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3574563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四问(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化助推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的定义一、现代化消防铁军应当有现代化的人员队伍。任何一项工作具体到最后都是由人去做去完成的。 当前,诸多领域的竞争和挑战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员素质的较量。什么样的人员队伍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作战素质和战斗力。高素质人员队伍的建设是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的根本保证,铁军就必须要由铁的人员队伍组成。思想政治素质要过硬。坚持不断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官兵头脑,牢固树立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履行职责使命,筑牢警魂,不断用实际行动努力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忠诚可靠、服务人民、竭诚奉献”三句话总要求,永葆革命军队政治本色。纪律作风要过硬。坚持严格按照部队条令条例

2、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教育管理部队,建立和保持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用铁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维护部队的稳定和集中统一。同时,不断加强部队作风建设,培养和铸就部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低调务实的思想作风,英勇顽强、赴汤蹈火、敢打必胜的战斗作风,真 抓实干、严谨细致、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和服务群众、 执法为民、情系官兵的公仆作风。1 / 7身体素质要过硬。 良好的身体素质不仅是开展技能和战术训练的基础,也是消防官兵在火场上顺利进行灭火战斗、完成战斗任务的基本条件。要坚持把体能训练作为基础性工作去抓,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其他一切训练都无从谈起。现代火灾不仅情况复杂、灭火难度大、技术要求高,而且,

3、灭火的时间长,官兵的体能消耗大。要 根据实战需要,从“灭大火、打恶仗”的要求出发,扎实打造一支身体素质过硬的人员队伍。业务技能要过硬。 没有熟练的业务技能, 再好的器材装备也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要坚持把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系统而长远的工作去落实。 培养好、使用好、发 展好专业技能人才队伍。 同时,现代灭火救援战斗已日趋艰险复杂,需要消防部队扎实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训练准备工作, 要牢固树立“练为战”思想, 科学 合理编成战斗技战术,贴近实战组织实施训练科目内容,通过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有预见性的训练、培训,提高官兵业务水平和战斗素质水平,实现打早打小打快,打赢初战,打赢大仗的目的。科学

4、文化素质要过硬。 要使官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无论是新器材装备的配备使用,还是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遂行,没有科学文 化素质的支撑都将大打折扣。尤其是在作战信息化指挥、生化洗消、危险化学品处置等方面,更需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知识水平。要发挥内部潜能,充分利用部队 现有资源,积极争取吸收外部社会力量,努力培养一批文化水平2 / 7高、素质过硬、懂技术的“内行”专家队伍,确保各类急难险重任务的科学有效处置。二、现代化消防铁军应当有现代化的器材装备。“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代化的器材装备不仅是当前消防部队战斗力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有效遂行职责任务的重要保证。

5、面对火势大、情况复杂、处置时间紧迫、危险大的灾害事故现场,消防官兵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力量,赤手空拳的完成抢险救援工作。现代化器材装备的运用是消防部队有效完成新形势下各类抢险救援任务的重要抓手和依托。系统完备的现代化器材装备构成。 现代化的器材装备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或某几类常规器材装备的简单配发、列装。它需要进行系统完备的组合构成,要针对地区执勤需要、辖区遂行任务需要,进行科学的组合、搭配,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差异使用。科学精细的现代化器材装备采购。 从源头上确保器材装备的规范统一、经久耐用和服务保障,解除基层部队因器材装备质量或操作问题造成的额外负担。同时满足不同地区间,不同部队间协同作战的互通

6、有无,相互补给,提高联合供给能力。保障有力的现代化器材装备供给。 以适应多部门联动、 大规模灾害处置、跨区域协同作战为目标,不断提高器材装备的战勤供给能3 / 7力。要力求装备建设与实战需要相适应。坚持适度超前、优化组合的思路,从精、从高、从优提高消防装备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特殊器材装备的配置和高效利用。要针对区域执勤力量分布特点、辖区重要保护对象特点,配备、采购相应的特殊器材装备,如登高消防车、高喷消防车、强力臂消防车、防化洗消车、涡喷消防车等特种车辆,以及侦检、破拆、堵漏、救生、警戒、照明、排烟、输转、防护等抢险救援器材和防化服、防毒衣、隔热服等先进个人防 护装备等。要努力培训一批能够

7、熟练掌握这些器材装备性能、使用和维修方法的技术骨干,提高所有官兵使用、保养、维修现代化器材装备的能力。三、现代化消防铁军应当有现代化的组织管理。人 才的组织管理。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要以现代高效的组织管理方法,立足长远,引入好人才、管理好人才、使用好人才、发展好人才、培养好人才,充分发挥技术骨干、专业人才的作用。要努力为各类人才的组织使用搭建合适的平台,构建“温暖警心”、“拴心留人”的软环境。切实做到各类人才都 能发挥自己专长,人尽其才,人尽其能。器 材装备的组织管理。 随着消防部队器材装备水平的普遍提升,要切实用好、管理好配发的各种装备器材。对于常规性器材装备不仅要熟悉

8、其性能、熟练掌握其操作、会保养会维护,还要不断提高维修除障能力和水平。对于特种器材装备能够快速熟悉、正确操作、4 / 7合理使用、安全维护。发挥现代化器材装备的战斗效能, 做到物尽 其力,物尽其用。调度指挥的灵活高效。要在继续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消防部队的调度指挥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部队现代化通信调度、指挥和作战能力。立足现有通信手段,构筑及时、畅通、高效的立体调度指挥信息通道,确保警令畅通,指挥顺畅。协同作战的默契配合。 要根据辖区特点和现有作战力量构成, 建立健全灭火和应急救援跨区域联动、响应机制;建立完善区域性统一作战指挥体系。确保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及时启动区域联动,快速

9、实施力量调集。以高效协同的配合实施快速有力的力量投入。四、现代化消防铁军应当有现代化的发展理念。集约型的发展模式。 转变单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 要最大程度的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要在不断壮大消防人才队伍,提高装备质量水平的基础上,锻造一支力量精干,碍能越,泄漏能堵,毒气能排,险情能除,强攻能上的“尖刀”部队。适度超前的发展规划。 要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提前做好人才培养和装备采购的科学规划。不断加大技术骨干、专门人才的引入、培养力度和高精尖装备的采购、配备力度,在全面调研、分析本区域执勤战备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人才、装备建设的中、长期规划。5 / 7转 变战斗力生成模

10、式。要向实战训练要战斗力、向科学技术要战斗力,要结合实战需求,针对各种突发灾害事故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开展以抢救生命为主的侦察搜救、紧急排险等常用基本技能、施救方法等技术、战术训练。开展摔伤砸伤、烧伤、中毒溺水等现场紧急救护等技术科目训练。努力使处置突发灾害事故 抢险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都严谨规范、科学有效,全面提高消防部队抗灾抢险救援的攻坚克难能力。五、现代化消防铁军应当有现代化的创新能力。创新是实现社会进步, 促进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一个缺乏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和希望的,同样,一项缺少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事业也注定不会走太远。保持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是不断应对当

11、前新时期新变化新挑战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打造现代化消防铁军, 不仅仅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好消防部队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而且也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工作创新能力和 创新实践水平。创新能力强弱、创新水平高低、创新成果多寡,已经成为消防部队面临大型灾害时能否打赢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思 想上要树立创新意识。要从思想上切实提高官兵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应对新需要新任务的思想认识。随着消防部队承担的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的增多,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新问题、 新变化,6 / 7这就要求我们头脑要清醒、思路要清晰、处置要得当,能够及时有效采取一些新措施、新方法予以解决。行动上要探索创新

12、方法。要按照消防部队的自身建设发展规律,结合消防工作与社会经济向适应的要求,努力探索出一些有助于推进消防工作开展、部队战斗力和履职能力提升的新方法新举措。避免出现与社会发展脱节,与现实需要脱节,与人民群众要求脱节的发生。内容上要有创新性突破。 要结合区域发展现状及部队自身建设要求,积极寻求助推因素,要敢于把部队建设推向前列,整体战斗力水平提升走在前列。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完成既定工作任务,积极开拓创新适合自身建设发展的内容和方向。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不仅是扎实有效推进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也是不断促进消防事业发展的重要助推。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必须调动部队全体官兵的智慧和热情,必须努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必须凝聚全社会的力量。目前我市消防部队的现状以及存在距离现代化消防铁军的差距针对现状,我市消防部队该如何打造一支现代化铁军队伍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