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琴**** 文档编号:14351522 上传时间:2017-11-01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资料)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过小孤山大孤山导学案【要点突破】1古今异义。(1)上干云霄古义:_今义:_(2)不与江水乱古义:_今义:_(3)凡江中独山古义:_今义:_(4)虽无风,亦浪涌古义:_今义:_答案:(1)古义:插,冲。今义:担任。 (2)古义:混杂,混淆。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3)古义:所有。今义:平凡,凡是。 (4)古义:即使。今义:只作“虽然”讲。2一词多义。答案:(1)幸亏/希望/宠爱/幸而(2)靠近,接近/来到,到达/面对,对着/将要,快要(3)介词,用/连词,由于,因为/介词,从,在/连词,来/连词,表修饰3词类活用。(1)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_(2)如宝装屏风_(3

2、)掠江东南去_(4)岸上赤而壁立_答案:(1)名词作动词,下雨。 (2)名词作动词,用宝石。 (3)名词作状语,向东南。 (4)形容词作名词,红土;名词作状语,像墙壁一样。4翻译句子。(1)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2译文:_(2)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译文:_(3)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译文:_(4)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译文:_答案:(1)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稍微用楼台亭榭 装饰,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

3、会比金山更漂亮了。(2) (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像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3)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4)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5文中作者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找出文中描绘景物的句子,填写在下面横线处。烽火矶:_峭石:_小孤山:_澎浪矶:_大孤山:_答案:(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4、(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6本文所写景点多,但不是孤立地写出特征,而是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结合文章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案: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 “二山东西相望” ,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的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是两

5、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二、写作特色1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2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3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辉映,更为引人入胜。3运用对比手法写景。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景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

6、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基础达标】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屏风(pn)宿松县(xi)上干云霄(n)B惠济(j) 载其事(zi) 楼观亭榭(un)C渺弥(n) 泊湓浦(b) 徙倚久之(y)D溯流(s) 烽火矶(j) 鸥鹭灭没(m)答案:D解析:A “宿”读 s;B “载”读 zi, “观”读 un;C “弥”读 m。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秋深潦缩潦:积水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D尝加营葺 葺:修补答案:C解析:信:诚然。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7、古今 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B与江山相发挥C首尾才六日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答案:C解析:副词,才。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答案:D解析: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答案:D解析:D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二、文本阅读阅读文章第二段文字,完成 68 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戍:把守B已非它山可拟 拟:模仿C碧峰巉然

8、孤起,上干云霄 干:插D与江山相发挥 发挥:辉映4答案:B解析:拟:比拟,相比。7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答案:D解析:D即使。A大概/伞;B助词,的/助词,起补足音节作用,不译;C用/来。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一篇日记体的游记散文,描写了饶有韵味的山川景物形象。B这段文字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鲜明独特的形象。C这段文字运用了对比手法。D这段文字在记述事物的同时,插入了适当的议论及说明。答案:D解析:没有插入“议论”性的文字。【拓展提升】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完成 912 题。游黄山日记(后)

9、徐弘祖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硃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揽。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

10、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只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余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余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巨,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时云里诸峰向:对着B越天都之胁而下 胁:旁边C挟澄源、奴子 挟:偕同D独莲花与抗耳 抗:抗衡答案:A解析:“向”在这里是“刚才”的意思。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5AError! BError!CError! DError!答案:D解析:A 项介词, “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