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9课件语文S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下册穷人9课件语文S版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穷穷 人人 列夫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18281910)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列夫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
2、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1857)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1852
3、1862)之中。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70年代未,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
4、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80年代创作: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教育的果实(1891),中篇小说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莱采奏鸣曲(1891)、哈泽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说舞会之后(1903),特别是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为世界文学不朽名著之一。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一代文学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雅斯纳亚波良纳列夫托尔斯泰故居罗雪村作雅斯纳亚雅斯纳亚波良纳列夫波良纳列夫托尔斯泰故
5、居(附图)托尔斯泰故居(附图)恐怕世界上任何一个喜爱文学的人,都会为有幸来到雅斯纳亚波良纳而激动不已。列夫托尔斯泰于一八六二年结婚后就定居在这里。除了短期的间隔,他在此一直生活了六十余年。在这幢白墙绿顶的两层小楼里,至今保留着托翁当年陈设简朴,没有奢华排场的生活景况。一九一年十月二十八日,托翁悄然离开了他诞生并生活了大半生的雅斯纳亚波良纳,一个孤独的身影,循着自己良心的指引,去找寻解救人类苦难的路径,消失在这个昏黑的秋夜里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美好的东西,那便是真
6、理。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列夫列夫托尔斯泰:从今天起,我托尔斯泰:从今天起,我“死死”了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87年完成安娜卡列尼娜的创作,轰动了世界文坛。此后,他被热情的人们包围了,来访者络绎不绝。托尔斯泰对此很反感,他把自己关在屋里,并对家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不过别忘记给我吃饭。”名人轶事笑话 名人篇 法令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年)一次在信中诙谐地对一位朋友说:“如果我是沙皇,我就公布一项法令:作 家 要 是 用 了 一 个 自 己 不 能 解 释 其 意 义 的 词,就 剥 夺 他 的 写 作 权 利,并 且 打
7、 100 棍 子。” 延伸阅读延伸阅读回忆祖父列夫回忆祖父列夫托尔斯泰的葬礼托尔斯泰的葬礼世界之窗今年第五期刊登欧阳馨编译的回忆祖父列夫托尔斯泰一文,介绍了托尔斯泰过世后的一些情况,现摘介如下1910年秋末的一天,妈妈非常严肃地告诉我们,说爷爷乘火车离开了雅斯纳雅波良纳。不久得到消息:爷爷途中患病,住在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家里。以后的几天令人十分不安,伯伯家里、雅斯纳雅波良纳和许多村子里,到处是一堆堆人群,好像害怕会失去什么。乌云似乎笼罩着一切,大家在等待着消息而又害怕听到什么消息。妈妈告别我们去看望爷爷,可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接到噩耗:爷爷已去世。这如同晴天霹雳,把我们吓得目瞪口呆。爷爷的遗
8、体用货车运到离雅斯纳雅波良纳6俄里左右的查雪卡火车站。由于车站挤满了人群,我们无法前往,只好一大清早从契尔特科夫动身到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初冬的一个阴沉寒冷而又悲戚的早晨,结冰的路上坑坑洼洼,水面收紧的薄冰发出轻轻的脆折声。我们默默无声地行进,所有这些都使我感到心情格外沉重和压抑。当我们的马车经过乡村时,发现许多人走到街上。当然,与聚集在车站和铁道两旁的成千上万的人相比,他们毕竟还是为数不多的。看来沙皇政府更加害怕死去的托尔斯泰,因而把前来参加护送灵柩的大学生专车中途拦住,在灵柩护送队伍必经的沿途两旁,出动了骑警,如临大敌。在古老的圆形塔楼旁,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的大门边,我们从马车上下来,等候
9、着爷爷灵柩的到来。我们终于看到徐徐行进的人群,从远处的山坡上下来,穿过大路直向我们这边走来。当人群走近时,我们听到悲切感人的永久思念的庄严的歌声。开始时仿佛是从周围树林里传来的深沉的哀吟,而后声音越来越大,好像大风琴发出的悲鸣。在山坡上,我们看到沙俄政府派出的警察,虎视眈眈地注视着送葬的人们。但人们不去理会,因为这时每个人心中只感到无限的悲痛和忧伤。从雅斯纳雅波良纳来的农民走在送殡队伍的最前面,他们手里举着自己做的大横幅,上面写的内容大致相同:“我们敬爱的老师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永垂不朽!”许多哀悼的人失声痛哭,当他们上前向爷爷遗体告别时,几乎站立不住,甚至要朋友们搀扶着。一些亲戚和爷爷生前好友抬
10、着放在未加盖的棺木里的爷爷的遗体。灵柩暂时放在一楼的客房里,通向花园的大门敞开着,满怀敬仰之情的人川流不息地从灵柩旁走过,瞻仰爷爷的遗容。我记得,当我看到这么多前来吊唁的陌生人时,几乎有点发呆和腼腆,同时也为爷爷的伟大人格感到骄傲和自豪。当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还记得其中的一些人极度悲伤的老农民,他们的痛悼之情真切感人,难以言语。根据爷爷生前的嘱咐,葬礼很简单,没有宗教仪式。送殡的人往树林里走去,到爷爷生前最喜欢的9棵柞树边停下。爷爷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同他最喜爱的哥哥尼古拉做游戏,他一生中喜欢到这个远离人烟的僻静的地方来。他也选择了这个地方作为他最后的归宿地。大学生排成队,站在送殡行列的两旁。当我们迈着沉重的步伐徐徐行进时,他们低声地唱着挽歌。在墓前,有个人致悼词,其余人站着,脱帽致哀。还有不少人爬到周围的树上,想看和听得更清楚些。致完悼词后,大家在爷爷坟前跪拜,再次唱起了永久思念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