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3805090 上传时间:2020-09-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就业社会政策,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失业问题经常威胁着许多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计,并进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同时,在雇佣劳动制度下经常出现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矛盾,甚至因此而引发严重的社会冲突与政治问题。为此,各国政府普遍重视劳动就业问题,普遍通过广泛的就业政策而推动就业岗位的增加,合理分配就业岗位,并保障劳动者的基本就业权利。 本章主要介绍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以及现阶段我国就业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在研究就业政策时,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就业政策,以及采取就业政策的意义何在。 一、就业社会政策的基本含义和意义 1、就业政策的基本含义 就业社会政策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在特

2、定经济社会条件下实行的以促进劳动就业、加强就业管理为主要形式,旨在解决就业问题,从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劳动者个人需要的一种社会政策。 就业社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就业率和对劳动者实施就业保护等方面。,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2、就业政策的意义 就业社会政策的实质是政府通过公共行动而对劳动力市场的干预。从而提高就业率,保障每个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都能获得和保持就业,最终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利用市场来分配就业机会,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则强调利用政府来分配就业机会,而凯恩斯主义学派则强调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的方式来分配就业机会。,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二、就

3、业政策的基本内容 1、促进就业机会增多的社会政策 (1)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2)由政府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岗位。 (3)鼓励失业人员的创业活动。 另外,政府还利用其他方式增加就业机会,例如提高劳动就业服务水平,放宽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等等。,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2、合理分配就业机会的政策 各国在制定就业社会政策时往往会优先考虑这些处于弱势的人员,给予他们更多的政策优惠,努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如公共工程计划、发放小额贷款和扶贫开发项目等。 3、增强劳动者利用就业机会能力的政策 各国普遍采用的措施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职业培训根据劳动者的不同层次主要分为三类:职前培

4、训、在职培训和失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劳动者的素质得以提高,从而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就业能力,以更好地利用就业机会,实现就业。,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4、对劳动者的就业保护政策 各国政府往往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劳动权利更具神圣性、权威性,从而更好地保证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就业保护方面的政策包括就业权利的保护、劳动者获得基本工资和基本福利的权利以及在劳动场所基本的安全和健康等方面的保护。 5、与劳动者就业有关的其他政策 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与就业问题密切相关;政府在人口流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的政策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第一节就业政策概述,三、现代社会中就业社会政策的不同模

5、式 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上的差异,导致各国的就业政策千差万别。 在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政府包办就业的模式。 大多数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种积极的充分就业政策,这种积极政策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为了更有效地利用现有技能而提供就业服务;为了促进人力资本而提供培训;直接创造就业; 发展过国家大多采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解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与其相应的就业保障措施并不完善,在发展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本节简要介绍和分析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历史和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就业政策 1、改革开放前城市就业政策的基本情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政府采取的措施是把旧社会遗留

6、下来的公职人员以及企业富余员工全部包下来,对失业者除了通过发展生产来吸收就业以外,还严格限制企业辞退职工,并鼓励自谋职业,以及通过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回乡生存和移民垦荒等途径来解决失业问题。 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我们逐渐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的就业政策主要集中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计划安置劳动力就业方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全面负责安置城市劳动力的就业,形成了“计划配置、统包就业、行政调配和城乡分割”的城市就业政策体系。,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2、改革开放前城市就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1)我国城市就业政策最主要的特点是计划安置就业制度。政府以及化作为培植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手

7、段,对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安置实行统一计划、统包就业,通过计划在地区间和部门间分配劳动力,以达到劳动力资源和配置的相对平衡。 (2)当时政府在城市中实行了充分就业的政策。所有的劳动力基本上都能获得就业。政府对用人单位实行统一的劳动力配置计划,并且每年按照劳动力的数量而编制全民所有制单位招收职工的指令性计划,并通过发展集体所有制企业而吸纳城市劳动力就业。 (3)当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高度稳定的就业制度。劳动者一旦被全民所有制企业录用,便以国家职工的身份终身固定下来,不能自由流动。 这种以政府行政计划配置为主的就业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意义,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

8、稳定就业制度的弊端也日益明显。,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二、城镇就业制度的改革 1、改革的背景 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开始了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当时改革的主要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行政计划配置劳动力就业造成企业机构臃肿,冗员过多,存在大量的隐性失业(即在职失业)人口。 (2)原来的就业制度导致企业与劳动者缺乏自主性,他们作为劳动力供给双方的主体选择权被剥夺了。严重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3)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城市新增劳动力数量庞大,加上大量以前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导致我国又出现了城镇失业现象。,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

9、政策体系,2、改革的主要阶段及内容 从总体上来说,对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是分以下几个阶段逐步展开的。 第一阶段是重点推出“三结合”的就业方针。即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开始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企业和劳动者的自主性。 第二步开始触及固定工制度,推行劳动合同制。由此确立了劳动力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机制,把企业与劳动者推向了市场,从市场的角度来认识就业问题。有利于开放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第三步是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国有企业实行“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相结合。,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三、当前

10、中国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制度及相关政策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就业政策的基本特点 中国城镇的就业制度具有了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基本上形成了一种市场化就业制度。市场化就业制度强调了市场在劳动就业中的基础性作用。其要点包括: (1)市场配置就业。劳动力实现就业的主要途径是在各种劳动力市场上竞争。 (2)以促进就业为主。 (3)加强就业服务。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再就业培训以及给他们一定的物质保障。,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2、当前我国城市就业问题及政府促进就业的政策 当前我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是极其严峻的,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城市就业压力首先来自庞

11、大的劳动力供给。其次,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失调问题也导致局部地区和行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经济结构和体制转型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导致出现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 当前我国城镇就业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很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处于隐形状态的失业显性化,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促进就业,。目前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促进就业政策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以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能力为取向的宏观经济政策; 以重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位取向的扶持政策; 以实现劳动力与就业需求合理匹配为取向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以减少失业为取向的宏

12、观调控政策; 以保障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为取向的社会保障政策;,第二节中国城市就业社会政策体系,3、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政策 我国的劳动法明确规定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劳动法为主体,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劳资关系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护。同时,我国建立了三方协调机制,由政府、工会和企业三方来协调劳动关系。 针对各种工伤事故和其他职业伤害,我国相继发布了企业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和工伤保险条例,建立了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机制,给企业职工提供了一张职业安全保障网。,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本节从历史分析入手,

13、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的劳动制度和政府在农村的就业政策。 一、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时代的劳动制度 1、农村土地制度对劳动制度的决定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经过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占绝对优势的农村集体经济。在这种集体经济体制下,我国农村的劳动就业制度也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特征。每个农村都有权利在集体的土地上耕种,并按照其劳动的数量而参加集体分配。,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下劳动制度的基本情况 大部分农村劳动力都是在集体经济中从事农业生产或其他活动,因此是一种集体劳动制度。这种制度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如下: (1)集体经济是农村劳动力最主要的就业渠道。农村

14、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的最主要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在集体经济中从事生产活动,而且主要就是从事农业生产。 (2)集体经济也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比较充分的劳动就业时间。农忙时忙农业,农闲时兴修农田水利等公共设施。(山东农村90年代时的状况) (3)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国家比较容易干预农村的经济活动和农民的生产劳动。规定种什么、限制农民无序流动、接受城市多余劳动力。,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3、农村集体劳动制度的长处及缺陷 长处较为彻底地解决了农民就业的问题。 弊端滋生了平均主义思想,劳动者积极性不高,干活懒散,具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生产效率也就提不上出去。,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

15、其对劳动制度的影响 1、集体劳动制度的瓦解和家庭劳动制度的建立 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承包,农户经营与集体经营相结合。农民有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成果直接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挂钩,极大地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这种制度仍然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在这种土地制度的基础上农民仍然具有基本的生产(就业)保障。 2、经济多元化和非农生产的发展对农村劳动制度的影响 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为处于隐形失业状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出路。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城市中获得就业机会。在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从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流动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16、,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三、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就业问题及相关政策 1、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就业问题 随着我国劳动效率与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投入量需求减少,农村劳动力数量却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快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其结果是劳动力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土地等生产要素大大过剩,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出现。其对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来说都是一大隐患。,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2、现阶段农村就业政策的基本要点 (1)从事农业生产仍然是农村劳动力最主要的就业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给农民以充分的自主权。 (2)鼓励农村中非农经济的发展,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3)放宽城乡限制,允许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4)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从而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第三节中国农村的劳动制度,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 (1)离土不离乡。职业转换,从农业转到非农生产。 (2)离土又离乡,向城镇转移。 A加强对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对他们进行就业指导; B给他们提供一些保障措施,稳定他们的生活和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