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83952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人教必修3课件第4章第3节(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 生物,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教版 必修3,种群和群落,第四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第四章,1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不同群落间种群数量和种群中个体数量差别很大。 3利用曲线图例分析四种种间关系的区别与联系。 4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直接影响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群落中的水平结构往往是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的特点的不同造成种群密度上的差别。,目标导航: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重、难点)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情境导入: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

2、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问题探究:请同学们说出诗句中描述的环境里可能包含哪些种群,种群相互之间有紧密联系吗? 提示:树、鹊、蝉、稻、蛙等物种所形成的各自的种群,它们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_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_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_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群落中_的多少。,预 习 导 学,各种生物种群,空间,区别不同群落,物种数目,食物,资源,体表,彼此有利,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指群落中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空间结构类型 (

3、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现象。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森林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和食物条件。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起伏、_、盐碱度、_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常呈_分布。,各个生物种群,分层,栖息空间,土壤湿度,光照强度,镶嵌,1.一个农贸市场上的所有生物是不是一个生物群落? 2竹林中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是群落在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吗? 答案:1.提示:生物群落应该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且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农贸市场上的生物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所以不

4、是一个群落。 2提示:竹林中的所有竹子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范围为种群而非群落,不是垂直结构上的分层现象。,思 维 激 活,(一)问题探讨 1提示: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的生物组成及其有序性,要引导学生讨论池塘中的种群组成(群落结构),具体有多少个种群并不重要。可以从肉食性鱼、植食性鱼、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微生物等方面举例。 2提示:本讨论题关注池塘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池塘中的肉食性鱼大量减少,一些小鱼等小型水生动物因天敌减少,数量会大量增加,池塘中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水生植物数量会大量减少。随时间推移,植食性鱼类等生物也因食物来源减少而数量减少。,(二)资料分

5、析 1提示:在合适的条件下,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均能正常生长繁殖。由于这两种草履虫具有相似的生活习性(尤其是能以同一种杆菌为食),当它们被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时,起初两种草履虫的数量较少,而食物(杆菌)数量较多,因此表现为两种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均增加。但是,随着两种草履虫数量的增加,相互之间对食物的争夺表现为大草履虫处于劣势,双小核草履虫处于优势。随着双小核草履虫数量的增加,争夺食物的优势越来越大,最终大草履虫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亡。两种草履虫没有分泌杀死对方的物质,进一步证明了该实验结果缘于两种草履虫争夺资源,这就是竞争。,2提示:90多年的调查研究表明,猞猁和雪兔种群数量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

6、,从1845年到1855年间,猞猁数量的增加导致雪兔减少;而雪兔的减少,又会造成猞猁减少,之后雪兔又大量增加。从多年的调查看,雪兔和猞猁相互制约,使它们的种群数量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3提示:雪兔是以植物为食,猞猁是以雪兔为食。猞猁的存在不仅制约雪兔的种群数量,使得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而且由于植物资源比较稳定,进而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4提示:资料1中两个种群之间是通过食物间接地发生作用(竞争);资料2中两个种群是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直接地发生作用(捕食)。资料1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方处于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最终灭亡。资

7、料2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两个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三)想象空间 提示:首先,要明白自然选择的要意是什么。其次,要明白森林群落经垂直分层后,其中的植物种群在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上有什么变化。由此想象出通过自然选择,不同形态结构的森林植物在森林群落的空间分布上呈现垂直分层现象。,(四)探究 提示:主要是取样和采集方式要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种群和群落的比较,要 点 归 纳,物种丰富度的特点 (1)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

8、物种越丰富; (2)丰富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3)丰富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4)丰富度随水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 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 D一座山上的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典 例 导 析,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在该题的四个选项中,A、B、C三个选项虽然包括的生物种类依次增多,但最终也没有包括全部生物。因此,都不属于生物群落(其中C项虽然提到了大型真菌,但还有小型真菌,以及其他菌类等微生物没有提及)。 答案D,生物群落

9、是指 () 在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整体 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AB C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只包括生物种群,不包括无机环境。,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比较如下:,种间关系,要 点 归 纳,(3)用图示表示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的逻辑关系,下图中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三图表示的最可能关系依次是(),典 例 导 析,A

10、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互利共生、捕食、竞争 C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D捕食、竞争、互利共生 解析图甲反映出两个物种种群数量呈现同步波动,说明是共生关系;图乙中的两条曲线,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说明是捕食关系;图丙中两物种间随时间推移一方发展起来,另一方被消灭,说明是竞争关系。 答案B,下列属于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答案D,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

11、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竞争关系。细菌与噬菌体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是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说明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

12、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群落中不同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方面。,群落的结构,要 点 归 纳,2群落的垂直结构: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1)陆地群落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分布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森林群落中植物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苔藓地衣层等垂直分层现象。 (2)陆地群落中动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动物的分层与其“食物”及“栖息场所”等有关。可以说,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

13、动物的分层现象。,(3)水域生态系统中也会因水体的物理条件(光照、温度、盐度、溶氧量等)及生物条件(天敌、食物等)的差异使群落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如植物由浅层到深层可有浮游植物、绿藻、裸藻、红藻等。而动物由浅层到深层也具有浮游动物、各水层鱼类、底层软体动物等垂直分层现象。,3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表明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它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我国由东到西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水分”制约,由南到北的群落分布主要受“温度”制约。,群落结构中的两个“不能” (1)不能把海拔高处植物的分布理解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不能将水域处影

14、响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认为是水的温度不同。,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该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典 例 导 析,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一块田地中的玉米是一个种群,不存在群落特征,合理密植一方面可充分利用阳光,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弱种内斗争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C,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

15、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一个群落中,动物的垂直结构主要取决于植物的垂直结构所创造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答案B 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1.探究原理 (1)调查方法:常用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要 点 归 纳,3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群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说来,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16、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条件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有关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A该探究活动一般都采用样方法 B该探究主要针对小动物进行,最好采用标志重捕法 C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最好再放入70%的酒精溶液中,典 例 导 析,解析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为保护生态环境,若完成统计和分析后,发现小动物还存活,应放回原环境。 答案C,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中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答案A,解析题干明确指出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