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539170 上传时间:2020-08-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学案第四单元项羽之死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羽之死 导学案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A、本纪: 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 B、世家: 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C、列传: 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 D、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E 、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二、赏析文本 情节梳理: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出文中叙写的几个主要场面吗?请简单概括每段的主要情节。场面一:(第1段)垓下之围;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霸王别姬) 人物性格:优柔寡断、多愁善感、儿女情长 场面二:(第2、3段东城快战); 第2段: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人物性格:勇武豪爽、极度自负 第3段:写项羽的东城溃围之战。主要

2、情节:三次行动。(在课本中画出三次行动中项羽和敌方各自不同的表现)人物性格:勇 猛 善 战、 气 概 豪 爽、 缺 乏 谋 略、 极 度 自 负 场面三:(第4段)乌江自刎: 主要情节:拒渡、赠马、赐头 人物性格: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一、课后习题一:(注意学习规范答题) 1、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你同意这种看法吗?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性格? 参考答案:不同意。项羽失天下的时候所心疼的不仅仅是女人和宝马,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江东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

3、“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正是因为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有去无回的江东子弟,他才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了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名骓美女,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慷慨悲歌”一段充分表现出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侧面。)2、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参

4、考答案:从项羽主演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可以看到,项羽是一个勇猛无敌的人,同时也表现了他的自负。这一场东城溃围的快战共写了项羽的三次行动,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第一次通过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来渲染项羽势不可挡的气势,“遂斩汉一将”的“遂”写出了项羽斩将的轻而易举。第二次行动中,项羽并没有动手,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孰是追兵,孰为逃将,难以辨别。项羽摄人魂魄的虎虎声威跃然纸上。第三次行动中,项羽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而楚军仅仅损失了两人而已,通过这一对比再次渲染项王的勇猛无敌。在身当绝境的情况下,项羽每战都能

5、给敌军以有效的打击,丝毫没有兵败的萎靡和绝望,确实表现了他的骁勇善战。难怪他充满自豪地问属下战果何如,这一问表现了他的自负。3、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哪些性格特点?参考答案:项羽在乌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在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说:“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心地仁善。项羽进行了最后短兵相接地搏杀之后身受重伤,此时看到了背楚投汉的故人吕马童,于是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个情节再次表

6、现了项羽的视死如归。二、课后习题三:联系必修课中学过的鸿门宴,思考下列问题。 设题意图: 鸿门宴和项羽之死皆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把前后两个部分联系起来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对项羽这个形象有一个整体认识,并可以通过前后比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1、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的哪些方面已经显现?还有哪些没有写到的方面在本篇中作了充分的表现?参考答案: 在鸿门宴中,项羽性格中的刚愎自用和优柔寡断已经显现出来了,项羽的多情善感、勇猛刚强和知耻重义在鸿门宴中没有写到,在项羽之死中作了充分的表现。 2司马迁写人物,有时是一场写多人,有时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请从这一角度,分析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7、 参考答案:鸿门宴是一场写多人,刘邦的能屈能伸和狡诈,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脆弱,樊哙的智谋果敢和粗犷忠勇,张良的多谋善断,项伯的简单糊涂,范增的机谋善变,都通过一场宴会塑造出来了。鸿门宴是把项羽放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之中和紧张的局势之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是连续集中地写一人,通过垓下之围、东城快战和自刎乌江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形象,垓下之围表现项羽的多情善感,东城决战表现项羽的勇猛自负,乌江自刎表现项羽的知耻重义。 三、结合课后习题四:司马迁非常善于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现情境和人物的性格与心理,请细读下面几处,并进行分析。(设题意图: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细节处揣摩

8、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项羽本纪“钜鹿之战”一节,写项羽大破秦军,召见诸侯,诸侯“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本篇写项羽悲歌泣下时,“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敢”与“能”一字之别,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境? 参考答案: “莫敢仰视”表现了众位诸侯对项羽的畏惧,也写出了项羽获胜之后的声威和气势。“莫能仰视”表现了左右的随从对项羽的怜悯,不忍心看项羽哭泣,写出了项羽处于绝境时的凄惨状况。2、选文中项羽面临败亡时,认为自己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表现了项羽怎样的复杂心理?参考答案: “天亡我,非战之罪”执迷不悟(谬)。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

9、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3、“愿为诸君快战”。联系当时的军事形势和项羽心理,此处用“快战”比用“决战”等词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项羽带领的楚军已经面临绝境,项羽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愿为诸君快战”,表明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的、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住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如果把“快战”改为“决战”,就带有了鱼死网破的味道,项羽的快意和满足将荡然无存。第三课时二、如何评价历史人物:A、要有理有据; B、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C、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

10、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自称)说:“我从周生那里听到说,虞舜的眼睛里大概有两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子。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怎么兴起得这么突然呢?秦国在政治措施上有重大失误,陈涉首先发难,

11、英雄豪杰像蜂群飞起,共同一起争雄,多得数不清。可是项羽并没有什么根基(包括土地和权势),而是乘天下大乱的形势在民间起事,三年的时间,就率领五国诸侯(楚外的五国反秦武装)灭秦,分割天下的土地,封赏王侯,一切政令都由项羽颁布,号称霸王。霸王的权位虽然没能维持到底,可是这显赫的功业是近古以来不曾有过的。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念楚国而东归,放逐义帝,自立为王,干了这些失策失人心的事,却埋怨诸侯背叛自己,这样想要成就霸业,就很难了。自夸功劳,逞个人才智,却不效仿古人,自以为霸王之业已成,想凭借武力来征服和治理天下,经过五年战争,终于使自己国家灭亡了,自身死在东城,却还不觉悟,不怪责自己,那就错了。竟然借口

12、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问题一:用原句归纳出司马迁的观点。明确: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问题二:既然批评他“谬”为何将他纳入本纪?(用原句回答)明确: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作者的态度】钦佩其盖世武功,批评其刚愎自用。客观公道,一分为二。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的悲剧。2、我们怎样评价项羽失败的原因?(自读结尾部分,讨论)参考答案:A、这是时代的悲剧分封是倒退,个人英雄主义无用。B、又是性格的悲剧妇人之仁、自矜功伐、虚荣“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无颜见江东父老)3、课后

13、习题五:项羽该不该过江东,历来意见不一。试就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参考答案:关于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通过诗文进行评论的主要有以下三首诗: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思考:李清照、杜牧、王安石三个人的评价一样吗?A、杜牧认为项羽应该过江东。理由是: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真正的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兵家胜败本来就难以预料,如果项羽渡过乌江,在江东子弟的扶持下,卷土重来都是有可能的,那历史可能就

14、是另外一种样子。这种观点背后的英雄观就是“胜者王侯败者寇”。B、王安石认为项羽没有必要过江东。项羽中原一败,已经丧失了元气,东山再起已经很难了,这是客观事实:即使过了江东,江东子弟还会不会再追随他,这也很难说。正如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杜牧题乌江亭时所云:“项氏以八千人渡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决矣!”王安石评论的重点不在项羽该不该过江东的问题,而在于能不能东山再起的问题。既是不能,自然也谈不上该不该了。C、李清照认为项羽不应该过江东。这位经历宋室南迁的女词人,非常痛恨宋王朝一味软弱退让,为了求和丧失气节的行为。所以思及千年以前的项羽,尤其推崇其不肯过江、知耻重义的男儿气节。在李清照的眼中,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以成败论英雄的代表。D、毛泽东曾写诗提到过项羽,他是如何看待项羽的?让我们来看这首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从诗中可以看出,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这里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