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43636680 上传时间:2020-09-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质管理品质知识高中毕业班质检地理部分质量分析从全省看,本次试卷的难度值约为055左右,难度的把握符合考试说明要求,除与07年高考持平外,较其他年份容易。从试题的难度结构来看,本试卷的难题(小于035)为9,中等(03507)约占73,容易(大于07)约占l8,难度以中等为主。3.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试卷提供了大量的地理图表及文字信息,考查考生解读、有效获取地理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综合强,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要求高。注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

2、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突出地理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特别是学生对地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为主。试题注重对地理基本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如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工业布局、交通线建设及港口建设的区位因素;区域定位、区域特征;大气运动、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成因;等值线图的判读;区域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常见的日照图及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判读;台风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及控制措施、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等。具体知识点的考查内容如下:考查内容题号分数地理信息技术14分工业区位24分气候3、48分大气运动(地理探究)54分等值线6、7、8、37(2)18分区

3、域生态问题9、108分昼夜长短及太阳周日运动11、l28分区域定位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37(1)11分影响降水空间分布的因素37(2)6分交通区位37(3)8分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37(4)12分选修模块40、(A)(B)(C)各l5分5以自然地理为主,高中地理比重大,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高中地理中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比例约3:1,初中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部分侧重“区域空间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认识方法”的内容,死记硬背的很少,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比例约3:1。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6试题本土化倾向明显如第26题,以“台湾绿岛观光条件、西海岸的港口建设、

4、分析福建沿海台风灾害”等为载体,强调运用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和评价实际问题,突出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试题很好地体现了区域性和时代性。又如40题B,要求学生读图分析福建省台风雨时空分布特点,说明福建省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7.试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概念不清。如第9-10题组,土地覆盖是新出现的概念,试卷对该概念表述不清,学生难以理解,影响做答。客观题答案随意性较大,对试题的信度有不良影响。如台风防御措施答对2点得满分,正确答案最少有4点。又如控制酸雨措施答对3点,得满分,但正确答案最少有6点。有的图表对答题没有什么作用,如福建省台风

5、雨时空分布图。区域地理空间定位要求太高,如37题。二、考试成绩我省高考2009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文科综合试卷地理试题共100分。其中第I卷(选择题12题)共48分,第II卷(非选择题2题)共52分。考生考试成绩详见下表(以下成绩均为地理部分)。表1全市文科考生地理成绩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12.730.68112.260.5723.270.82121.520.3832.820.7374.120.3741.650.41375.600.4052.360.59375.310.4462.820.713715.030.4173.040.76409.80.6582.860.71卷I29.88

6、0.6292.630.66卷II24.830.48101.920.48全卷54.7154.71表2全市一类校文科考生地理成绩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375.480.493717.70.47376.610.474010.770.72375.610.46卷II28.470.55表3全市二类校文科考生地理成绩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373.940.363715.620.42375.870.424010.540.70375.810.49卷II26.160.50表4全市三类校文科考生地理成绩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373.820.353713.920.38375.10.36409

7、.330.62375.00.42卷II23.250.45表5全市四类校文科考生地理成绩题号平均分得分率题号平均分得分率373.230.293712.820.35374.790.34408.570.57374.80.40卷II21.390.41三、问题分析(一)第I卷(客观题)从全市文科考生地理试卷成绩看,满分48分,平均分29.88,得分率0.62,难度0.62,难度值高于考试说明规定的0.55-0.60范围。说明2009年的高考难度有可能略低于2008年高考,且从客观题入手。考生错因分析见下表。题号错因分析1较多学生错选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没有理解。2正确率较高。3较多学生错

8、选A,审题不认真或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没有熟练掌握。4得分率较低。较多学生错选D和B,“区域空间定位”能力较弱,“区域气候特征及其原因”缺乏足够的理解掌握。5较多学生错选B和D,对降水(露水)的形成原理在这里没有得到迁移6较多学生错选D,等值线判读失误。7较多学生错选D,等值线判读失误。8较多学生错选B,对太阳能和风能季节性互补难以理解。9较多学生错选C,不会计算或中国区域地理没有熟练掌握。10得分率较低。土地覆盖概念不清,对首次出现的新图看不懂。11较多学生错选B和D,地球运动规律没有熟练掌握。12得分率较低。时间计算客观题中得分率较低0.50的有第4、10、12题。反映出考生“区域空间定位

9、”能力、“区域特征”基础知识、有效获取图表信息能力以及地球、地图和时间计算等较薄弱。(二)第II卷地理必考题从全市文科考生地理试卷成绩看,满分37分,平均分15.03,得分率0.41,难度0.41,难度值明显低于考试说明规定的0.55-0.60范围。说明2009年的高考37题难度有可能较大,且从37题入手区分好差生。考生错因分析见下表。题号错因分析37得分率最低。“区域空间定位”能力低,区域认识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区域地理特征不了解,导致答题错误。没有从图中豪强获取有效信息,答题不全面。许多学生不能从气候、地形、自然景观、河流与湖泊、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问题。审题能力较薄弱,如要求学生简要归

10、纳A、B两阴影区域相似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而有的学生却写成特征的成因,或将特征、成因混在一起写。又如将自然地理特征写成人文地理特征。37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读图识图能力有欠缺,不能据图文提炼有用的信息。如第37题第2小题分析“影响C地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时,学生不能应用影响气候的“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基础知识进行分析。不能从37题的图文材料中找出“南溪”管道过河、入海、穿山、线长、途径多国等各种显、隐性信息。37有效获取地理图表信息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语言表述不够精炼、准确,拖沓冗长,条理不清。如陈述“克拉玛依市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

11、施”时,学生不能根据所学的鲁尔区、山西的能源、河南焦作的案例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得分不高。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反映出考生存在读图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综合分析、应用等能力较差,区域认识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以及答题不全面、不规范等问题。(三)第II卷地理选考题从全市文科考生地理试卷成绩看,满分15分,平均分9.8,得分率0.65,难度0.65。难度值明显高于考试说明规定的0.55-0.60范围。说明2009年的高考40题难度有可能较小,且从37题入手降低试卷的整体难度。选考题得分率教高,除与试题综合性较低有关外,还与评分标准要求低有关。四、复习建议1总结经验,把握下一阶段复习的方向要重视省市普通

12、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结果,发现症结,为下一阶段的复习找准发力点。明确高考命题指导思想,深入理解高考命题精神,剖析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和近年的试卷,体会能力要求。2针对高考试题的特点、重点、热点进行专题复习第I卷选择题侧重地球、地图、气候与自然带、地理计算、区位分析、人口与城市复习以及比较研究型选择题、等值线判读型选择题、坐标图判读型选择题、区域定位型选择题、地理计算型选择题、材料解析型选择题、排序型选择题等类型选择题训练,重视对同类试题解题规律的归纳、反思。第II卷地理必考题(37题)侧重某流域或区域综合训练,以可持续发展观为中心,注意地理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课本案例的知识迁移。第II卷地理选考题(4

13、0题),内容较少,难度较低,重点突出。如自然灾害侧重地震、台风、洪涝、干旱等复习。关注省内外、国内外热点。如福建台风影响、华北干旱、意大利地震、福建海洋资源开发、海峡西岸建设、金融危机下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索马里海盗与海上运输安全等。3注意进行“踩点答题”的训练,确保答题时不遗漏要点。注意回答问题的规范训练。审题要全面,即读懂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和中心含义;读图要细致,努力通过图示中的有效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信息要整合,应学会对试题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并要与所学知识链接,注意知识的迁移与运用;表述要清晰,在答题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思维有序,在书写答案过程中条理要清晰,先定性,再具体,这样就可以拿到较高分数了。4学生自我调整、反思,查漏补缺。考前一个多月的复习主要是学生自我调整、反思,查漏补缺。教师在考前的几个星期可以专题讲述选择题和综合题的答题技巧,并以2007年和2008年新课程高考真题进行“感受高考试卷”的适应性训练。让学生感觉高考试题“如此而已”,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