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单元过关检测(八)

上传人:蘸**** 文档编号:143552846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 单元过关检测(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 单元过关检测(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八)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福建漳州芗城中学月考)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属于反射B血红蛋白、抗体、激素均可存在于内环境中C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D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稳定,机体就处于稳态解析:选C。冬天人在户外产生冷觉只涉及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没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因此不属于反射,A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内环境中,B错误;发烧患者在体温恢复正常的过程中,即体温下降的过程中,体内产热量小于散热量,C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人体内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保持相对

2、稳定,D错误。2(2019河北石家庄高三期末)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相应反射弧如图1所示。图2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图2中方框内结构的放大示意图。据图判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1中b是传入神经,d是传出神经B图2中e处膜外电流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C图3中物质f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D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解析:选B。图1中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反;物质f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分泌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f可能是兴奋性递质,也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因此f与g的结合可能使该处膜内

3、外电位变成内正外负。3某种鳗鲡在淡水中生长,到海洋中产卵。鳗鲡进入海水后,吞饮海水,Na进入血液,通过鳃上皮细胞排出。洄游到淡水时,不再吞饮水。下图表示鳃上皮细胞的NaKATP酶活性和Na排出量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鳗鲡吞饮海水后,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Na排出量与NaKATP酶活性呈正相关C在淡水中鳃上皮细胞NaKATP酶活性上升D鳗鲡由海水洄游进入淡水,尿量增加解析:选C。根据题意可知,鳗鲡进入海水后,吞饮海水,Na进入血液,即Na进入了血浆,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因此会导致细胞外液中的Na含量上升,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A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Na排出量与NaKATP酶活性呈正相关

4、,B项正确;根据题图可知,淡水中NaKATP酶活性较低,C项错误;海水中生活的鳗鲡,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要大于淡水中生活的鳗鲡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鳗鲡由海水洄游进入淡水,在降低其细胞外液渗透压时,需要排出大量的尿液,D项正确。4(2019北京丰台高三一模)正常人口服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B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C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D肠道中的葡萄糖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解析:选D。题图显示:正常人口服

5、葡萄糖及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相似,都是先升后降,可见,持续静脉注射葡萄糖是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口服葡萄糖和静脉注射葡萄糖都能使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A、B正确;口服葡萄糖后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大大高于静脉注射者,C正确;肠道中的葡萄糖不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错误。5正常人的体温能维持在37 ,是因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为37 ,若“调定点”改变,体温将随之改变。流感病毒侵入某人机体后,机体发热至39 ,持续一段时间后自动恢复正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体温由37 升至39 的过程中,机体汗腺分泌减少B体温由37 上升至39 以后,体

6、温调定点开始上升C体温由39 降至37 的过程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D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解析:选B。体温由37 升至39 的过程中,说明体内产热大于散热,所以机体汗腺分泌减少,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先体温调定点上升变为39 ,再体温上升,B项错误;体温下降过程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C项正确;体温恢复正常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的结果,D项正确。6(2019河北保定三中月考)如图是抗利尿激素的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量会随着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增加而增多B下丘脑产生神经冲动传至垂体,产生抗利尿激素C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后即被灭活D抗利

7、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通过血液运输到垂体,并由垂体释放解析:选A。下丘脑受刺激分泌抗利尿激素,经神经末梢分泌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后叶释放进入血液,B、D错误;下丘脑的部分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一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表面的受体接受并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C错误。7(2019湖南株洲教学质检)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人感染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癌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

8、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A1对照剂7 86383A2疫苗7 8484B(接种前检出HPV DNA)B1对照剂1 125126B2疫苗1 121125A.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可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因素B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后使用疫苗效果不明显C乳头瘤病毒DNA在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D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特异性识别解析:选D。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显著高于A1组,原因是接种前即已检出HPV DNA,说明HPV是诱发癌前病变因素,A正确;B2与B1组人群出现癌前病变比例没

9、有明显差异,说明感染HPV后使用疫苗不能降低癌前病变比例,即效果不明显,B正确;DNA在复制过程中涉及双链的解旋和形成,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正确;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但不能直接识别抗原,D错误。8为研究两种植物激素对某禾谷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将其幼苗分别置于不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并测定株高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分组清水0.5 gL1生长素0.1 mgL1油菜素0.5 gL1生长素0.1 mgL1油菜素株高(cm)11.210.911.712.0A.0.5 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B0.1 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C清水

10、组的禾谷类植物受自身合成的生长素的调节D0.1 mgL1油菜素可增强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解析:选D。根据题意可知,添加植物激素的为实验组,清水组为对照组。添加0.5 gL1的生长素后该禾谷类植物的株高低于清水组,说明0.5 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同理可说明0.1 mgL1的油菜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0.5 gL1的生长素和0.1 mgL1的油菜素同时作用,表现为促进该禾谷类植物生长,说明0.1 mgL1的油菜素可能减弱了0.5 gL1的生长素对该禾谷类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二、非选择题9(2019河南沁阳一中月考)筒箭毒碱是从南美洲防己科植物中提取的

11、生物碱。南美洲印第安人曾把它涂于箭头,猎取野兽,动物中箭后四肢麻痹。现在广泛用于腹部外科手术。图甲表示神经冲动在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的结构)之间的传递,Ach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图乙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中,相关离子通道的开放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X代表_,其含有的物质通过_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钠离子通道_(填“能”或“不能”)直接进入开放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_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发生的电位转变是_,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_。(3)乙

12、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_分解,避免肌肉持续兴奋。解析:(1)由题图可知:图甲中X代表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据图乙分析,失活关闭状态的钠离子通道首先复活,进入静息状态,然后才能进入激活状态,神经元的细胞膜主要通过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者是钠离子内流等)来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2)Ach即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Ach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电位转变是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筒箭毒碱的结构与Ach相似,据此推测,筒箭毒碱麻痹肌肉的机制可能是与Ach受体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结合。(3)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即被Ach酯酶分解,避

13、免肌肉持续兴奋。答案:(1)突触小泡胞吐不能钠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或者是钠离子内流等)(2)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与Ach受体结合,抑制Ach与受体结合(3)Ach酯酶10(2019安徽淮北一中月考)布氏田鼠是生活在寒冷地带的一种非冬眠小型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布氏田鼠体内调节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细胞)产热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体温调节的问题:(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_,另一方面寒冷刺激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_,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2)据图可知布氏田鼠体内褐色脂肪组织细胞(BAT)内的_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3)在BAT细胞中,UCP1蛋白能

14、抑制ATP的合成,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_。(4)据图可知,布氏田鼠在持续寒冷的环境中维持体温稳定的生理调节过程是布氏田鼠通过_调节,最终引起BAT细胞中_加快和合成ATP减少,以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稳定。(5)当人处于寒冷环境中时,可以通过运动抵御严寒。如果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将_,_激素分泌量增加,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解析:(1)寒冷刺激一方面使下丘脑部分传出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还能使下丘脑合成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BAT内的甲状腺激素和cAMP能促进UCP1基因的表达合成UCP1,促进线粒体物质氧化分解产热。(3)UCP1蛋白能抑制ATP的合成,使有氧呼吸的最后阶段释放出来的能量全部变成热能。(4)布氏田鼠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甲状腺激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BAT细胞中脂肪的氧化分解加快和合成ATP减少,以实现产热增加维持体温的恒定。(5)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将上升,下丘脑合成通过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导致肾小管对水分重吸收增加,血浆渗透压降低。答案:(1)神经递质(去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