引发人为的非正常的经济波动。第四节第四节 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的利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的利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的利间接调控,指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调节经济运行的利益关系,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益关系,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符

25、合或接近国家宏观益关系,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益关系,引导微观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使之符合或接近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调控目标的要求。调控目标的要求。调控目标的要求。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间接调控的成本较低,同时也尊重了微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间接调控的成本较低,同时也尊重了微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间接调控的成本较低,同时也尊重了微与直接调控方式相比,间接调控的成本较低,同时也尊重了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经济利益。因为间接调控一般较少地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经济利益。因为间接调控一般较少地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经济利益。因为间接调控一般较少地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自

26、主性和经济利益。因为间接调控一般较少地干预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场上。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场上。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场上。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场上。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特点: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特点: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特点:间接宏观调控方式主要包括三个特点:一是国家调控市场;一是国家调控市场;一是国家调控市场;一是国家调控市场;二是运用经济参数对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形成市场信号;二是运用经济参数对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形成市场信号;二是运用经济参数对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形成

27、市场信号;二是运用经济参数对市场进行调控,从而形成市场信号;三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做出反应。三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做出反应。三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做出反应。三是通过调节经济利益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对市场做出反应。 2 2、间接调控、间接调控(一)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一)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指通过运用与价值形式相关的各种经济杠杆调节经济的手段。段。段。段。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

28、系的范畴。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系的范畴。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系的范畴。经济杠杆是利用各种价值形式及市场机制相联系的范畴。 经济杠杆是个体系。经济杠杆是个体系。经济杠杆是个体系。经济杠杆是个体系。 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价格在宏观调控中具有调节和核算作用。 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税收是政府通过税种和税率调节经济。 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经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

29、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经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经信贷和利率是通过调整利率、信贷规模和信贷结构调节经济。济。济。济。 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工资和奖金调节收入分配。 汇率是以汇率升降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汇率是以汇率升降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汇率是以汇率升降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汇率是以汇率升降来调节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二二、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宏观经济调控手段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

30、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 (二)法律手段(二)法律手段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仍然是宏观调

31、控的重要手段之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计划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宏观调控手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国家计划是一,在宏观调控手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国家计划是一,在宏观调控手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国家计划是一,在宏观调控手段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国家计划是国家最高经济决策的主要体现,是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实国家最高经济决策的主要体现,是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实国家最高经济决策的主要体现,是经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实国家最高经济决策的主要体现,是经济建设

32、的纲领性文件,是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评价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依据。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评价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依据。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评价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依据。施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也是检验评价宏观调控效果的重要依据。在市场调节基础上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在市场调节基础上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在市场调节基础上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在市场调节基础上以指导性计划和中长期计划为主。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是国

33、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三)计划手段(三)计划手段(三)计划手段(三)计划手段(四)必要的行政手段(四)必要的行政手段(四)必要的行政手段(四)必要的行政手段经济、法律、计划以及行政四种调控手段各具特点、各经济、法律、计划以及行政四种调控手段各具特点、各经济、法律、计划以及行政四种调控手段各具特点、各经济、法律、计划以及行政四种调控手段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

34、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有所长,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体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综合采用各种调控手段,发挥各种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挥各种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挥各种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挥各种调控手段的总

35、体功能,才能有效地调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经济的运行。经济的运行。经济的运行。三、宏观调控政策三、宏观调控政策(一)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由财政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债务等政由财政收入、支出、预算平衡、债务等政策构成的体系。分为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策构成的体系。分为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根据总量供求状况采取不同的政三种类型。根据总量供求状况采取不同的政策。策。(二)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是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货币政策是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的政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信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

36、公开市工具主要有:信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工具主要有:信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工具主要有:信贷、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等。场业务、贴现率等。场业务、贴现率等。场业务、贴现率等。 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作用的条件:一是名义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作用的条件:一是名义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作用的条件:一是名义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作用的条件:一是名义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二是微观主体对利息的变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二是微观主体对利息的变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二是微观主体对利息的变利率不低于通货膨胀率,二是微观主体对利息的变动能做出灵敏的反映。动能做出灵敏的反映。动能

37、做出灵敏的反映。动能做出灵敏的反映。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经济。货币政策分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济。货币政策分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济。货币政策分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济。货币政策分中性、扩张性和紧缩性三种类型。 (三)收入分配政策。指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三)收入分配政策。指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三)收入分配政策。指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三)收入分配政策。指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调节收入所

38、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调节收入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调节收入所规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和结构的变动方向,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分配的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分配的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分配的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收入分配政策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施的。收入分配政策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施的。收入分配政策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施的。收入分配政策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四)产业政策。是用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四)产业政策。是用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四)产业政策。是用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发

39、(四)产业政策。是用来指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展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展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展的所有政策措施的总和。有选择地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限制,以及工拨款、信贷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限制,以及工拨款、信贷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限制,以及工拨款、信贷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予优惠或限制,以及工商管理和市场调节都是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商管理和市场调节都是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商管理和市场调节都是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商管理和市场调节都是实施产业政策的手段。 (五)其它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投资(五)其它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投资(五)其它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投资(五)其它政策。对外贸易政策、汇率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等。政策、消费政策等。政策、消费政策等。政策、消费政策等。 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1 1、什么是宏观经济调控?、什么是宏观经济调控?2 2、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是什么?、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必要性是什么?3 3、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有哪些?、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有哪些?4 4、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如何转变?5 5、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有哪些?、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和手段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