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3482958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PT 页数:18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皮肤病的药物治疗-文档资料(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皮肤性病的 药物治疗,问题的提出,如何把握皮肤性病的治疗?,皮肤为机体最大的器官 是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主要分界面 在结构与功能上具有某些独特的属性,因此 治疗 必然有其本身的特点, 定 义 ,通过治疗措施以 缓解症状、 控制病程、 或 达到治愈。, 基本要求 ,基本认识:,所治疾病的病理生理 所用药物的药理及毒副作用 疾病的严重性及皮肤受累程度 病人的年龄及健康 状况 病人的依从性,熟悉掌握各种疗法; (疗法多样) 合理选用治疗方案; (方案合理) 建立治疗整体观念。 (着眼全局) 具体思路,具体思路,常用治疗方法,1、 外用药物疗法 2、 内用药物疗法 3、 物理疗法 4、 皮肤外科治疗 5、

2、 心理治疗, 总原则 ,准!(对症下药) 狠!(一举歼敌) (保护病人) 稳!,第一节 外 用 疗 法,一、一般概念,(一)外用药的药理学过程 1、释放: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分布到皮肤表面。 2、吸附:经过理化或黏附作用,药物结合到皮肤,主要是角质层,将其作为贮存库,缓慢将药物释放到各层。 3、渗透:药物通过各屏障(角质层、表皮各层细胞、基底膜带、真皮结缔组织及基质)到达各部位。 4、代谢:皮肤中的酶可使药物发生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糖基化、键性结合等而使其失去药理作用。 5、吸收:药物通过血管、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至全身。,外用药的去向,药物,皮肤吸收,皮肤各组织 产生药理作用 经皮吸收 进

3、入体循环 靶器官 发挥药理作用 经皮转运,(二) 经皮吸收 药物被皮肤吸收的过程称为药物的经皮吸收。 经皮吸收主要是指药物通过角质层的过程(另还包括毛囊皮脂单位和汗管)。 药物通过角质层是一个被动扩散过程。 “砖和砂浆两分隔空间模型” 亲水性物质经细胞吸收 亲脂性物质经细胞间吸收为主 角质层含有丰富的脂质(占20%),成为主要屏障,加上水分(约占15%左右),形成类脂质体结构。构成经皮吸收的解剖学和生化学基础。 一旦透过角质层,药物通过速率大大加快。,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角质层 年龄:儿童强,老人弱。 皮损部位:药物透过能力 耳后阴囊(42)腹部前 额(6) 头 皮(3.6)前臂(1)足跖

4、(0.14) 水合程度:正常含有1520%水分,水合程度高则经皮 吸收高。 损伤及病变: 环境 温度:温度高则经皮吸收率增高,同时还因血流量增加 而增加药物吸收入血量。 湿度:湿度高则水合程度增加。,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药物 药物的极性:单纯亲水性或亲脂性药物不易透过,同时 兼有二者性质的则具较好通过及经皮吸收能力。 电解度:能解离的物质更易于透入皮肤。 药物浓度: 基质:经皮吸收率硬膏软膏乳膏霜剂水剂。 赋形剂:两组分系统、脂质体、促进剂(氮酮等)、 。 给药方式:开放、覆盖、封包等。 吸收总量:外用总剂量、表面积、外用药浓度、时间、 次 数。,二、外用药物治疗原则,1、 正确选择剂型:

5、 2、 准确采用药物: 3、 牢记注意事项:, 正确选择剂型: 皮损性质(皮疹、病期) 发病部位 性别年龄 季节因素,急 性 渗液较多 湿敷 、油剂 无渗液 洗剂 、粉剂 亚急性 糊剂 、油剂 、乳剂 慢 性 软膏 、硬膏 、涂膜剂 、 乳剂 、酊剂 无皮疹而仅有瘙痒 酊剂 、醑剂 、乳剂,准确采用药物:: 根据 病因 病理变化 自觉症状,牢记注意事项: (1)注意用药方法(剂型,药物); (2) 浓度适当(先低渐高,女性、小儿、 老人一般用低浓度); (3)皮肤敏感者,先试小片,再广泛使用; (4)注意禁忌症,刺激性强者勿用皮肤薄嫩 处及腔口周围和粘膜; (5)用药部位选择剂型要适当; (6

6、)注意局部保温或散热; (7)药物久用可耐药,故注意经常变更用药; (8)有刺激、过敏、中毒应即停药并作处理; (9)取得患者充分配合;,三、 外用药物剂型,1、溶液: 8、硬膏: 2、粉剂: 9、酊剂和醑剂: 3、洗剂: 10、涂膜剂 : 4、油剂: 11、火棉胶剂: 5、乳剂 12、气雾剂: 6、软膏: 13、凝胶: 7、糊剂: 14、栓剂:,水溶液 药物溶于水而形成的剂型。 作用:通过水的物理作用及溶液中药物的作用, 消炎、止痒、收敛、干燥、清洁、去痂。 用法:涂擦、湿敷、罨包、清洗、浸泡、沐浴。 制剂:34%硼酸、0.20.5%醋酸铅、0.1%雷弗 奴尔、1/5000高锰酸钾。 注:水

7、可溶解皮肤上的蓄积物(盐等),使表皮肿胀, 改变皮肤的温度及循环;药物要酸性,稍带防腐作用与 收殓作用(因为皮肤破损后或失去表皮后,其反应常为 碱性,利于细菌生长。),粉剂 一种或多种药物与基质的干燥粉末均匀混合而成 的剂型。 作用:保护、散热、吸湿、止痒、减少摩擦。 用法:撒布。腔口周及糜烂渗液、毛发部不宜。 制剂:滑石粉、氧化锌粉、炉甘石粉、淀粉、 高岭土、白陶土等。 注:粉末产生极大的面积,吸收水分多;水分除被 吸收外,一部分则由蒸发而丧失,角层亦随之脱落,故 皮炎所产生的分泌物极易排泄;水分蒸发既多,皮肤被 冷却,小血管收缩,炎症消退。,洗剂(水粉剂、震荡剂、悬垂剂) 由不溶于水的粉性

8、药物和基质与溶液混合而成。 作用:变相的粉剂,粘附性较强。散热、止痒、 收敛、干燥、消炎。 用法:震摇后涂擦。渗出较多或毛发部不宜。 天冷时,大面积外用需保暖。 制剂:含40%粉剂。炉甘石洗剂、复方硫磺洗剂。,酊剂和醑剂 药物的乙醇浸出液酊剂。 药物的乙醇溶液醑剂。 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杀菌、抑菌、 止痒、去脂、干燥) 用法:涂擦。 制剂:渗出糜烂处、腔口周围、粘膜部、忌用。,糊剂(泥膏) 含2550%粉末成分的软膏剂。 作用:同软膏,但穿透性差,有保护创面、 吸收水分及分泌物、收殓作用。 用法:涂抹。 制剂:不能用于急性皮炎、不宜于头皮及 其他毛发处。,软膏 药物与油脂类、类脂类、烃

9、类、酯类等基质混和 制成的一种细腻、均匀、半固体的剂型。 作用:保护、润泽、软化痂皮、阻止水分蒸发、 促进药物吸收。 用法:涂擦。 制剂:25%。 凡士林、甘油、山梨醇、硅油、羊毛脂或 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等)为基质。 注:软膏的基质都具无水、亲脂、疏水、高度油性的特点, 在皮肤表面形成不透性的膜,阻止水分丢失,增加皮 肤水合作用,阻止热量的散失。,乳剂 经乳化剂乳化而成油相和水相的半固体剂型。 作用:保护、润滑、增加药物渗透。 用法:涂擦。 制剂: 分为水包油型(霜) 油包水型(脂)。 脂霜。,凝胶 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丙二醇凝胶、聚乙二醇等) 加入药物而成的剂型。 作用:保护、舒适、增

10、加所加药物的作用。 用法:涂擦。 制剂:达芙文凝胶、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等。,油剂 以动、植物油或矿物油为基质,或将药物混入其中而 成的制剂。 作用:润滑、保护、软痂、收敛、消炎。 用法:外涂。悬浮油剂应先拌匀。急性红肿不宜。 制剂:动、植、矿物油;或药粉成分占3050%。,硬膏 药物溶于或混合于粘稠、硬韧性半固体基质中(氧化 铅、树脂、橡胶等),涂布于裱褙材料上而成。 作用:阻止水分蒸发,软化皮肤,加强药物渗透。 用法:加热软化后贴于患处,13日更换一次。 制剂:糜烂渗出性损害、毛发、粘膜、活动部位 忌用。,涂膜剂 系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剂中或水中,再加 入作用药物而成的制剂。 作用:

11、保护、促进药物吸收、作用深达。 用法:涂擦,一般用于慢性无渗出损害。 制剂:分别含有羧甲基纤维素 钠、羧丙基纤维素钠、 玉米盶、干酪素等、丙酮、乙醚、乙醇等。 毛发、皱褶、活动部位不宜。,气雾剂(喷雾剂) 药物借助压力气体或液化气体的压力,从特制 容器中喷射出来形成雾状的剂型。 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抗感染、 抗过敏)、局部清爽。 用法:喷涂。 制剂:成膜材料(聚乙烯醇、缩丁醛等)、 药液和压缩气体(氟利昂等)。,涂擦剂 作用:透皮作用及溶解药物性能较强。 用法:涂擦。 制剂:二甲基亚砜(1070%)、丙二醇 (3070%)、甘油(30100%)等。,火棉胶剂 作用与用法:同涂膜剂。作用

12、持久。 制剂:用火棉胶或弹性火棉胶作基质制成。,栓剂 作用:根据所加药物发挥作用。 用法:放入体腔。 制剂:熔点近于体温,进入腔道后熔化、软化或被 体液溶解,所含药物析出而发挥疗效。,四、外用药物性能,1、 清洁剂: 10、角质剥脱剂: 2、 保护剂: 11、遮光剂: 3、 止痒剂: 12、脱色剂: 4、 抗菌剂: 13、光敏剂: 5、 抗真菌剂: 14、抗病毒剂: 6、 杀虫剂: 15、抗变态反应剂: 7、 收敛剂: 16、皮肤渗透促进剂: 8、 腐蚀剂: 17、其他 9、 角质促成剂:,清洁剂 作用:清除皮损处浆液、脓液、鳞屑、痂皮、 残留药物等。 药物:24%硼酸溶液、生理盐水、植物油、

13、 石蜡油、1 /50001 /8000高锰酸钾、 0.02%呋喃西林及凡士林(封包)等。 以及肥皂水、酒精、汽油等。,保护剂 作用:保护皮肤,减少摩擦,防止外来刺激。 药物:植物油、氧化锌粉、滑石粉、淀粉、 炉甘石、 碳酸钙粉等。 15%硅油(润滑、防燥、防浸渍、防日晒)。,止痒剂 作用:表面麻醉作用或使局部有清凉感而止痒。 药物:510%苯唑卡因、12%达克罗宁、 2%樟脑、 0.52%薄荷脑、0.51%麝香草脑、 0.52%酚、 0.51%石炭酸、510%水合氯醛、2.510%焦油 类、510%苯甲醇等。,抗菌剂 作用:杀菌或抑菌。 药物:3%硼酸、0.10.5%雷弗奴尔、12%龙胆紫、

14、1 /8000高锰酸钾、2.510%过氧苯甲酰、 0.1%黄连素、1 /2000新洁尔灭、3%双氧水、 0.05%苯扎溴铵、2%碘酊等。 2%莫匹罗星、1%氯洁霉素、0.53%红霉素、 1%四环素、0.3%环丙沙星等。,抗真菌剂 作用:杀灭或抑制真菌。 药物:510%水杨酸、1030%冰醋酸、10%十一烯酸、 612%苯甲酸、510%硫磺、23%克霉唑、 1%益康唑、2%咪康唑、0.53%酮康唑、1%联 苯苄唑、1%特比萘芬、1030%冰醋酸、2.5%硫 化硒、2.55%碘酊、2040%乌洛托品、 4060% 硫代硫酸钠等。,抗病毒剂 作用:抑制皮肤肿瘤细胞分裂和增殖。 药物:0.5%鬼臼毒素

15、、20%足叶草酯、25%无环鸟苷、 1%喷昔洛韦、0.010.05%氮芥、0.51%碘苷、 5%5-氟脲嘧啶、15%阿糖胞苷、30%冰醋酸、 0.13%酞丁安、0.1%争光霉素、5%咪喹莫特、 重组人-2b干扰素软膏(10 5 U / g)、 3%膦甲酸钠等 。,杀虫剂 作用:杀灭螨、虱,驱避蚊虫等。 药物:510%硫磺、1%-666、2%灭滴灵、 1025%苯甲酸苄酯、40%硫代硫酸钠、 2.5%间甲苯酰二乙胺、10%优力肤、 5%过氧化苯甲酰等。 50%百部酊等。,角质促成剂 作用:轻度兴奋和刺激作用,促进局部小血管收缩, 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恢复表皮正常角化。 药物:25%煤焦油或糠镏油、5%10%黑豆镏油、 13%水杨酸、35%硫磺、15%鱼石脂、 0.10.5%蒽林、钙泊三醇软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