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07219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苏教选修现代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二专题自读课文鞋的故事Word含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读课文鞋的故事对应学生用书P24一、字音辨读1别扭(bi)2狐狸(h)3棺木(un) 4馈赠(ku)5皱纹(zhu) 6衣襟(jn)7鬓发(bn) 8逼视(b)9懊悔(o) 10脚趾(zh)11淤血(y) 12淳朴(chn)二、字形辨识12三、词语辨析1置办置备辨析例句2心计心机辨析例句四、熟语释义1格格不入:有抵触,不相投合。2好大喜功:喜欢做大事,立大功。多形容浮夸、不切实际的行为。3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4艰难险阻:指遇到的困难、危险、障碍、挫折等。对应学生用书P24一、走近作者孙犁(19132002),现代作家。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县人。他的小说作品追求散文式的格调

2、,追求诗歌般的意境,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并对当代文学产生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这个作家群被当代文坛誉为“荷花淀派”。主要作品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二、相关背景本文的题目是“鞋的故事”,表面上写鞋,实则只是以“鞋”为线索来写发生在自己与做鞋人之间的故事,从而表达作者对广大淳朴美丽的农村妇女的赞美之情。并希望这种淳朴美丽永远保存下来,祈望广大农民过上甜蜜美满的生活。三、主旨把握本文以“鞋”为线索,通过写“我”与做鞋人“小书绫”之间的交往,着力塑造了小书绫这一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广大淳朴美丽的农村妇女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

3、对寄托在“家做鞋”上渐渐消失的朴素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隐隐担忧。四、结构图示1鞋的故事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家做鞋”的喜爱,但是作者从“幼小时”到“现在”对“家做鞋”的态度其实是有变化的,具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明确:幼小时爱穿;后来“到大城市读书,觉得家做鞋土气”,嫌弃它;“现在老了,买的鞋总觉得穿着别扭。想弄一双家做鞋,住在这个大城市,离老家又远,没有办法”。作者与“家做鞋”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在年老之时,这样的情缘越发牵引着作者的心,但远离家乡,没法实现“弄一双家做鞋”的愿望。2文中写了小书绫的两次送鞋,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明确:第一次送鞋: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

4、小,有点懊悔自己没有告诉小书绫往大里做,勉强穿了一夏天,很珍重。第二次送鞋:很满意,只是活做得太粗,认为上次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默默地和第一双放在一起,后来得知真相后,我又心存感激之情。3文章是怎样塑造小书绫这一人物形象的?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作者以鞋为叙事线索,通过柳嫂的介绍(侧面描写),外貌描写,以及语言描写,表现了小书绫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个性。表达了对广大农村妇女淳朴美丽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新生活的赞颂。4文中说:“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

5、的。”我们应怎样理解这段话?明确:表面是讴歌新时期农村面貌的改变,鞋的消失也就象征着广大农民告别饥饿、贫穷、艰险等恶劣的生活境遇,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像小书绫这样勤劳“心胜”的人一定会有甜蜜美满的幸福生活。深一层面其实是作者对寄托在“家做鞋”上渐渐消失的朴素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隐隐担忧,表达了作者的某种忧虑:“家做鞋”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不是它的消失就能赶走饥饿、贫穷?1描写人物,虚实结合人物描写上作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虚”体现在小书绫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以及由两双鞋引出的有关人物的一些信息。“实”体现在出场后的正面描写。虚实互补,人物形象丰满逼真。2多重对比,反映现实两双鞋一精致一粗糙的对比

6、,以及两双鞋都不尽人意与小书绫实际手工水平的对比,含蓄而蕴藉地反映了主人公生存状态变迁的现实,以及追求物质文明的农村弃掷传统文化的现实。3巧作寄寓,表现主题作家并没有用很直接的语言揭示文章的主题,而是通过鲜活的故事巧作寄寓,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对应学生用书P25阅读鞋的故事节选,完成14题。过春节时,柳嫂回了一趟老家,带回来妹妹给我做的鞋。她一边打开包,一边说:“活儿做得精致极了,下了工夫哩。你快穿穿试试。”我喜出望外,可惜鞋做得太小了。我懊悔地说:“我短了一句话,告诉她往大里做就好了。我当时有一搭没一搭,没想她真给做了。”“我拿到街上,叫人家给拍打拍打,也许可以穿。”柳嫂说。拍打以后,勉

7、强能穿了。谁知穿了不到两天,一个大脚趾就淤了血。我还不死心,又当拖鞋穿了一夏天。我很珍重这双鞋。我知道,自古以来,女孩子做一双鞋送人,是很重的情意。我还是没有合适的鞋穿。这两年柳嫂不断听到小书绫的消息:她结了婚,生了一个孩子,还是拼命织席,准备盖新房。柳嫂说:“要不,就再叫小书绫给你做一双,这次告诉她做大些就是了。”我说:“人家有孩子,很忙,不要再去麻烦了。”柳嫂为人慷慨,好大喜功,终于买了鞋面,写了信,寄去了。现在又到了冬天,我的屋里又生起了炉子。柳嫂的母亲从老家来,带来了小书绫给我做的第二双鞋,穿着很松快,我很满意。柳嫂有些不满地说:“这活儿做得太粗了,远不如上一次。”我想:小书绫上次给我

8、做鞋,是感激之情,这次是情面之情。做了来就很不容易了。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柳嫂又说:“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她说的都是真情。我们这一代人死了以后,这种鞋就不存在了,长期走过的那条饥饿贫穷、艰难险阻、山穷水尽的道路,也就消失了。农民的生活变得富裕起来,小书绫未来的日子,一定是甜蜜美满的。那里的大自然风光,女孩子们的淳朴美丽的素质,也许是永存的吧。1小书绫给作者做的第一双鞋很精致,第二双鞋子较粗糙。作者为什么自己不评价

9、,而让柳嫂评价?答: 参考答案:因为柳嫂会做针线活,可算个行家里手,让她去评价更有说服力。2“我默默地把鞋收好,放到柜子里,和第一双放在一起”,请分析“默默”一词的含义。答: 参考答案:“默默”一词挺有意味。字面上看,是作者默不作声;实质上却是反映了作者内心的一丝遗憾,一声叹息,一份感喟!生活的重压、物质的追逐,迫使人们放弃乃至丢弃了一些原本属于美好层面的东西,而变得功利、浮躁,作家对此深感忧虑。3“小书绫过日子心胜,她男人整天出去贩卖东西。听我母亲说,这双鞋还是她站在院子里,一边看着孩子,一针一线给你做成的哩。眼前,就是农村,也没有人再穿家做鞋了,材料、针线都不好找了。”这段话中包含着哪些信息?答: 参考答案:一是小书绫的日子过得并不好,自己又好强,她及她的丈夫日夜在为生活忙碌,“心胜”、“整天”透露出这个意思;二是小书绫还是重情重义的;三是如今的农村已不同于以往,一些传统的东西已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4倒数第二段有什么深刻含意?答: 参考答案:这段话含蓄而蕴藉,表层意思是在讴歌新时期农村面貌的改变;深一层面上则是表达了作家的某种忧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