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84512 上传时间:2020-09-0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9/4,1,管理信息系统 (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2020/9/4,2,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2.1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 2.2 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2020/9/4,3,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管理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通信技术等学科的新兴边缘性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和计算机的系统,同时也是基于网络的系统。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对MIS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开发、研

2、究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020/9/4,4,2.1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2020/9/4,5, MIS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MIS与管理学 (原则要求) 2、 MIS与数学和运筹学 (算法) 3、 MIS与系统论 4、 MIS与信息论 5、 MIS与控制论 .,2020/9/4,6,2.2 管理系统理论与方法,本节内容: 2.2.1 概述 2.2.2 管理系统及其构成 2.2.3 管理信息化 2.2.4 管理信息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2020/9/4,7,2.2.1 概述,1.管理的定义 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进行定义。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

3、ow Taylor)的定义:管理是一门怎样建立目标,然后用最好的方法经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的艺术。亨利法约尔(Henry Fayol)的定义: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的定义:管理就是决策。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定义:管理就是协调活动。美国管理协会的定义:管理是通过他人的努力来达到目标。,2020/9/4,8,综合性的定义:管理是指在组织系统中,在该组织特定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下,为有效的实现预期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和运用的协调活动。 该定义包含以下六层含义: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人、财、

4、物、技术、信息等的所有资源;管理的核心对象是人;管理的实质是配置和运用的协调活动;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系统;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这里的有效不仅包括效率(Efficiency: Do the thing right),而且包括效果(Effectiveness: Do the right thing)。,2020/9/4,9,2.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一方面,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具有社会属性。,2020/9/4,10,3.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 计划是指制订

5、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计划职能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所进行的筹划活动,即管理的核心思想和基本技术。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职能。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其主要内容是:根据组织目标,在任务分工的基础上设置组织部门;根据各部门的任务性质和管理要求,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任何部门、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首先表现为组织中各部门的人员构成;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指令都要借助于组织各部门按特定次序传递;管理的目标要通过合理的组织设计和有效的组织行为来实现。可见,组织不仅是管理的职能,而且是管理的基础。 (3)领导职能。领

6、导是管理活动中涉及指挥的一个环节,指挥的功能是以职权或影响力使下属执行上级所指派的任务。为了使领导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必须了解个人和组织行为的动态特征、激励员工以及进行有效的沟通。有效的领导者还必须是富有想象力的能够预见未来、使他人也具有这种想象力以及授权员工去使想象变成为现实。只有通过卓有成效的领导,组织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领导职能是一门艺术,它贯穿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各层级领导都要做人的工作,重视人的因素的作用。 (4)控制职能。在执行计划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常常使实践活动偏离原来的计划。控制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管理者必须及时取得计划执行情况的信息,并将有

7、关信息与计划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内外环境的变化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2020/9/4,11,2.2.2 管理系统及其构成,2020/9/4,12, MIS与环境,MIS的应用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企业中影响MIS应用的环境因素有: 1、生产过程的特征 2、组织规模 3、管理的规模化程度 4、组织的系统性 5、信息系统与人,2020/9/4,13,1.生产过程的特征与MIS,MIS是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手段、思想和方法的结合。以企业MIS为例,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环境和管理方法以及不同的生产特点,因此,在开发MIS时应区别对待,就工业企业而言,按其生产特点可

8、以分为以下三类: 1)采掘业 2)冶炼业 3)制造业,2020/9/4,14,2.组织规模与MIS,组织的规模决定着MIS应用的目标和规模,组织规模对MIS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提供系统资源的能力不同(资金支持、技术支持、管理水平) 2)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同(资金风险、系统期望) 3)系统的复杂程度不同,2020/9/4,15,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与MIS,管理的规范化是管理组织、过程等的科学性的要求。,4.组织的系统性与MIS,一个系统性的组织的管理过程是系统化的,可以准确描述和量化,能够产生与决策控制过程相关的数据。,2020/9/4,16,5、信息处理、人与MIS,计算机是解决结

9、构化问题的现代化手段,有快速、准确的特点;人以解决非结构化问题见长。因此,在MIS开发中,应将计算机和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 计算机的长处在于: 1)能够保存大量的历史数据、并进行分析。 2)能够仿真应用环境和真实的管理系统。 3)产生各种方案的,自动选择最优解。,2020/9/4,17,人的长处在于: 1)能够根据经验和大量知识进行模糊推理。 2)善于处理各种与人有关的问题。,人机和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人性化界面。 2)人、机合理分工。 3)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2020/9/4,18,2.2.3 管理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工具,2020/9/4,19,2.2.4 管理信息

10、系统与现代管理方法,1.物料需求计划MRP (Material Require Planning) 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形成一种解决物料供应问题的基本思想,即按照最终产品的数量和构成最终产品的零部件的种类、数量物料清单(Bill of Material,BOM)反推出物料的需求量。由于数据处理量庞大,难以付诸实施;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Joseph.A.Orlicky提出了“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改变了传统的物料管理模式。利用这一思想开发出来的物料需求计划MRP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效地改善和控制了物料的供应状况。后来又发展到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既能适应产品生产计划的改变,

11、又能适应生产现场情况变化的闭环MRP系统。MRP是一种应用物料清单、库存数据、车间在制品数据,以及主生产计划来计算相关需求的一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较好地保证用户订单需求数量和交货日期。,2020/9/4,20,2. 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II)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是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国家制造企业中开始采用的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是一种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目的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反馈库存和车间在制品信息,制订生产计划,在

12、保证按期供货的前提下,减少在制品和库存的资金占用。MRPII适用于“小批量、多品种”制造企业管理,在解决制造企业物料供应与生产计划的矛盾、计划相对稳定与用户需求多变的矛盾、库存增加与流动资金减少的矛盾以及产品品种多样化与生产活动的条理化的矛盾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20/9/4,21,3. ERP (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企业资源规划,在管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进步的新技术条件下,ERP突破了MRPII的局限,把供需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看成是受控对象集成进来,并且把时间作为一项关键的资源来考虑;ERP是MRPII的发展。在ERP基础上产生了两个

13、重要分支:客户关系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和供应链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ERP的详细内容将在第9章讨论。,2020/9/4,22,4. JIT ( Just In Time ) 准时制生产,准时制生产是以日本丰田公司的看板管理(KANBAN)为代表的企业管理方法。追求的目标是零库存,实现“准时制”生产,即在刚好需要该零部件时,刚好把它生产出来并送到需要的地点。 5. OPT ( Optimis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 最优化生产技术 OPT强调物流的优化,OPT方法正确

14、地认识到影响制造系统产出率的“瓶颈”环节,通过优化瓶颈环节的物流,提高制造效率,并对所有支持瓶颈环节的排序计划的工作环节排序。 OPT提出了一种新的均衡编制与排产方法,与传统的强调生产作业优先级的确定、能力计划的编制等管理方法不同。,2020/9/4,23,6. AM (agile manufacturing) 敏捷制造,敏捷制造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思想,面向现代企业集团化、虚拟化的需求,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对市场反应的敏捷性和适应能力。Agile制造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上的敏捷性,及时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其核心在于通过虚拟企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提高

15、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转瞬即逝的市场机遇。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以通过敏捷制造,作为动态联盟的盟主,专攻附加值较高的部分,其他企业也可通过参加动态联盟,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规模效益。 敏捷企业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其共同特点有: (1) 组织上的敏捷性,这是敏捷制造的基础。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组织形式,采用以项目组、独立制造为基础的组织形式。(2) 设备柔性,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加工要求,适应不可预知的市场环境。 (3) 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满足不同任务对人才资源的需求,进行虚拟企业的建立与解体适应不同生产任务的需要。(4) 企业的虚拟化,是敏捷制造的基本要求,其特点是企业功能上的虚拟化、地域的虚

16、拟化和组织的虚拟化。为此,必须通过各企业MIS的互联,实现企业之间的远程生产调度和协作设计等功能。,2020/9/4,24,7. BPR (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 企业流程再造 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广泛应用,BPR由美国Hammer博士首先提出。Hammer等人通过对一些大企业的典型流程进行研究,认为应该使用计算机来重新设计已有的企业流程,而不仅仅是使已有的流程实现自动化。BPR通过打破企业中在采用信息技术之前形成的各种规则和假设,建立适应信息技术的新规则,并提出了一些应该遵循的原则,例如扁平组织、并行工作、活动整合及决策权力下放等。BPR应该在企业高层领导描述的远景目标驱动下,从企业的顶层开始实施。,2020/9/4,25,本节内容:,2.3.1 计算机系统 2.3.2 数据库技术 2.3.3 计算机网络技术,2.3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2020/9/4,26,2.3.1 计算机系统,1.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2.计算机体系结构 (1) 单机结构 (2) 主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