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43675910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邓稼先》同步练习试题(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邓稼先 课时练 一、语础达标训练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 (x n)邓稼先 (ji)妇孺皆知 (r ) B殷红 (y n) 开拓(tu ) 鲜为人知 (xi n) C燕然 (y n) 癌症( i) 鞠躬尽瘁 (cu ) D彷徨 (hung) 罗布泊 (b) 风悲日曛 (x 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悲惨孕育锋芒必露 B宰割选聘家愉户晓 C奠基颤抖马革裹尸 D仰慕挚友至死不解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华的作业做得不堪设想,受到老师的批评。 B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老奶奶一直默默地把它记在心里。 C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2、。 D张爱萍将军称他“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4下面几句话选自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典范和骄傲纪念“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两周 年一文,请重新排列句子的顺序:_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事迹将为愈来愈多的人所了解和传颂。 他为这个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在刚过六十二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这个英雄群体不计名利、舍生忘死、默默无闻地奋斗了几十年。 人们愈来愈深切地怀念着他,他对祖国的贡献永载史册。 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5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邓稼先是中国杰出的核研究科学家、“两弹”元勋, 有人曾经问他: “您研究原子弹成 功之后,国家给

3、你奖励了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5 年 6 月他病危时,同乡 和好友的杨振宁到医院看望他时,又提起了这件事,他才回答说:“原子弹10 元、氢弹 10 元。” (1) 请概括这段话的内容。 _ (2) 画线语句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有一处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 标点符号: _ 改病句: _ 。 2 6“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你对这个“纯”字是如何理解 的? _ 二、课内阅读 阅读“青海、 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 完成下面问题。 7文中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_ _ 8“1982 年,他做了核

4、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 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段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_ 9请结合选段,想象邓稼先在埋葬同事、战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_ _ 10选段中多次出现“不知道”“也不知道”“不知”,相似的句式, 流露出 作者对朋友 _之情。 三、课外类文阅读 绝密忠诚 记中国氢弹功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于敏院士 新华社记者余晓洁 于敏。 一个绝密 28 年的名字,一段铸核盾卫和平一甲子的传奇。 9 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2014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

5、顾问于敏颁发获奖证书,紧握老科学家的手,温暖赤 子报国的心。 1926 年生的于敏,坐在轮椅上,华发稀疏,一脸属于老科学家的谦逊与纯粹 中国传统文化涵养出的本土核物理学家,究竟能迸发多么灼热的能量与光芒? 越神秘,人们越想要走近他。 东方巨响 那些不同寻常的日子,注定刻入中华民族的记忆。 3 沉默如金的戈壁见证 1967 年 6 月 17 日 8 时,罗布泊沙漠腹地。 徐克江机组驾驶“轰6”进入空投区。但听一声惊天“雷鸣”,万里碧空升腾起炽烈耀 眼的火光,一朵蘑菇云顶天立地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

6、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 年零 3 个月,中国用了2年零 8 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西方科学家评论。 巨大的成功背后,是难以想象的艰辛全国仅一台每秒万次的计算机,95% 的时间算原子 弹, 5% 留给氢弹设计。 “百日会战”令人永难忘怀。 1965 年,于敏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前身) 。9 月,他带领小分队 赶往华东计算机研究所。 “100 多个日日夜夜,于敏先是埋头于堆积如山的计算机纸带,然后做密集的报告,率 领大家发现了氢弹自持热核燃烧的关键,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路径,形成了从原理、 材料 到构型完整的氢弹物理设计方案。”参与“会战

7、”的蔡少辉研究员说。 狂风,沙暴,饥寒; 休克,便血,失眠; 坚守,奋战,奉献 于敏全凭满腔忠诚的热血拼搏、鏖战,和许许多多有名、无名的“核卫士”一道,实现 了“氢弹突破和武器化”,挺立起新中国不屈的脊梁。 绝密使命 核武器,国之重器。当时国际上真正意义的战略核武器指的就是氢弹。 即使时光倒流,老于仍会走这条路。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 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说。 1961 年 1 月 12 日,正当于敏在原子核理论研究中可能取得重大成果时,二机部副部长 钱三强找他谈话,秘密交给他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 “我毫

8、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于敏说。 从那一天起, 他开始了长达28 年隐姓埋名的生涯,直到 1988 年解密。 连妻子孙玉芹都 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氢弹设计远比原子弹复杂,核大国对技术绝对保密。我国科研人员重担千斤。 4 一次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压力、紧张充斥整个屋子。 这时,只听到“臣受命之日, 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敏和陈能宽两位科学家忽然你一句 我一句地将诸葛亮的出师表背诵到底。 那一刻,在座所有人无不以泪洗面,所有人真切体会到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 风高范远 德才兼备者,望众。 钱三强说:“于敏的工作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9、” 大家争论时,邓稼先说:“我相信老于的。”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核武器分册载:于敏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起了关键作用。 于敏生于一个天津小职员家庭,从小读书爱问为什么。对新知,探究其所以然。进入北 大理学院后,他的成绩名列榜首。导师张宗遂说:没见过物理像于敏这么好的。 1951 年,于敏在钱三强任所长的近代物理所开始了科研生涯。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 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于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他婉拒“氢弹之父”的称谓。他说,核武器事业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在党中央、国务 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兄弟单位大力协同完成的大事业。 ( 选自 2015

10、 年 1 月 10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11文章标题“绝密忠诚”中的“绝密”一词有哪两层含义? _ _ 12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概括于敏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 _ 13 “我毫不犹豫地表示服从分配,转行!于敏说。 ”这句话中的感叹号能否改为句号? 14“风高范远”部分,作者引用钱三强,邓稼先和张宗遂的话有什么作用? _ _ 15我国“两弹”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于敏等科技专家的努力。请你写一条微博,表达 对他们的崇敬之情。(50 字以内 ) _ _ 5 三、拓展迁移 16从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升空爆炸到2016 年“神舟十一号”顺利返回, 这一系列事件表

11、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 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_ 答案 1、 A2、C 3 、A4、 5、(1) 邓稼先的“两弹”特等奖奖金只有20 元 (2)“原子弹10 元”和“氢弹 10 元”中间应为 “,” ;将 “同乡和好友” 中的和改为 “兼”。 6、纯真、纯朴、纯正、纯洁、纯美、纯净等。 7、描写了一幅阴森悲凉的景象,表现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突出了他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的精神。 8、语言描写,表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9、为战友的牺牲而痛惜,坚信实验一定成功的决心,献身国防事业的无悔。 10、对朋友深切的关怀 11、于敏从事的是绝对保密的氢弹研制工作;于敏长期隐姓埋名,名字绝密28 年。 12、忠诚爱国、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谦逊低调。 13、不能。 感叹号表现出于敏答复钱三强的语气是毫不犹豫、斩钉截铁的, 突出其不计个人 得失、国家利益至上的可贵品质。 14、突出说明于敏学业优秀,专业研究成就斐然,是才华横溢的学术权威。 15、示例:你们用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 艰苦奋斗、 勇于超越的精神创造了历史!向你们 新时代最可敬的人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