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

上传人:youn****329 文档编号:143305065 上传时间:2020-08-28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数学基础第四章讲义知识讲解(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 数学基础,第一节 环境数据处理方法 第二节 最优化分析方法 第三节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 第四节 环境数学模型,第一节 环境数据处理方法,列表法,图示法,一、数据的表示方法,将数据列成表格,将各变量的数值 依照一定的形式和顺序一一对应起来, 它通常是整理数据的第一步,能为标绘曲线图或 整理成数学公式打下基础。,将数据用图形表示出来,它能用 更加直观和形象的形式将复杂的数据表现出来, 可以直观地看出数据变化的特征和规律, 为后一步数学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插值法计算数值,1、列表法,例:研究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时,测试结果如下:,2、图示法,半对数坐标系 一个轴是分度均匀

2、的普通坐标轴,另一个轴是分度不均匀的对数坐标轴。 右图中的横坐标轴(x轴)是对数坐标。在此轴上,某点与原点的实际距离为该点对应数的对数值,但是在该点标出的值是真数。为了说明作图的原理,作一条平行于横坐标轴的对数数值线。,半对数坐标的标度法,对数坐标系 两个轴(x和y)都是对数标度的坐标轴,即每个轴的标度都是按上面所述的原则作成的,例: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溶液中铁的含量,测得标准曲线数据如下: Fe (g/mL) 2 4 6 8 10 12 吸光度(A) 0.097 0.200 0.304 0.408 0.510 0.613 测得未知液的吸光度为0.413,试求未知液中铁的含量。,在图的纵坐标上0

3、.413处找到直线上对应点,读出其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未知液中铁的含量 8.122,3、插值法计算数值 (1)作图插值法,所以,此式即为比例法内插公式, 从图上可看出,因为用yc 代替了yd,产生了,的误差。,(2)比例法,(3)牛顿内插公式,一般的非线性函数都可以展开为多项式,例:制作 的查分表。,表中y表示y的依次差值,y2表示y的差值的差值, 以此类推。,在上面的例子中,x的差值为1,实际上x的差值可以为任意恒量,令此恒量为h,做出差分表的通式。,(二)数据特征,数据特征是对环境总体状况进行估计判断的基础,是认识数据理论特性的基本出发点,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位置特征数:表示数据集中趋势或刻

4、画频数分布图中心位置的特征数; 离散特征数:用来描述数据分散程度; 分布形态特征数:刻划了根据所获数据绘制的分布曲线图的形态。,1. 位置特征数,(1)算术平均数:,式中:x1, x2, , xn为样本个体数据,n为样本个数,(2)加权平均数,如果样本个体数据x1, x2, , xn取值因频 数不同或对总体重要性有所差别,则常采取加权平均方法。,式中:wi是个体数据出现频数,或是因该个体对样本贡献不同而取的不同的数值。,1. 位置特征数,(4)调和平均数,(3)几何平均数,(5)中位数,环境数据有时显得比较分散,甚至个别的数据离群偏远,难以判断去留,这时往往用到中位数。 样本数据依次排列(从大

5、到小或者从小到大)居中间位置的数即为中位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正中两个数的平均值。 只有当数据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中位数才代表这组数据的中心趋向,近似于真值。,1. 位置特征数,1. 位置特征数,环境统计中常常用到几何平均数。 不同的平均值都有各自适用场合,选择的平均数指标应能反映数据典型水平,并非随意采用。,几何平均直径,2. 离散特征数,3. 分布形态特征数,二、异常数据的剔除,在处理实验数据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个别数据偏离预期或大量统计数据结果的情况,如果我们把这些数据和正常数据放在一起进行统计,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如果把这些数据简单地剔除,又可能忽略了重要的实验信息

6、。这里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异常数据,然后将其剔除。判断和剔除异常数据是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的一些方法还不是十分完善,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目前人们对异常数据的判别与剔除主要采用物理判别法和统计判别法两种方法。 物理判别法就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事物已有的认识,判别由于外界干扰、人为误差等原因造成实测数据偏离正常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随时判断,随时剔除。 统计判别法是给定一个置信概率,并确定一个置信限,凡超过此限的误差,就认为它不属于随机误差范围,将其视为异常数据剔除。,剔除异常数据实质上是区别异常数据由偶然误差还是系统误差造成的问题。 若是人为因素的偶然误差就应剔除,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证实是

7、偶然过失造成的时候,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一定的检验方法来决定取舍。 本节着重介绍统计判别法。,1.拉依达准则,则应将xp从该组数据中剔除,至于选择3s还是2s与显著性水平有关,显著性水平表示的是检验出错的几率为,或检验的可置信度为1。3s相当于显著水平0.01,2s相当于显著水平0.05。,若可疑数据xp与样本数据之算术平均值的偏差的绝对值大于3倍(2倍)的标准偏差,即:,2. 格拉布斯准则,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可疑数据xp时,选取一定的显著性水平 ,若: 则应将xp从该组数据中剔除, 称为格拉布斯检验临界值,可查相关表格得到。,以上准则是以数据按正态分布为前提的,当偏离正态分布, 特别是

8、测量次数很少时,则判断的可靠性就差。因此,对粗大误差除用剔除准则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另外, 要保证测量条件稳定,防止因环境条件剧烈变化而产生的突变影响。,3.狄克逊(dixon)法,狄克逊研究了n次测量结果,按其数值大小排列成如下次序: 当 xi 服从正态分布时,狄克逊法是采用极差比的方法,经严密推算和简化而得到的准则。,用不同的公式求得 f 值,再经过查表,得到相应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若计算值f(n,)视为异常值,舍弃;再对剩余数值进行检验,直到没有异常值为止。狄克逊通过模拟实验认为:n7,使用 f10 ;8n10,用 f11 ;11n13,用 f21 ;n1

9、4,用 f22 效果好。,例题,用狄克逊法判断下列测试数据(40.02,40.15, 40.20,40.13,40.16)中的40.02是否应舍弃? 解:将数据排列,取 =0.05 40.02 40.13 40.15 40.16 40.20 ,0.6110.642 40.02应保留。,三、数据的误差分析,(一)几种误差的基本概念,绝对误差,绝对误差观测值-真值。 绝对误差反映了观测值偏离真值的大小。 通常所说的误差一般是指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和真值的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算术平均误差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误差大小,标准误差也称均方根误差或标准偏差,它常用来表示观测数据的精密度,能明显

10、地反映出较大的个别误差,标准差越小,说明数据精密度越好,例题: 滴定的体积误差,(二)误差的来源及分类,1.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在一定条件下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这些偶然因素是操作者无法严格控制的,故无法完全避免随机误差。但它的出现一般具有统计规律,大多服从正态分布。,(二)误差的来源及分类,2. 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由某个或某些不确定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当条件一旦确定,系统误差就是一个客观上的恒定值,它不能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来消除,只能根据仪器的性能、环境条件或个人偏差等进行校正,使之降低。 3. 过失误差 过失误差是由于操作人员不仔细、操作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它是可以完

11、全避免的。,(三)误差分析,误差可能是由于随机误差或系统误差单独造成的,还可能是两者的叠加。误差分析中,常采用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来表示误差的性质。,精密度反映了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被测对象进行多次反复测量,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符合)程度。,正确度指测量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对于一组数据来说,精密度高并不意味着正确度也高;反之,精密度不好,但当测量次数相当多时,有时也会得到好的正确度。,准确度指被测对象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以及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正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四、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在大批的环境统计数据中,当数据的物理量不同、单位或量值差别较大时,

12、常常会给下一步分析带来困难,这时就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从而提高计算的精度。 环境管理与规划中,常采用下面的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第二节 最优化分析方法,一、线性规划 二、非线性规划 三、动态规划,一、线性规划,在环境规划管理中,线性规划常常用来解决两类优化问题:一是如何优化资源配置使产值最大或利润最高,二是如何统筹安排以便消耗最少的资源或排放最少的污染物。,一般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最常用的算法是单纯形法。,二、非线性规划,在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某些问题的决策模型可能会出现下面的情况:目标函数非线性,约束条件为线性;目标函数为线性,约束条件非线性;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均为非线性函数。上述情况

13、均属于非线性规划问题,其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是:,二、非线性规划,数值求解非线性规划的算法大体分为两类: 一是采用逐步线性逼近的思想,通过一系列非线性函数线性化的过程,利用线性规划获得非线性规划的近似最优解; 二是采用直接搜索的思想,根据部分可行解或非线性函数在局部范围内的某些特性,确定迭代程序,通过不断改进目标值的搜索计算,获得最优或满足需要的局部最优解。,三、动态规划,在环境规划管理中,经常遇到多阶段最优化问题,即各个阶段相互联系,任一阶段的决策选择不仅取决于前一阶段的决策结果,而且影响到下一阶段活动的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决策过程的优化问题。这类问题通常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三、动态规划,

14、基本原理为:作为多阶段决策问题,其整个过程的最优策略应具有这样的性质,即无论过去的状态和决策如何,对前面的决策所形成的状态而言,其后一系列决策必须构成最优决策。 可以把多阶段决策问题分解成许多相互联系的小问题,从而把一个大的决策过程分解成一系列前后有序的子决策过程,分阶段实现决策的“最优化”,进而实现“总体最优化”方案。为使最后决策方案获得最优决策效果,动态规划求解可用下列递推关系式表示:,三、动态规划,第三节 常用决策分析方法,决策是指通过对解决问题备选方案的比较,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 决策贯穿于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各个方面,是管理与规划的核心。,决策技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决策,是指对多方案进行

15、评价与择优,从而选定一个最满意的方案。 决策的分类 按决策的条件 确定型 非确定型 风险型 按决策的对象 宏观 微观,按决策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分类 高层决策 中层决策 基层决策,决策树法,决策树技术的含义 是把方案的一系列因素按它们的相互关系用树状结构表示出来,再按一定程序进行优选和决策的技术方法。 决策树技术的优点 便于有次序、有步骤、直观而又周密地考虑问题; 便于集体讨论和决策; 便于处理复杂问题的决策。,决策树图形,;,表示决策点,从它引出的分枝称为策略方案分枝,分枝树反映可能的方案数;,表示策略方案节点,其引出的分枝称为概率分枝,分枝数目反映可能的自然状态数;,表示事件节点,又称末梢。

16、,决策树图形,适用对象 多阶段决策、前一阶段的决策影响后续阶段的结构和决策的项目。 方法 用决策树的形式列出决策问题的逻辑结构。 从决策树的末端向决策点倒退,计算出不同决策方案下的期望值,将未占优的方案去掉,直到得出初始的决策方案。,运用决策树技术的步骤,(1)绘制决策树图; (2)预计可能事件(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 (3)计算各策略方案的损益期望值; (4)比较各策略方案的损益期望值,进行择优决策。 若决策目标是效益,应取期望值大的方案;若 决策目标是费用或损失,应取期望值小的方案。,决策树例题(参考书目:环境管理学-杨贤智编著 ),有一石油化工企业,对一批废油渣进行综合利用。它可以先作实验,然后决定是否综合利用;也可以不作实验,只凭经验决定是否综合利用。作实验的费用每次为3000元,综合利用费每次为10000元。若做出产品,可收入40000元;作不出产品,没有收入。各种不同情况下的产品成功概率均已估计出来,都标在图1上。试问欲使收益期期望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