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hui 文档编号:143637636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社会经济 1、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了重要的生产工具( 隋唐社会 经济 (耕 作工具)和 (灌溉工具),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手工业:A、丝织工艺水平最高, (四川地区)冠于全国; B、陶瓷生产水平很高,有 (“如冰如玉”), (“类雪似银”); (陶器)色彩亮丽,在世界工艺的珍品中最为著名; 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 商业繁荣:都城 规模宏伟,商业繁荣,城内市坊分开(东市西市为商业区,坊为居民 区),既是当时中国政冶、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 的大都市。 1、两宋时期,南方农业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 南方战乱少;北

2、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 2、两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隋唐宋元明清社会经济 南方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北宋时,由越南传入的 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宋朝时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 。 长江下游和 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或“苏常熟,天下足”谚语。 南方普遍种植 。 南宋后期,种植棉花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3、手工业兴盛的表现: 纺织业:北宋时,南方的 胜过北方。四川、 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宋朝社会 经济 南宋后期, 兴起, 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制瓷业:宋朝时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烧制的瓷器给人以美感。北宋兴起的江西 ,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

3、 。南宋时, 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造船业: 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北宋建有世界 上最早的 ;南宋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还配备了先进的 。 4、商业贸易繁荣的表现: 商业市镇: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 和 。 经商的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 和 。 乡镇也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 ”。 海外贸易: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 半岛和 东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纸币:(原因:商贸的繁荣使货币交易量增长,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商品经济发达和 商业的繁荣)。

4、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作用:便于携带,促进货币流通,有利于经济发展。 5、经济重心南移(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 地区。): 中期开始, 时期完成。 1、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农业的发展: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 等。 手工业的发展: 是明代丝织业中心。 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有名的是 器, 商业的发展: 和 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明朝出现有名商帮(山西 、安徽 。) 2、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原因:清初的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3、清初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表现:耕地面积不断扩大;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推广 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提高;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4、清朝手工业发展的表现: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等手工 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当时出现了比较成熟的 ,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今 江苏南京)著名的机户 、李东阳和 镇等。 5、清朝商业发展的表现:陆路和水运贸易兴盛,形成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 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商业网;农村地区形成工商业市镇(盛泽、汉口);大城 市(北京、江宁、苏州)中工商业非常繁荣。商业活动中形成大商帮(晋商、徽商)。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