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实用工具(3)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3674947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PPTX 页数:92 大小:588.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实用工具(3)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实用工具(3)精编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质量管理技术 *,1,GEC Program,第一章 统计技术概述,一、统计技术 1、统计技术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应用数学分支,在研究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的学科。,2,GEC Program,2、分类,统计技术分为描述性统计技术和推断性统计技术。 (1)描述统计技术是用来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的技术。如:折线图、频数直方图、散布图、排列图和控制图等。 (2)推断性统计技术是在对统计数据描述的基础上,进 一步对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作出推断性结论的技术。如控制图技术、回归分析、统计抽样技术和试验设计技术等。,3,GEC Program,3、作用,A、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 B、比较两个事

2、物之间的差异 C、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原因 D、分析两种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E、研究抽样及实验方案 F、研究分布理论,4,GEC Program,4、优越性,A、预测未来和推断总体质量水平 B、预防差错和缺陷的产生 C、对过程实施控制 D、多快好省地取得实效,5,GEC Program,二、统计技术、统计方法和统计工具,统计技术是一个大概念,是对整个学科而言; 统计方法是指具体的方法; 统计工具是指简化的统计方法。,6,GEC Program,统计工具的开发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的发明,分为新老七种工具。,老QC工具为: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分层图。 新QC工具是:KJ法、关

3、联图、系统图、矩阵图、矢线图、PDPC法和矩阵数据解析法。,7,GEC Program,三、统计技术应用应明确的几个要求,1、统计技术研究的是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2、应用统计方法要掌握分布理论。 3、应用统计方法要符合大数定律 4、小概率事件原理 5、应用统计方法是控制过程,实现稳定受控状态。,8,GEC Program,第二章 质量改进工具,一、因果图 (一)概念 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图。 又称特性要因图;石川图 因其形状象鱼刺,又称“鱼刺图”,9,GEC Program,(二)因果图的绘制,1、因果图示例 (人机料法环),特性,Environ

4、ment,Man,Machine,Material,Method,结果,原因,10,GEC Program,2、利用逻辑推理法绘制因果图的步骤,确定结果 主骨 大骨 中骨 小骨 作出相关标记,11,GEC Program,3、利用发散整理法绘制因果的步骤,选题,确定质量特性 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因素 找出各原因之间的关系 将认为对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标出来 标出必要的信息 小骨中骨大骨进行系统分类,12,GEC Program,(三)因果图的注意事项,1、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确定原因时应集思广益,以免疏漏。 (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3)质量特性有多少,就要绘制多少张

5、图。 (4)验证。,最终的因果图往往越小越有效,13,GEC Program,2、因果图使用的注意事项,(1)客观评价每个因素的重要性。 (2)因果图使用时要不断加以改进。,14,GEC Program,二、排列图(柏拉图),(一)概念 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组成如下: 一个横纵坐标 两下纵坐标 几个按高低顺序(“其他”除外)排列的矩形 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Parato曲线)确定,关键的少数,15,GEC Program,(二)制作排列图步骤,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驻及如何收集数据 (1)选题,确定问题的种类 (2)确定问题调查的期间 (3)对数据进行

6、分类 (4)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 2、设计数据记录表 3、填表、统计 4、制作排列图用数据表 5、按从大到小顺序填表,“其他”排最后,16,GEC Program,6、画一根横轴和左、右二根纵轴 横轴将项目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列出; 左边纵轴,其高度必须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相等; 右边纵轴应与左边纵轴等高,并从0到100%标定。 7、在横轴每个项目上按量值大小画长方形。 8、在每个直方柱上方,标出累计值,描点,用实线连接,既巴雷特曲线。 9、在图上标出有关必要事项。,17,GEC Program,排列图数据表,18,GEC Program,(三)排列图分类,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与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

7、现主要问题 质量: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等; 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19,GEC Program,2、分析原因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操作者:班次、组别、年龄、经验、训练情况以及个人本身因素; 机器:机器、设备、工具、摸具、仪器; 原材料:制造商、工厂、批次、种类; 作业方法:作业环境、工序先后、作业安排、作业方法。,20,GEC Program,(四)排列图的注意事项,1、制作排列图的注意要点 (1)分类方法不同得到排列图不同。 (2)抓住“关键的少数”; A:0-80%;B:80-9

8、0%;C:90-100% (3)如果“其它”项所占的百分比很大,则分类是不够理想的。(正确分层) (4)如果数据可以用金额来表示,画排列图时金额最好在纵轴上表示。,21,GEC Program,2、使用排列图的注意要点,排列图的目的在于有效解决问题, 基本点是抓住“关键的少数”。 分析主要原因,确定主要问题。 确定采取措施的顺序,解决主要问题。 对照采取措施前后的排列图,研究组成各个项目的变化,找到主要原因,可以连续使用,找到复杂问题的最终原因。,22,GEC Program,(五)排列图和因果结合使用,应用步骤: 1、选题 用排列图确定主要问题。 2、分析和对策 画因果图分析原因。 3、将改

9、进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画出改进前后的排列图进行比较。,23,GEC Program,三、直方图,(一)直主图的概念与作用 是为研究数据变化规律而对数据进行加工整理的一种基本方法。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 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 用一系列的矩形来表示数据,找出过程波动的规律,24,GEC Program,(二)直方图的作图步骤,第一步,收集数据,作直方图的数据一般大于50个,最少不得少于30个 第二步,求极差R。(R=XMAX-XMIN),25,GEC Program,第三步,确定分组数和组矩,组数:分组太多,每组内出现的数据个数很少,作出的直方图过于分散或呈现锯齿状;分组太少,数据会集中在

10、少数组内,而掩盖了数据的差异。 直方图分组数表,26,GEC Program,第四步,确定各组界限.,为避免出现数据值与组的界限值重合而造成频数计算困难,组的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值包括在内。 第一组下限值为:最小值-h/2 第一组上限值为:第一组下限值+组距 第二组下限值为:第一组上限值 第二组上限值为:第二组下限值+组距 确定各组中心值,27,GEC Program,确定组限,即每个区间的端点及组中值。为了避免一个数据可能同时属于两个组,因此通常将各组的区间确定为左开右闭: (a0,a1,(a1,a2,(ak-1,ak 通常a0Xmax 在等距分组时, 每一组的组中值Xi=(ai-1+ai)/

11、2,28,GEC Program,第五步,作频数频率分布表,把各组的上下限值分别填入频数分布表内,并把数据表中的各个数据“对号入座”地列入相应的组,统计各组频数(fi) 第六步,画直方图。横坐标:质量特性并标出各组组界; 纵坐标:频数(频率); 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系列直方柱,29,GEC Program,第七步,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收集数据的时间、数据个数n、平均值x、标准差s等。,30,GEC Program,(三)如何使用直方图,根据直方图形状,对总体进行初步分析 1、直方图的常见类型 A.标准型(对称型)_最常见 B.锯齿型: 作频数分布表,分组过多时;当测量

12、方法有问题或读错测量数据时。 C.偏峰型: 形状不对称。当下限(或上限)受到公差等因素限制时,由于心理因素,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31,GEC Program,D.陡壁型: 当工序能力不足,为找出符合要求的产品经过全数检查后出现的情形;或过程中存在自动反馈调整时。 E.平顶型: 当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合在一起时;或过程中某种要素缓慢劣化时。 F.双峰型: 当两种不同的分布(且其平均值相差大)混在一起时。 G.孤岛型: 当夹杂了其它分布的少量数据,比如,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少量数据。,32,GEC Program,2、直方图与公差限的比较,加工零件时,有尺寸公差规定,将公差限用两

13、条线在直方图上表示出来,并与直方图的分布进行比较。 典型的五种情况如图。 评价总体时可予以参考。,33,GEC Program,直方图符合公差要求,现在的状况不需要调整,因为直方图充分满足公差要求。 直方图能满足公差要求,但不充分。这种情况下,应考虑少波动。 必须采取措施,使平均值接近规格的中间值, 要求采取措施,以减少变差(波动)。 要同时采取(3)和(4)的措施,既要使平均值接近中间值,又要减少波动。,34,GEC Program,四、调查表,在质量管理中,强调“用数据说话”,因此,要收集数据。收集数据的改变点是数据要清楚地反映现状。实际收集数据时,方法要简单,数据处理要方便。通常,可用调

14、查表来实现这一目的。 是用来检查有关项目的表格,一般是事先负印制好的,用来收集数据容易、简单明了。,35,GEC Program,使用调查表的目的:,收集数据比较容易; 数据使用、处理起来比较方便。,36,GEC Program,分类:,(一)工序分布调查表 表1 (二)不合格项调查表 表2 (三)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表3 (四)不合格原因调查表 表4,37,GEC Program,五、分层法,(一)概念 根据数据产生的特征(何人、何处)将数据划分成若干组的方法。 (二)分层法的作法 分层适当原则 同一层次内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 层与层之间差异尽可能明显,38,GEC Program,常见的分层

15、方法,1、按操作者或作业方法分层 2、按机器设备分层 3、按原料分层(供应商或原料批次) 4、按时间分层(上下午、日夜班) 5、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操作条件),39,GEC Program,(四)分层法的应用步骤,1、收集数据 2、根据不同目的,选择分层标志 3、分层 4、按层归类 5、画分层直方图或其它统计图表,40,GEC Program,六、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简单的图示技术。 散布图的作法就是把由实验或观测得到的统计资料用点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根据散布图,就可以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41,GEC Program,散布图主要通过点阵的排布,发现其中的排布规律

16、和特征,从而,为把握质量问题的现状,设定改进目标,确定因果关系,验证改进的效果等若干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需要进一步定量的把握相关关系,可以利用回归分析实现该目的。 典型的形状图见下页,42,GEC Program,七、控制图,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质量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质量波动包括异常波动和正常波动。质量改进中,控制图常用来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 在质量改进过程中,控制图可以帮助选题,支持选题和设定目标,有助于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确认改进的效果以及标准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3,GEC Program,1924年由美国贝尔试验室的工程师休哈特提出; 用业发现过程的异常波动,起“报警”作用。 管制图分计量型和计数型两大类 计量型有:X-R均值极差图,X-MR单值移动极差图,中位值极差图,均值标准差图 计数型有:P不良管制图,nP不良管制图,C缺点数管制图。,44,GEC Program,八、头脑风暴法,(一)概念 又叫畅谈法、集思法等 它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利用集体思考,引导每个参加会议的人围绕某个中心议题(如质量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的头脑中掀起风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