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3555684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3第一章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体温日变化规律,26时体温最低,1420时最高,变动范围0.5,儿童体温高于成人,老年人偏低,均为正确范围,女性高于男性,女性经前期妊娠早期轻度升高,月轻期较低,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均可使体温暂时性升高,昼夜因素,年龄因素,性别因素,其他因素,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人的体温变化特点: 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不同时间体温不同,但一般不超过1。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像体温的变化情况一样,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之为“稳态”。 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

2、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强调: 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定范围内。 如正常情况下, 人的体温变化范围是36.537.5; 血液的pH变化范围是7.357.45; 血浆渗透压一般为770kPa(37时); 血糖正常水平为0.81.2g/L。,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

3、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机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坎农的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公认的解释: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酸性食物,碱性食物,海带、蔬菜,豆制品,酸奶、水果,内环境稳态失调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酸碱中毒等。 1、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2、血糖浓度过高可能出现糖尿病。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4

4、、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死亡。,1、尿毒症: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衰竭,含氮代谢产物和其他毒性物质不能排出,在体内蓄积,除造成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外,并可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病变。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2、高山缺氧反映:指未经适应的人迅速进入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由于大气压中氧分压降低,机体对低氧环境耐受性降低,难以适应而造成缺氧,由此引发一系列的高原不适应症。如头晕、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 (外界环境变化太过剧烈,引起内环境失衡),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氧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会使机体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