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3948313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之歌》教学设计-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长江之歌教学设计长江之歌教学设计3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长江之歌教学设计,欢迎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它气势宏大,形象地描绘了长江波澜壮阔、奔腾不息、源远流长的情景,显示出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识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风采、荡涤、尘埃、灌溉、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朗诵诗

2、句,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搜集长江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长江。2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谈收获和感受。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赞美长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长江,体会它无穷的力量和无私的母亲情怀,感受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重难点分析:课文中有几个词是关键词,例如“磅礴”“灌溉”等比较难写,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词,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在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时,教师应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图片放映等多种形式进行美读,并及时指导背诵,由此更加充分地激发学生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长江之歌的教后反思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进一步体会到了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效果才会让人满意。以长江为话题,激发学生对长江探究的欲望和要求。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因此,课前我布置了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前、课中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充分的体现了资料为学习服务,交流为提高语文能力的功能。这样,一堂课没有过多的赘述,学生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进行阅读与思考了。意境是诗歌的核心,是诗人精神境界的艺术表现。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

4、境始与亲。学生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特定意境之中,受到形象的感染、意境的熏陶,那么,他们所获得的感受、理解、体会等,必将实在、亲切、自然。所以,教学诗歌,必须在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上下功夫。本堂课中,运用饱含激情的诗意语言描绘意境,展示关于长江气势磅礴的图片,播放长江之歌的音乐,通过组织全体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等,诱导学生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产生情感的共鸣。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学习诗歌就要反复吟诵,本堂课上我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直接感受诗歌的情感和韵味。当课堂上真正响起学生们对诗的用心吟唱

5、时,不禁感叹这才是诗歌应有的魅力!这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2教材简析: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欣赏并跟唱。2.自学生字词语,积累美词佳句。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了解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4.进一步查阅资料,全面了解长江。5.领悟诗歌对应的表达方法。关键处处理:1.搜集关于长江的资料,加强对长江的了解。2.用直观的课件、音乐将学

6、生带入情景,增强对母亲河的热爱。教学准备:教师:VCD、风光片长江、录音机、磁带、中国地形图、有关长江的资料等。学生:查阅有关长江的资料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导学生翻阅本单元教材,导课。同学们,中国有两条大河,横贯中国大半个国土,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两条河吗?这个单元我们就来学习描写介绍母亲河的文章。请同学们浏览本单元内容,看看都有哪些课文,分别写得是什么内容。二、播放电视风光片长江片断,教师适时给以介绍,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播放完,出示中国地形图,师生共同介绍长江,对长江有一个全面的完整的认识。多年之前,有一部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其中的主题歌长江之歌深受人

7、们的喜爱。播放长江之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词。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放声朗读几遍课文,结合预习,了解大意。四、指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分男女生、同位朗读,全班齐读。五、理解课文内容。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给以指导。六、再读诗歌,体会课文的表达形式。1.再读诗歌,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两段歌词相互照应的表达方法。七、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1.引导学生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你的视角呢?再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八、有感情的朗诵,背诵课文。1.用自己

8、体会到的感情,大声朗诵,试着背诵。2.指名背诵。九、欣赏并跟唱长江之歌。教师放录音,学生欣赏并跟唱。十、质疑问难。十一、探究:为什么把长江比喻成母亲?十二、课时小结。板书设计:长江之歌雪山走来东海奔去乳汁哺育臂膀挽起无穷的源泉远古走来未来奔去清流灌溉力量推动母亲的胸怀作业设计: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2.积累优美词句。3.课堂同步学习与探究4.预习下一篇课文。课后反思: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中的主题歌词,这首歌词,从地理、人文两个方面歌颂了长江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母亲河是理解的难点。在这一课的学

9、习中,我多方查找有关话说长江的视频资料没有找到,只找到了长江之歌的音频资料,在教学中是一个遗憾,如果有视频资料,效果会更好。长江之歌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读准“乳、哺、涤、赞”等子的字音,自觉地积累“风采、气概、哺育、源泉、依恋、荡涤、磅礴”等词语。2、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结合有关资料理解“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等诗句的含义。3、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的真挚、自豪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能带着赞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的含义教学难点:课文两小节

10、是如何对应着写的?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同学们,古老的.中国有两条河,那就是长江和黄河,长江与黄河是炎黄子孙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才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正是有了长江和黄河,古老的神州大地才生机盎然。今天,我们先来领略一下中华第一条大河“长江”的风采。2、板书“长江”,你对长江有哪些了解。我们来交流一下。(用一句话来介绍长江某一方面的内容)3、老师课件展示长江视频资料。学生谈感受。过渡:长江他九曲回肠,奔流不息,他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明。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话说长江展示了长江的秀丽风光。这部纪录片一播映,收视

11、率极高,很多人都被长江宏伟的气势所震撼,其中有一位青年叫胡宏伟即兴写下了该片的主题曲长江之歌,板书“之歌”。这首歌歌词豪迈,歌声雄浑,唱出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也长出了对长江的热爱。二、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谈感受。1、大声朗读课文,看看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何感受?2、学生交流。3、检测字音。哺育依恋磅礴奔去荡涤灌溉4、指名接龙朗读课文,给以评价。三、引导自学。作者在诗中尽情赞美长江,你发现作者赞美了几次?这种写法叫什么?(反复)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几部分?请同学们自学诗歌两部分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思考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你从那些地方看出长江有母亲的情怀?2、小组合作学习,

12、男女生比赛汇报自学成果3、师相机引导带感情朗读。4、合上书师生共背诗歌。四、质疑探讨:读完诗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长江。预设:1998年长江的洪水灾害引发的原因,对学生渗透保护长江母亲河人文教育。五、合作探究:课文两小节是如何对应着写的?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2、师总结,拓展余光中的乡愁。六、聆听并欣赏长江之歌mtv视频。七、推荐作业1、背诵并学唱长江之歌。2、课下收集有关母亲河的诗歌,准备诗歌朗诵比赛。板书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雪山东海哺育挽起远古未来灌溉推动教学反思:长江之歌气势恢宏,雄壮豪迈,读起来荡气回肠。它赞美了长江的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本课的

13、重难点就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有母亲的情怀。这课内容作为年级教研课我上了三次。第一次在六三班上,成功之处是我首次运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直观地对长江进行了解,是我的进步。不足之处:开始播放长江之歌的视频资料后就直接播放mtv歌曲,mtv有三分半的时间,导致后面合作探究时间紧张,和最后歌曲播放有点重复。在展示朗读课文是让两个小组各读一遍也有点浪费时间。于是第二节课给六一班上课我做了改动:视屏资料完后直接进入课文,课文学完最后欣赏并跟唱,我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期待与欣喜。在朗读展示是,我指名接龙读文,既让十个学生展示了朗读情况,又节省了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讨论课文重难点。最成功之处,当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后,我示范朗读,学生及时评价并感受到朗读是语气先柔和再有气势,把长江比作母亲的诗句读出母亲的深情,学生得到了朗读的训练。最后,孩子们能合上书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达到知识目标的落实。时间安排,六二班在下午上课,学生有些疲劳,自学汇报效果不好,我们及时调整让学生休息了十分钟后完整地上完了这课内容。s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