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2510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16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PDF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淄博市 2016 年 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年初中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命题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 为依据,参照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学业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意见 的精神,突出 语文学科的特点,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理解、分析、判断、鉴赏、应用和表达等能力,引导广大教师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 基础知识 积累与运用 1能独立识字,准确识记 3500 个常用汉字的字音和字形。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能正确 、规范、工整地

2、书写汉字。熟练地使用工具书。 2积累并能正确使用一定数量的词语 和熟语 (含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3 能了解关于字、词、句的 基本语法知识 。 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语病。 能辨别不同句式并鉴赏其表达效果。 理解和辨识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准确分析 常用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4了解 常用 标点符号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阅读其代表作品 ,并能做出自己的评价 。 识记 教材涉及的重要文学文化常识。 6. 掌握 常 见 文言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的意义 和 用法 。 7 在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中组织语言能做到 简明 、连贯

3、、得体 。 (二)古诗文 积累与 阅读 1. 背诵默写课本中要求积累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应用 。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2 古诗词赏析以课内要求积累的 古代诗词 为主,能准确理解 分析 诗词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和表达 特色 , 能 初步鉴赏诗词中的名句以及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 能够 独立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利用课内积累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等知识,借助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和翻译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分析 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1掌 握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在与作者、文本的对话中,能用简练的语言概

4、括内容要点;了解文本的结构特点, 归纳 作者的行文思路;发现文中重要信息, 提炼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2. 能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 能根据文本的 文体特点,选取恰当的阅读方式。如阅读说明性文章,能 概括 说明对象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辨析 说明的方法,获取主要的信息,领会科技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阅读议论性文章,能抓住 作者观点 , 分析论证的内在逻辑,能 分析 观点与材料 的关系 , 能辨析常见的 论证方法 , 并能联系实际 对文章的观点做出评判。 3欣赏文学作品,能根据不同文体确立 不同的 阅读方法和视角。 能探究不同作家不同作品的语

5、言风格及其表达技巧,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结合文中的关键语句或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 能初步领悟作品的 主旨 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能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合理地推断、联想和拓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 经验 ,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语言和写法等提出自己的判断、思考和评价。 5.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有一定的阅读积累和阅读视野。 (四) 综合性学习 1. 能综合运 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多种语言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2具有较 宽阔 的课外阅读视野,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对经典作品具有一定的理解和

6、赏析能力。 3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能辨别、评价社会 常见的文化现象。 4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5具有一定的书法常识, 书写 规范、美观。 (五) 写作 1. 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写作有真情实感,能够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体验。 2. 能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 读者 对象,灵活选择记叙、说明、议论、抒 情等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做到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 3. 写记叙性文章,做到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有理有据。 4. 语言规范流畅

7、,能运用联想 、 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恰当地借助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倡有创意地表达。 5. 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修辞语法等知识,修改作文,做到文从字顺。 6. 书写认真端正,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卷面整洁。 二、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试卷总分: 120 分 试卷结构: 第 I 卷(选择题)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第 (非选择题)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 专题 性学习 五、写作 附: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学业考试语文样题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8、 2016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学业考试 语 文 样 题 第 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 2 题。 “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杆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姿百态,情趣 盎 然。 慢 步于青青翠竹之下,便觉神清气爽,心 旷 神怡( 竹 甲 (即既)美 化了人的生活,又 淘 冶了人的情操,在我国 乙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隐逸之士携它唱 和 ( 风明月, 丙 (淡泊淡薄)功名利禄;谦谦君子学它不向权贵 折 腰( 不 为 ( w i)世俗所 曲 。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

9、是 A心旷( 怡 情趣 盎 然 B唱和( 慢 步 C折( 淘 冶 D为( 曲 2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 博大精深 淡薄 B既 源远流长 淡泊 C即 博大精深 淡泊 D即 源远流长 淡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成 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巴芭蕾舞大师阿隆索编排的经典舞剧天鹅湖,以 独树一帜 的风格谱写了一曲 “足尖上的传奇 ”。 B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 生生不息 提供了丰厚的滋养。 C在第 23 届山东省运会跆拳道比赛中,淄博小将张金龙 过五关斩六将 ,勇夺金牌。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

10、考试说明 2016 D “低头族 ”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 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 不以为然 ,殊不知 ,无论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多么精彩,都无法替代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4 下列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棵大树依然挺立着,烈日烤灼着它,干渴折磨着它,然而它没有倒下,它坚韧而顽强地活着。(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这棵大树所经受的种种磨难,表现了它的坚韧和顽强。)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天高日丽,红碧交辉的彩色图画,令人心旷神怡。) C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而安适地睡着,只 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运

1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体现了老城暖和安适的特点。) D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可悲的厚障壁”形象地表达出“我”与闰土之间因观念、地位、生活环境的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 (给予)陛下。 (出师表) B惟 危 (危险)楼一座,直接霄汉。 (山市) C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 (动词,腰佩)白玉之环。 (送东阳马生序 ) D圣人非所与 熙 (同 “嬉 ”,开玩笑)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使楚)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

12、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范进中举中张乡绅称与范进“同在桑梓”的意思就是说他与范进是家乡人。 B“铭”“说”“记”“表”“书”“序”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其中“说”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如爱莲说马说等。 C西游记中,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金刚镯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最后还是观音菩萨出面带走了妖怪 ,悟空才救回王后娘娘。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D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13、 阅读是人类社会一种重要的活动。 由于有了文字,就可以把语言的声音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并把它长期地保持下来。 人类社会也因此发展并创造出光辉灿烂的文化。 这种活动是随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 这样就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 的限制,使人类社会所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够系统地保留和传播。 A B C D 第 卷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2 分) 8默写填空。( 7 分) (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苏轼浣溪沙) ( 3) ,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 4) 诗歌如一壶香茗,芬芳了四季,诗意了人生。新燕啄春泥,我们同白居易感知“乱花

14、渐欲迷人眼”的生 机;夏意醉琅琊,我们随欧阳修感受“佳木秀而繁阴”的清凉;秋韵满南山,我们与陶渊明同享“ , ”的闲适;冬雪飘边塞,我们和岑参共赏“ , ”的春意雪景。 9 阅读 王湾 的 次北固山下 一诗 ,完成后面的问题。( 3 分)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淄博市 2016 年初中语文学业考试说明 2016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0 阅读 罗 大 经 的 山青 日 长 ,完成后面的问题。( 12 分) 山静日长 宋 罗大经 唐子西诗云: “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 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 ,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