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482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专题八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第一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加工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裂化主要得到乙烯B石油分馏是化学变化,可得到汽油、煤油C煤干馏主要得到焦炭、煤焦油、粗氨水和焦炉气D煤制煤气是物理变化,是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的重要途径解析石油裂化的目的是得到轻质液体燃料;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是化学变化。答案烯和苯是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烯和苯都可以从煤焦油中获得B乙烯和苯都是平面结构,因为二者分子中都含有碳碳双键C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且褪色的原因相同D乙烯和苯都能

2、与 生加成反应解析乙烯不能从煤焦油中获得,A 错;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B 错;乙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苯使溴水褪色是因为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C 错;乙烯与 与 对。答案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答案 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4苯的结构式可用 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B

3、苯中没有碳碳双键,所以苯不属于烯烃C苯分子中 6 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解析:苯分子中没有双键,所以不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答案:知正己烷的球棍模型为 。某有机物 a 的分子式和正己烷相同,且主链上有 4 个碳原子,则下列关于 a 的观点正确的是 ()。Aa 分子中可能有三个甲基Ba 的分子式为 a 的一氯代物可能有三种D在光照条件下,a 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a 的分子式为 a 可能为 2,3二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丁烷,其一氯代物分别有两种和三种,故 A、B 项错误,C 项正确;在光照条件下,烷烃能与纯卤素单质发生

4、取代反应,D 项错误。答案种有机物的化学式为 子结构如右图所示, 将该有机物与适量氯气混合后光照,生成的卤代烃的种 类共有 () 。A2 B4C5 D6解析据甲烷与 应很难停留在一元取代物,再据图示结构可知其为正四面体型结构,生成的卤代烃有一氯代物、二氯代物、三氯代物、四氯代物四种。答案学家最近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 X,此分子的结构 如图所示( 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 液 褪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色BX 是一种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CX 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D充分燃烧等质

5、量的 X 和甲烷,X 消耗氧气较多解析观察题给 X 的分子结构,根据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可知,该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A 正确;由于是在低温下合成的,故该分子在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B 错误; X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加成难取代, C 错误;该烃的化学式为烷中氢的质量分数较大,故等质量燃烧时,的耗氧量较多,D 错误。答案选择题8某同学要以“研究苯分子的结构”为题目做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其活动记录,请你补全所缺内容。(1)理论推测:他根据苯的凯库勒式_,推测苯分子中有两种不同的碳碳键,即_和_,因此它可以使紫色的_溶液褪色。(2)实验验证:他取少量的上述溶液加入试管中,然后加入苯,充分振荡,发现_。

6、(3)实验结论:上述理论推测是_(填“正确”或“错误”)的。(4)查询资料:经查阅有关资料,发现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间的键_(填“相同”或“不同”),是一种_键,苯分子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_( 填“在”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应该用_表示苯分子的结构更合理。(5)发现问题:当他将苯加入溴水中时,充分振荡,发现能使溴水褪色,于是该同学认为所查资料有误。你同意他的结论吗?为什么?_。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解析 根据苯的凯库勒式 容易想到其结构为单、双键交替出现的形式,即有双键的性质,故能使酸性 经过实验验证,与预测的现象不同,在保证实验无差错的条件下,怀疑

7、结构的不准确。这是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应引起重视。答案(1) 碳碳单键 碳碳双键酸性 )溶液分层,且紫色不褪去(3)错误(4)相同特殊的 在(5)不同意。由于苯是一种有机溶剂且不溶于水,而溴单质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得多,故将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单质从其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从而使溴水褪色,与此同时,苯中因溶有溴而使其颜色加深。9为了验证凯库勒有关苯环结构的观点,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图连接好各仪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在 A 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止水夹 2、K 3;待 C 中烧瓶收集满气体后,将

8、导管 b 的下端插入烧杯里的水中,挤压预先装有水的胶头滴管的胶头,观察实验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A 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_,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_。(2)装置 B 的作用是_。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3)C 中烧瓶的容积为 500 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 相对密度为 实验结束时,进入烧瓶中的水的体积为_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9)。(4)实验前应对 A、B 、C 三个装置的气密性进行逐一检查,则检查装置 C 气密性的操作为_。解析如果苯分子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成环状,就应有烯烃的性质,如

9、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等,而不会与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在甲同学的实验中,通过在圆底烧瓶 C 内观察到“喷泉”现象,说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有 成,从而证明凯库勒的观点是错误的。烧瓶 C 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空气与 体的体积之比为 19,即 体积为 500 450 10答案(1)取代反应 C 中产生“喷泉”现象(2)除去未反应的苯蒸气和溴蒸气(3)450(4)关闭 开 装置 C 中导管 b 的下端插入水中,双手捂热烧瓶,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稳定的回流液柱,则说明装置 C 的气密性良好1 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括号内),将所加的试剂和方

10、法填入下表: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1)苯()(2)甲烷(乙烯)(3)乙烷(H 2S)(4)乙烯()(5)6)淀粉溶液(7)溴苯(苯) 答案(1)液分液 (2)溴水洗气(3)液洗气(4)液洗气(5)饱和 液洗气(6)渗析(7)蒸馏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11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根据要求回答:(1)B 装置有三种功能:控制气流速度;均匀混合气体;_。(2)设 V(V(x,若理论上欲获得最多的氯化氢,则 x 值应_。(3)D 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 末,其作用是

11、_。(4)E 装置的作用是_(填序号)。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C防止倒吸 D吸收氯化氢(5)E 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 E 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填序号) 。A BDE解析(1)浓 干燥混合气体; (2)l 2 H 42 H 43 光 光 H 44 以 V(V(4 时 光 光 生成氯化氢最多,故 x 4。(3)过量的氯气进入 D 装置,发生反应: =2 2,所以 D 装置可以吸收过量的 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4)E 为防倒吸装置,烧杯中含有水,可吸收 5)盐酸与有机物不互溶,故可用

12、分液法;尾气成分是多余的 案(1)干燥混合气体 (2)大于或等于 4(3)吸收过量的氯气(4)C、D(5)分液A、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 液,振荡、静置、分液,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B用溴水鉴别苯、乙醇、四氯化碳C甲烷、乙醇、乙酸、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D可直接用分液法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的混合物解析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可以用饱和 项 A 正确;溴水与乙醇互溶,与苯、有萃取分层现象,苯的密度小于水,上层橙红色,下层无色,的密度大于水,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故可区别苯和四氯化碳,选项 B 正确;甲烷、乙醇、乙酸、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选项 C 正确;乙酸乙酯与乙醇互溶,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选项 D 错误。答案有机物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其比例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A此有机物的分子式为 水溶液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此有机物不能与锌反应D此有机物的酸性比碳酸强解析该有机物由 C、H、O 三种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