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3377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题型专练 高考大题集训练2 遗传变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高考大题集训练(二)遗传变异大题集训练,练就慧眼和规范,占领高考制胜点!45 分钟,100 分。1.(12 分)下图表示了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据图回答:(1)人体细胞内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图示过程消耗的有机物是 。(2)图示过程中易发生基因突变的是(填数字)。(3)在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翻译的方向是从。(4)若图示 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为 36%,则转录形成该 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最多是。【解析】(1)为 复制过程、为转录过程,在人体细胞中,这两个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中也能进行;为转录过

2、程,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此外还需要 能。(2)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 制过程中,即图中过程。(3)根据图中 4 条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 ab。(4)腺嘌呤和尿嘧啶之和为 36%,即 A+U 占 3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形成该 +T 占 36%,则 A=T=18%,因此该 段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的比例在036%范围内,即最多是 36%。答案:(1)细胞核中、线粒体核糖核苷酸、)(3)ab(4)36%2.(12 分)现有以下牵牛花的 4 组杂交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A 组:红花红花红花、蓝花B 组:蓝花蓝花红花、蓝花C 组:红花蓝花红花、蓝花D 组:红

3、花红花全为红花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其中,A 组中子代红花数量为 298,蓝花数量为 101;B、C 组未统计数量。(1)若花色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组和 组对显隐性的判断正好相反,遵循遗传的定律。(2)有人对实验现象提出了假说: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 +、A、a)控制,其中 A 决定蓝色,A +和 +相对于 A、a 是显性,A 相对于 a 为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 A 组所用的两个红花亲本基因型是。(3)若(2)中所述假说正确,那么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可能有 4 种,为了测定其基因型,某人分别用 A+A 和株对其进行测定。若用 A+A 植株与待测植株杂

4、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若用 株与待测植株杂交,则可以判断出的基因型是。【解析】(1)A 组中,蓝花为子代新出现的性状,因而判断其为隐性性状;同理通过 B 组判断出红花是隐性性状,一对相对性状遵循遗传的分离定律。(2)若该假说正确,A +A+、A +A、A +a 都是红色,a 为蓝色,红色,A 组中双亲都是红色,而后代出现了红花和蓝花,则双亲为 A+A 与 A+A 或 A+A 与 A+a。(3)A +A+与 A+A 杂交子代全是红花,A +A 与 交子代红花蓝花=11,A +A 与 A+A 杂交子代红花蓝花=31,A +A 与 A+a 杂交子代红花蓝花=31,故用 A+A 杂交可测定 A+

5、A+和 A +A+与 交子代全是红花,A +A 与 交子代红花蓝花=11,A +a 与 交子代红花蓝花=31, 交子代红花蓝花=11,故用 交可测定 A+A+、A +a。答案:(1)AB分离(2)A+A 与 A+A(或 A+A 与 A+a)(3)A+A+和 +A+、A +12 分)已知小麦颖的颜色受两对基因控制,黑颖基因 B 和黄颖基因 Y 为显性基因,且只要 B 基因存在,Y 基因控制的性状就被抑制,小麦的颖就表现为黑颖。请分析回答:(1)某黑颖品种与某黄颖品种杂交得到 1自交产生的 颖黄颖白颖=1231。据此分析,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最多有种,该亲本黑颖品种的基因型是 。(2)在上述杂交所得的

6、 合黄颖个体在全部非黑颖中所占的比例是。F 2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这两对基因 B(b)与 Y(y)存在于对同源染色体上。(3)若将黑颖与黄颖杂交,亲本基因型为时,后代中白颖的比例最大。【解析】(1)由 颖黄颖白颖=1231 可推知,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 本中的黑颖只能是纯合子 颖只能是 于 B 基因能抑制 Y 基因的表达,因此,黑颖的基因型有 种。(2)在上述杂交所得的 合黄颖个体 全部非黑颖中所占的比例是 2/(3+1)=1/2。(3)将黑颖 代白颖的比例最大为 1/4,此时亲本基因型为 案:(1)6

7、2)1/22(3)12 分)人的 型不仅由位于第 9 号染色体上的 A、 B、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 19 号染色体上的 H、h 基因有关。基因 H 控制合成的酶 H 能促进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 H,但是基因 h 则不能控制合成这种酶;基因 转变为 A 抗原,基因 转变为 基因则不能控制合成这两种酶。人的 型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种类的关系如下表:血型 A 型 B 型 O 型抗原 A B A、常含有可形成 A、B 抗原的物质 H)注:基因型为 A 抗原和 B 抗原;无 A 抗原和 B 抗原者被视为 O 型血。下图为某家族系谱图,其中 1、 2、 3、 4均为纯合子,回答下列问题:(1)人的 型的产生体

8、现了基因通过来控制生物体性状,在遗传上遵循 定律。(2) 2的基因型为, 1、 2的基因型分别为 、。(3)若 3同时具有 A、B 抗原,则 1为 O 型血的概率为。如 1与基因型为 A的男子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血型及比例是。【解析】(1)根据题干中“基因 H 控制合成的酶 H 能促进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 H,但是基因 h 则不能控制合成这种酶;基因 转变为 A 抗原,基因 转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变为 B 抗原,但基因 i 则不能控制合成这两种酶”可知,人的 型的产生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根据“人的 型不仅由位于第

9、9 号染色体上的 A、 B、i 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 19 号染色体上的 H、h 基因有关” ,说明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2)由于 1、 2、 3、 4均为纯合子,而 2为 ,所以 2的基因型为A A。 1、 2的基因型分别为 A B、A B。(3)若 3同时具有 A、B 抗原,则 3的基因型为 A B。 1为 O 型血 。如果 1A H A的男子结婚,则所生育孩子的基因型为 _I _I _I 以血型及比例是 A 型B 型=211。答案:(1)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的自由组合(2)A AA BA B(3)1/4A 型B 型=2115.(12 分)

10、鸡的性别决定为 (雄性、雌性),果蝇的性别决定为 (雌性、雄性)。回答以下问题:(1)已知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 M 和 N,且 M 对 N 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 制。研究表明该性状的遗传可能是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与性别相关联,雌雄差异在于杂合子,雄性杂合子表现显性性状,而雌性杂合子表现隐性性状)或伴 X 遗传。如为从性遗传,表现型为 M 的雌果蝇与表现型为 N 的雄果蝇杂交,得 让 得 性状的个体占。如为伴 X 遗传,表现型为 N 的雌果蝇与表现型为 M 的雄果蝇杂交,F 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F 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所得 3雌果蝇中纯合子占。(2)鸡的羽毛有白色和有色等性状,由位于

11、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制,基因组成情况与表现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基因型为 雌雄鸡杂交,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基因组成情况显性基因只含 B 基因同时含 A、B 两种基因或不含 B 基因表现型 羽毛有色 羽毛白色【解析】(1)根据从性遗传的特点可知,表现型为 M 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现型为 N 的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1的基因型为 2雌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c21,即 最新学习考试资料试卷件及海量高中、初中教学课尽在金锄头文库性状的个体占 1/4。如为伴 X 遗传,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1,F 1随机交配所得 111,F 2雌性个体产生的 ,雄性个体产生的 ,

12、F 3中雌性个体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 1/41/2+3/41/2=1/2。(2)从表格信息可知,羽毛有色个体的基因型为 余基因型对应的表现型均为羽毛白色,故基因型为 雌雄鸡杂交,子代中羽毛有色的比例为 1/43/4=3/16,羽毛白色的比例为 16=13/16 故羽毛有色羽毛白色=313。答案:(1)1/4M 雌果蝇N 雄果蝇=111/2(2)羽毛有色羽毛白色=3136.(12 分)芦笋(2n=20)属于 性别决定植物,其嫩茎挺直,可供食用,当年养分的制造和积累的多少,会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雄株产量明显高于雌株。(1)如果分析芦笋的核基因组,需要至少研究条染色体;若一株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能

13、是亲代中植株的减数分裂发生异常所致。(2)科学家发现芦笋有高茎性状,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将多对野生型(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这对基因控制的这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的基因型有种。【解析】(1)根据题干“芦笋(2n=20)属于 性别决定植物” ,可知如果分析芦笋的核基因组,需要至少研究 9 条常染色体+X 染色体+Y 染色体=11 条染色体;一株芦笋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是由 X 雌配子与 配子结合产生的,因此异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