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43147528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020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搭石第2课时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 搭石第二课时1想象画面,感知课文,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发现美,感受美。2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重点想象画面,体会乡亲之间美好的情感。难点从课文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出示图片),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板书课题)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1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什么是搭石?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课件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

2、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着过去,这就是搭石。师:搭石用来干什么的?(搭石用来过河的。)师:如果没有搭石,那人们过河必须怎样?(出示课件,理解“脱鞋挽裤”)归纳: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师:人们出工就必须_,人们收工就必须_,人们赶集就必须_,人们访友就必须_。师:从这个“脱鞋挽裤”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很不方便)师: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搭石的作用吧。(齐读句子)师:在作者的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过河,还是什么?(板书: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搭石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3、: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把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开始吧!2学习第24自然段。师:好的,我看到很多同学在认真思考,画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一起来交流交流。(1)预设板块一:上了点年岁的人。师:为什么觉得这个画面美好?(发现搭石不稳,找搭石搭上。)(板书:摆搭石)师:同学们读读这句话,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示动词)师:老人哪一个动作最能打动你?(踏)为什么呢?(老人试试搭石稳不稳。)师:老人在来回地踏搭石的时候,他心里会想什么?(我得试试稳不稳,不然别人就会掉进水里。)师: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为人着

4、想)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指名读。点评:他读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些词语应该加重语气来读才能突出老人一心只为别人着想的品质呢?(课件出示)指名再读。点评: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位虽然急着赶路,但还是放下手中的东西来摆搭石的老人。同学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种为人着想的行为吧。(生齐声朗读)师: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这样地为他人着想,如此善良,你觉得其他人会怎样做呢?师:如果这个地方没有搭石,这儿的人会怎么样?从文中找找答案。其他的人也会像老人一样来摆搭石的。(更换主语,出示填空,引读句子),例:(忙完农活的中年人、下班回家的青年人、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

5、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师:乡亲们这种(指板书,生接)为他人着想的行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小结:在这平常的小事中,我们感受到了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还从哪儿感受到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呢?(2)预设板块二:走搭石。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A指名朗读。师:刚刚是写老人摆搭石,现在是写人们在干什么?(板书:走搭石)师:人们在走搭石时动作怎样?(板书:协调有序)B理解“协调有序”。师(质疑):怎样走才叫“协调有序”?(前

6、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师:如果不“协调有序”,那会怎样呢?(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创设情境,小组合作读。师: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合作读课文)现在你们走的是什么?(搭石)走得不好就要掉进水里,有没有信心走好搭石?好,从这儿开始。师(引述):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前面的(生:抬起脚来),后面的(生: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嗒嗒

7、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有人在指挥吗?(没有) 师:这样的动作,那样地默契,那样地有序。这就叫(协调有序)。师:乡亲们走搭石协调有序,这(指板书,生接)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师:这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嗒嗒的声音走出了音乐美,这儿的景色美不美?从哪儿体会到的? 想象画面,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绰绰”。A“清波漾漾”说明这儿的水怎么样?(清波:水波很清,漾:荡漾。“清波漾漾”:清清的水波荡漾开来。)课件出示词语解释。归纳:如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把这个词拆开来理解。B理解“人影绰绰”: 绰”是个生字,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在“人影绰绰”中是什么意思?

8、课件出示: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人影绰绰”:人影的姿态很美。C透过“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师:水光、人影两相映,美得像幅画一样,能读读吗?D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你把我们带到了画前,谁能够把我们带到画里?(生读)评价:你读得真好!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师:大家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起走进这美好的画面中去吧。(齐读句子)师:乡亲们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走出了乡亲们之间的和谐美。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让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一下吧!(出示句子,全班齐读)还从哪里体

9、会到美呢?(3)预设板块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A指名朗读。B师(质疑):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呢?(乡亲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C如果大家不互相礼让,那会怎样?D我们班上有互相礼让的现象吗?你看到了后心里是怎样想的?师: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画面永远烙在我们的心中吧!(齐读句子)(4)预设板块四: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师:年轻人怎样背老人过河的?(生做“俯下身子”状)说明了这儿的人不仅尊重老人,还爱护老人。(板书:尊老爱老)理解“理所

10、当然”。师:老人过河以后,他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年轻人会怎样回答呢?(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师: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按道理应当这样。)师:你认为做什么是理所当然的事?师: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尊敬老人的画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美好的瞬间吧!(齐读句子)师:好一个“理所当然”,乡亲们还认为什么是理所当然的呀?(指板书生接:为人着想、相互谦让)其实这里面藏着的是一种习惯,家乡的人们还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课件出示:假如遇到残疾人来走搭石假如遇到小孩子来走搭石还有哪些假如呢?是的,一块块普通的搭石,演绎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善良、谦让和敬老,也深深地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11、 三、总结全文,升华内涵1师小结:一排排平凡的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美丽风景,其实比这道风景更美的是(生接:走在搭石上的人)难怪作者在最后一段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第5自然段。2课文学到这儿,相信你对这句话一定深有感触,谈谈你的感受吧。预设:一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写照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摆搭石 走搭石为人着想 协调有序 互相礼让 尊老爱老结合本课教材特点,我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体验、感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升华。倡导个性阅读,珍视独特体验。以“美”作为这篇课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一)以“寻找美”统领全文。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美好的画面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二)以“欣赏美”感知全文。学生在体验诉说这些美的画面时,脑际其实已经生成了丰富的人物形象,此时,我适时地指导朗读,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进一步强化这种细腻的情感体验。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