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3407050 上传时间:2020-08-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语文人教必修五学案第11课中国的建筑特征教师Word含答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 学 案 装 订 线 中国建筑的特征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 袁彬 审核人: 李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能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学习鉴赏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兴趣,使其产生民族自豪感及民族忧患感。【学习重点】筛选文章主要信息,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难点】掌握作者独特的谋篇布局的特点。【自主学习】一、知识链接(一)自然科学小论文这里所说的“小论文”,是科学普及意义上的文章,大多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引起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而写的。这些文章不一定是发前人之所未发,却都出自科学大师之手,观

2、点确实,论证严谨,文笔生动,兼有理趣和情趣,体现了科普作家敏锐的思维和独特的语言风格,可读性很强。科学小论文和科学说明文二者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明显的不同:前者重在“说明后的论述”,后者则重在“说明”。也就是说,科学小论文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二)关于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同时他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

3、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二、 夯实基础(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结构,完成下列问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帷幕(wi)屋脊(j)接榫(sn) 穹窿(qing) 埋怨(mn) 埋葬(mi) 翘起(qio) 翘首以盼(qio) 点缀(zhu ) 辍学(chu ) 厦门(xi) 高楼大厦(sh) 角色(ju) 凤毛麟角(jio) 门槛(kn) 直栏横槛(jin)墁地(mn) 屋檩(ln) 额枋(fng) 水榭(xi)2、 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1至2):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以看作是引论)第二部分(3至13):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

4、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的总括说明。)第三部分(14至19):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一步深化谈论的主题)第四部分(20):在现代社会如何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3、作者将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九点,这九点可以概括为哪三个方面?是按什么顺序展开说明的?明确:(一)(二)说明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 (三)(五)说明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 (六)(九)介绍中国建筑外观、颜色、装饰等方面的特点。逻辑顺序:总体特征结构方法外观装饰【合作探究】一、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明确: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语言文字中“文法”的术语来说明中

5、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二、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明确:这也是用“语言和文学”为喻。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三、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运用比喻的表达

6、作用。(1)这些地区的建筑和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或是同属于一个体系,或是大同小异,如弟兄之同属于一家的关系。以弟兄关系来比喻中国周边国家的建筑与中国中心地区的建筑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它们属于一个系统(大家庭),从而可见中国建筑的影响力之大已超出了国家的界限。(2)两柱之间也常用墙壁,但墙壁并不负重,只是像“帷幕”一样,用以隔断内外,或划分内部空间而已。 以“帷幕”比喻墙壁,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中国建筑中墙壁的作用:“隔断内外”,“划分内部空间”,而不担负承重的任务。(3)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以“文章”比喻

7、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恰切明了。我的疑问:【拓展提升】开平碉楼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至此,中国的世遗已经增至43处,位居世界第三。请同学利用网络资源或者实地观察、了解碉楼,并写出碉楼建筑群的特征以及碉楼背后的文化义。 开平碉楼为多层建筑,远远高于一般的民居,便于居高临下地防御;碉楼的墙体比普通的民居厚实坚固,不怕匪盗凿墙或火

8、攻;碉楼的窗户比民居开口小,都有铁栅和窗扇,外设铁板窗门。碉楼上部的四角,一般都建有突出悬挑的全封闭或半封闭的角堡(俗称“燕子窝”),角堡内开设了向前和向下的射击孔,可以居高临下地还击进村之敌;同时,碉楼各层墙上开设有射击孔,增加了楼内居民的攻击点。 开平碉楼的上部造型最具表现力,人们着力运用外国建筑中的穹顶、山花、柱式等建筑元素大做文章,形成了千楼千面的建筑式样。根据上部造型,可以将开平碉楼分为柱廊式、平台式、退台式、悬挑式、城堡式和混合式等多种式样。这些不同的建筑造型反映着楼主人的经济实力、审美情趣和受外来建筑文化影响的程度,是开平碉楼最引人入胜的地方。 开平碉楼种类繁多,若从建筑材料来分,可以分为四种:石楼、夯土楼、砖楼、混凝土楼。 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碉楼上部分穿的是西装,下部分穿的是唐装。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