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901065 上传时间:2020-09-0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化课件(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简才永,2,3,我的第一张毕业照,4,5,“狼女”重返人间12年后再寻养母母狼,伊莎贝尔是当女佣人的母亲与主人所生私生女,由于父亲把她会影响到自己声誉,于是决定把抛弃。后来她被一只刚刚失去幼崽的母狼收养,她与狼群共同生活了10年之久。在她10岁的时候被一个猎人无意间抓获,之后便重返人间。在多位科学家和教育家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学习后,她又逐渐从一个狼女孩转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人类。在她结婚的当天,她带着丈夫一同去了当年她和狼群活动的森林,本章要点,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 社会化的结果,7,第一节 社会化的涵义,一、社会化的概念,(一)、心理学关于社会化的

2、两种理解视角: 单向视角:,8,双向视角:,9,(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理解比较,10,一个社会它应包括哪些最主要的元素? 场景:或是整个人类社会,或是一个小小的家庭。 人物:指某一个社会由哪些人物、角色组成。 规则:如习俗、道德准则、法律规章、行为模式等等。,11,(三)、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社会化就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文化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新文化的过程。 对于这个定义需要理解几层涵义:,12,13,第一、社会化过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即只要个体置身于某一个社会环境中,不管他(她)愿意否,从他(她)出生

3、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离世,社会环境都在无时不刻地对他(她)发生着影响。 即影响是不可避免的。,14,鞋油厂的新员工在给老员工擦鞋,而且要求在此过程中必须面带微笑,并还要不停地和老员工交流!,15,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让其尽快与公司融为一体。,16,第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主观能动性。 一方面表现在个体具有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刺激或社会影响。 另一方面表现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此个体会影响到彼个体的社会化。 所以,个体既是社会化的客体,也是社会化的主体。,17,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可选择的机会!,我到底选修什么课程呢?,18,第三、社会化的终生性。 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事情,不管你身在何处、

4、从事何职,你都不可能杜绝社会对你的影响,而且社会化也是一个人发展所必须要经历的过程。,19,20,王丽是现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研二学生,到目前为止她共拿到了3个专科文凭、3个本科文凭和1个硕士文凭,共计7个高校文凭,被称为学历姐!,沈阳人周宝宽35年拼得9个文凭其中包括3个博士2个硕士目前还在攻读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被称为学历哥!,21,(四)、人能够被社会化的条件,第一、生理条件 与其他动物相比人类具有独特而又精密的大脑神经网络结构,它能够使人类掌握语言、学习和积累知识,而且还具有想象思维能力等。人类的这些遗传素质客观地决定了个体能够被社会化的可能性。,22,第二、社会经验的可传递性 人类所

5、具有的语言功能,特别是人类发明的文字,这些媒介为人类社会经验的代代相传提供了必要的媒介和保障。,23,第三、人类漫长的婴幼儿期,为社会发挥对婴幼儿长期而系统的影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很多动物刚一出生就具有独立行走、能够自主觅食等能力。但人类不行,人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依赖期后才能独立生存,而这段时期正好就是人类社会化的关键期。,24,二、社会化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谈: (一)、对个体的作用: 社会化是个体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必要前提。 (二)、对社会的作用: 社会整体是由很多不同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社会化也能保证社会发展的延续性、促进社会的交流、推动社会的发展。,25,三、社会化的

6、类型,(一)、基本/早期的社会化 主要是指在个体0岁至青少年时期这段时间内。主要任务是学习社会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行为规范等。这个阶段也是个体形成其人格特征的关键时期。,26,(二)、继续/发展性社会化 主要是指在个体成年后为了适应周围生活及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引起自身的相应变化,主要表现在自身认知模式与行为习惯方面的变化。 主要就是个体需要适应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如初为人父/人母、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初入职场、由下属变成了领导等等。,27,面对新的环境,我该何去何从?,28,(三)、再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程。 它意味着个体要放弃原有的价值

7、观和生活方式,而去认同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29,劳动改造!,30,(四)、反向社会化 主要是指年轻一代将新的知识、新的文化、新的理念传递给老一辈,以及老年人们适应生活环境新变化的过程。 如为了适应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很多老年人都在向年轻人学习各种信息技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等等。,31,老年人在学习新的电脑技术!,32,老年人如何适应离退休后的寂寞生活?,33,四种社会化的比较理解,34,第二节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与影响因素,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35,(一)、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步接受所处社会环境中现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与政治行为的过程。 国家意识

8、或爱国情操的培养是政治态度、政治意识发展的重要部分。,36,(二)、道德社会化 是指个体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逐渐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一般个体的道德性主要表现在:自愿关心和帮助他人、正确进行道德判断及道德行为。所以,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够根据社会标准来进行,那就说明他实现了道德社会化。,37,(三)、法律社会化 是指个体学习与掌握其所处社会制定的法律规章、条列和制度,并以此来指导和调适自己行为的过程。,38,(四)、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包括男女两性所持的不同态度、人格特征和社会行为模式等。 所以,个

9、体学习自己所属文化中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社会化。,39,男孩、女孩卧室装饰与玩具比较,40,人类学家对一些原始部落的人群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不同的部落中存在截然不同的性别角色特征,并不是像人们所一般认为的那样:男性就是具有支配感、进取心、自主性以及自我表现;女性就是谦卑、温顺依从、被动等。 所以,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通过后天各种文化中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不同的文化模式会孕育出不同的性别特征来。,41,(五)、生活技能社会化 主要是指在个体发展的初期,如婴儿时期、儿童时期个体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学习各种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知识、生活适应等技能的过程。,4

10、2,(六)、职业技能社会化 主要是指个体为了适应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而选择学习相应职业竟能的过程。 这里学要注意,像这种职业技能的社会化不仅仅局限于进入社会之前在学校或相关培训机构的学习,也包括在职过程中的相关培训和学习。,43,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年度职业技能考核,44,(七)、行为规范社会化 行为规范的社会化是社会化的核心,也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与形成人格特征的关键,包括生活中的各种社会行为。 注意:这里指的一定是通过后天学习后才获得社会行为,而那些生来就具有的本能行为应该不算。但是怎样去实施这些本能行为也是需要社会化的,比如个体在懂事后知道大小便要去厕所解决,而不是像刚出生那会儿不论何时何

11、地只要想来了就立即来了。,45,(八)、生活目标社会化 把社会目标内化为自己的个人目标。 积极提升自我素质,努力将自己的各种 技能外化于社会,为社会服务。,生活目标社会化,46,二、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一)、影响社会化的客观因素,47,(二)、影响社会化的主观因素,48,三、社会性发展及其基本内容,(一)、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首先来区别一下社会化与社会性发展:,49,何为社会性? 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50,社会性:是指个体与社会关系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个作用过程中对社会中各种人、事物的认识和适应过程及其结果。 注意相互作用、作用过程、过程结果这三个关键词。,51,52,(二)、

12、社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A、相关心理学流派关于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1、精神分析学派 (1)、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本我 自我 超我,随着超我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也就随之发展起来,53,发展阶段:,54,(2)、埃里克森,埃里克森将人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55,56,57,58,2、认知学派 皮亚杰的观点,59,B、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 1、自我的发展 (1)、自我认识 主体自我的认识:表现在了解自己动作与动作结果的关系。 区别自己与他人:表现在了解自己身体感觉、身体器官名称及自己名字。 使用语言表示自我:表现在知道哪些东西属于自己,能表达自己的欲望,用“我”表示自己。 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

13、表现在评价自己的行为、懂得害羞、为自己骄傲。,60,(2)、自我控制 延迟满足:表现在可短时等待食物或换尿布时不哭闹。 外抑制出现:表现在当成人说“不”时,可马上抑制不合适的行为。 内抑制出现:表现在能主动抑制有诱惑力的欲望,不去做成人不允许的事,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欲望。 坚持性行为出现:表现在一旦启动某件事情能够坚持做完,如始终遵守某一规定,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61,2、交际行为的发展 (1)、亲子交往 依恋萌芽:表现在对亲人爱抚行为作出反应,能用自己的行为唤起亲人注意。 依恋高峰:表现在紧密追随亲人,表现出强烈地独占欲。 依恋牢固:表现在安全感完全建立,在亲人不在的情况下,能与陌生人

14、玩耍。 依恋巩固:表现在社交探索行为的出现,如在亲人陪伴或注视下,可与陌生人玩耍。,62,(2)、同伴交往 以客体为中心:婴儿之间的交往集中在玩具和物品上而不是针对对方,他们互不理睬,或偶尔注意对方,相互微笑,发出声音或出现短暂的注意。,63,简单交往:婴儿对对方发出的信号能迅速反应,如能模仿对方行为,进行简单“对话”,为对方拿玩具等。,64,互补交往:表现在婴儿之间轮流玩玩具、躲藏、追赶等,或早期友谊建立,能与别人共享一个玩具、共看一本图书等,特别亲近某个伙伴,对他人表现出欣赏等。,65,3、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合作、分享、帮助、安慰等有利于社会和谐的行为

15、。 非生物性的亲近行为:表现在对人微笑或表现出友好的行为、受到鼓励暗示后重复做出讨好行为。 与人分享:表现在能与别人共享玩具,能将自己的东西借给别人。 关心他人:表现在能根据别人的情绪推断别人的处境,表现出同情、谦让、援助等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理解他人内在情感:表现在经常模仿成人的社会情绪和行为。,66,4、道德认知的发展(主要谈皮亚杰的观点) 前道德判断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个体对事物的认识还很模糊,他们的行为是感性化的,因此这个阶段的个体行为还不具备道德特性。 他律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认为规则是绝对的,是由权威给予的,不能改变,对是非真伪持极端态度,非好即坏,判断行为的好坏只看结果

16、不看动机。 自律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个体已经可以根据动机来做判断,而不是根据结果,认识到规则是可以协商作调整改变的,而不是权威给予的,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判别人。,67,5、性别角色的发展 (1)、性别的认同:指对自身性别的认识,即能够认识到自己在生物特性上是男的还是女的,完整的性别认同包括性别同一性、性别恒常性两个方面。 性别同一性:是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的还是女的。 性别恒常性:指个体对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一般在5岁左右就能够达到。,68,伊芙-布施鲍姆,娜蒂(中)等,69,(2)、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角色标准: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一套关于男女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期望模式,而这些就是性别角色标准。当个体了解这些标准后就会用这些标准来指导自己和评价他人的行为。 性别角色认同:就是对一个人具有男性特点或是女性特点的认识与信念。而个体的性别角色认同既是将这种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