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849547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练习1(无答案)川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历史百家争鸣【目标预设】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儒家思想的形成。【知识梳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社会原因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具体原因: 经 济: 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政 治:周王室衰微, 崩溃。阶级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活跃和受重用,提出自己的主张。思想文化:教育和学术下移,从“ ”发展为“ ”,出现 。2、宗旨:传播文化、发展学术。3、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 和 ;儒家学派的 、 和 ;墨家学派的 ; 法家学派的 和 。 注意: “百家”

2、,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4、“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 的基础。思考:(1)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称为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这种“黄金时代”的根本原因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变革C士阶层的形成及其活跃 D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2)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对后世文化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道德准则和哲基础的思想流派是 ()。A道家、墨家 B儒家、道家C儒家、法家 D墨家、道家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孔子: (1)地位:春秋晚期, 学派创始人,尊称为“至圣”

3、。(2)思想主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樊远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材料二: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材料三: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材料五: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材料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并由此分析孔子的阶级属性。2、孟子 (1)生活年代: 时期(2)主 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施仁政

4、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材料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依据材料归纳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思考: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来源:Zxxk.Com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3、荀子:(1)生活年代: 时期(2)主 张: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仁眇天下,故天下莫不亲也;义眇天下

5、,故天下莫不贵也,威眇天下,故天下莫敢敌也。以不敌之威,辅服人之道,故不战而胜,不攻而得,甲兵不劳而天下服,是知王道者也。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材料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材料三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以上材料出自荀子依据材料归纳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结合书本,孟子和荀子对儒学体系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有何贡献?三、道家和法家:1、道家:(1)老子: 地位:春秋晚期, 学派创始人。思想主张: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6、,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材料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老子材料四: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摘自道德经依据材料归纳老子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阶级属性。思考:某思想家强调“不自是,故彰;不自戕,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王阳明D王夫之(2)庄子:时期: 时期 思想主张:世界万物是 的。放弃一切差别观

7、念,获得精神上对的自由。思考:(1)“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这一观点应当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D墨家(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这体现了( )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2、法家:(1) 集大成者:战国末期的 。(代表地主阶级)(2) 主张: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 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建立中央集权。(3)影响:迎合了 的历史发展趋势。思考: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派说:“他们都

8、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等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3、墨家(1)代表: 。(2)主张: 、 、 、 。 (3)代表的阶级利益: 。【本课总结】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生活时代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主要观点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具有进步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仁政“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伦理观性相近性本善性恶论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达标检测】1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其

9、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 B“爱人”之心 C内心自省D礼乐规范2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主张“爱人” 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主张变法革新 有强烈的使命感A、 BCD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天经地义的,他说:“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别应是A道家B墨家 C儒家D法家4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

10、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 B法家 C墨家D道家5春秋战国时期,告子曾与某人辩论人性问题。告子曰:“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不分于东西也。”某人反驳曰:“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此人可能是() A孟子 B荀子 C老子 D孔子6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A人性本善 B舍生取义 C民贵君轻 D得道者多助7、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

11、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A甲儒,乙法,丙道 B甲儒,乙道,丙墨C甲墨,乙法,丙道 D甲道,乙墨,丙儒8、 2011年10月1日,中国古代先贤孔子行教画像以全新“作揖行礼”的动画形式亮相美国纽约时报广场,将中华文化的谦谦君子之风传递给世界。与孔子这一形象所代表的理念相吻合的是( )A“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B“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C“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D“不尚贤,使

12、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9、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A清净无为 B兼爱非攻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10.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11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12.下列观点与墨家思想相符合的是:( )选择题A.爱人如己,崇尚和平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清心寡欲,顺应自然D.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