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4051884 上传时间:2020-09-0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概论第三章(法律类)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法概论(法律类),主讲:梁仕华,第三章 经济法价值论,第一节 经济法的价值 一、经济法价值的分类 经济法的价值,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在 的客观功用价值”,即经济法自身的有用性或 使用价值。另一类是“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 即社会公众或研究者所认同的或所期望的经济 法所具有的价值。,二、对经济法的两类价值的解析 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经济法的功用,主要是规范调制行为,保障有效调制。同时,经济法可以成为用以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工具,以及各类主体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保护自己权益的工具。这些经济法的制度功用,就是经济法的内在价值。 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效率、公平和秩序,作为经济法调整所追

2、求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经济法主体对经济法功用的外在评判,因而是经济法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 总之,对于两类不同层面价值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内、外部结合,主、客观统一、功用与评判相联系的“二元价值论”。,三、经济法价值体系 经济法价值体系的构成系由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与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组成的,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层面,前者所处的层面是更为基本的。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因而是更高层次的。 但是,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第二节 经济法的宗旨,经济法宗旨: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上的、根本性的意旨。 一、经济法宗旨的基本位阶 依照一般法的原理,经济法宗旨的基

3、本位阶:在经济法价值之下,而在经济法原则之上。 经济法价值价值是最为抽象的,必须通过经济法宗旨来体现经济法的价值。而经济法宗旨的实现,需要经济法具体规范来实现,而经济法原则正是连接经济法宗旨与经济法具体规范的纽带、桥梁,故经济法原则亦是体现经济法价值的重要环节。,二、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和方法 (一)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 1.独特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体现经济法特色。 2.普遍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是普遍适用的,可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 3.包容性标准:即经济法体系是开放的,能随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二)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方法 1.矛盾分析法 2.系统分析法 3.语义分析法

4、,三、经济法宗旨的提炼与检验 经济法宗旨,主要针对经济法的基本矛盾或基本问题来提炼的。 经济法的调整目标,就是通过对调制关系的调整,来不断地解决个体营利性和社会公益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从而持续地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保障社会效益和基本人权,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就是经济法的宗旨。,(一)经济法宗旨的提炼 提炼经济法的宗旨可从横向及纵向两个方面进行。 横向方面,也包括了两个方面: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 纵向方面,也包括了两个方面:基本目标和最高目标。 (二)经济法宗旨提炼的检验 要按确定宗旨的三个标准即独特性、普遍性、包容性标准来进行基本检验。,四、经济法

5、宗旨中的重要目标 1.稳定增长目标 首先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密切相关 2.保障基本人权的目标 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 4.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 经济法宗旨的最高目标,五、研究经济法宗旨的价值: 1.理论上意义 有利于深化价值论的研究,提高经济法理论的自足性。 2.实践上意义 对于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尤其对于经济法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节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概念:指贯穿于经济法制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准则,是各类具体的经济法规则的本原性规则。 2.确立标准: (1)高度标准:即它既要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又要高于经济法的具体规则,且具体规则不能与它相抵触。 (2)普遍标准:即

6、它应贯穿经济法各项制度的始终。 (3)特色标准:即它是经济法所特有的。,3.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1)调制法定原则:即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都要由法律来加以规定,只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行政法规来加以规定。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该原则尤其要求“调控权法定”。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2)调制适度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制行为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和规制的需要和可能,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调控制度和规制适度两个方面。前者要求调控权的行使、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性规范的周期变易等都要适度。后者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3)调制绩效原则:经济法具有经济性特征,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是其主要目标,因而要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法具有突出的政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也要考虑社会政策、社会公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就是对调制绩效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经济法的宗旨、原则及其具体规则之中,因而调制绩效原则也成为一种基本原则。,总之,三者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调制法定是后两者的基础。调制适度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调制法定”的展开,它在执法层面更有意义,是调制绩效得以实现的手段。调制绩效是前两者的总体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