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3133059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7.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人物塑造研讨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中 人物塑造研讨 戴新安,狂人日记、 阿正传、 伤逝 中 人物形象,1、鲁迅,原名周作人;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2、代表作:狂人日记、伤逝、孔乙己、药、祝福等等,出版过小说集、散文集、杂文集等。 3、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长的一篇,这也是一篇世界性的名著。 4、阿Q正传、伤逝先后拍制成电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中国现代白话小说成熟的标志是鲁迅的呐喊、彷徨集。 中国第一部被介绍到外国的现代小说是阿Q正传,鲁迅小说风格,鲁迅先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贡献极大,他的创作题材主要有小说、杂文、散文三大类。在小说方面,以 1、力透纸背的笔力

2、; 2、简洁朴素的情节; 3、精炼传神的语言; 将他所处的黑暗的时代所造成的人性缺失和社会的阴暗刻画得入木三分,带给我们无限的震撼和思考。,鲁迅杂文,鲁迅在杂文方面,他以犀利、尖锐、富有战斗性的语言,以发自内心的无比激动的呐喊,唤醒在睡梦中迷失自我的中国民众,作为与旧思想、旧意识、相辨争的有力的武器。,鲁迅散文秋夜,鲁迅在散文方面,很多篇目是蕴含着温情的美好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战斗的呼声,是对残酷无情的黑暗社会的有力控诉,是对中国民众沉睡不醒的人性的悲伤。 教材中的秋夜(见教材496页),是鲁迅用奇异的想象、深沉的情意编织而成的感时抒怀的散文诗。,鲁迅小说塑造人物主要特点,1、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人物与环境的统一,反映出时代的本质和社会现实。 2、运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人物。 3、塑造了很多平凡无奇,但却非常有代表性,并且生命力持久的人物形象。 4、人物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带给我们无限震撼。,一、狂人日记中的狂人,狂人日记发表于一九一八年,处于五四运动的前一年。五四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而所谓的旧道德,主要体现在中国封建社会森严的封建礼教上。它通过家族制度,牢牢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成为人们精神上沉重的枷锁。狂人日记正是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过狂人这个艺术形象,将文章的主题思想展现的淋漓尽致。,忧愤深广的狂人日记,俄国作家果戈里写过一篇狂人日记,写的是一个

4、小职员,因地位低微,追求上级的女儿未能成功,而终于发狂的故事。 鲁迅的狂人日记却不同,它“忧愤深广”。作品主要不是写个人的病患、个人的悲剧,而是写社会的病患和悲剧。,那么狂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该怎样理解狂人的性格呢?有人认为理解狂人,应该重点看他性格中清醒的一面。因为狂人的“狂” 是富有深刻的含义的。 狂人的疯狂其实是正常的,不正常的反而是他身边那些被封建礼教所控制和毒害的人们。这种对比揭露了封建主义对人性的毒害。,另一些人则认为狂人确实是个患有“迫害症”的精神病人。文中有很多明显的证据,例如他的神情始终是惊慌不安的:赵家的狗看了他两眼,他害怕;狼子村有人吃了个大恶人的心肝,他会担心别人也会

5、吃掉他自己这样一个人,总是处于癫狂的状态,你很难将他划归于正常人的队伍之中。 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但看法都是不全面的。,艺术构思的“借托”,狂人日记 在艺术构思上传承和 发扬了“借托”的艺术手法。 例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故事, 作者借托鬼狐,例婴宁。描述离奇 虚幻的故事,便于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 面的黑暗现实,也便于抒发作者自己的 满腔“孤愤”。 鲁迅借托狂人而“忧愤深广”,狂人:貌狂而心清,行疯而神醒,鲁迅先生所塑造的是一个有着癫狂者的外貌而内心却无比清醒的战士的形象。 既然外貌为狂人,他就必须在思想,行为,语言等各方面带有疯狂的特征。所以他胡思乱想,语无伦次。 但是,狂人的本质是一

6、个反抗吃人势力的精神战士,发出震撼人心的呐喊: 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救救孩子.,借狂人之口发呐喊,塑奇人为剑划黑空,狂人的荒唐的疯言疯语中透露着清醒的战斗力量。鲁迅先生借狂人的疯子身份,作出了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所以,狂人是鲁迅先生精心塑造的披着狂人的外衣的清醒的反叛者的形象。 鲁迅借狂人发出第一声伟大的呐喊,塑奇异怪诞人为利剑,划破黑暗的长空。,狂人既是患者,更是战士,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既是一个在半封建社会中因受迫害而致精神失常的患者,又是一个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叛逆者。是反抗封建礼教、揭露封建社会是一个吃人的社会的战士。“狂人”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耳闻目睹

7、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罪恶,从“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中,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毫不留情地剥去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标榜的“仁义道德”的假面,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吃人和被吃的真实历史和现实。,从实质上来说,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在战斗中逐步成长的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作品揭示出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揭穿了封建统治阶级种种吃人的“老谱”。 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并向整个社会发出了: “救救孩子”的呼唤。,狂人这个形象虽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局限,但在当时具体历史环境里,他的战斗呼唤却真正是中国人民反封建的宣言。敢于战斗的狂

8、人,是“五四”前夜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叛逆者的形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二、阿Q正传中的阿Q,作品概述,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悲惨的地位使他倍受凌辱,而他却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用精神上的胜利来掩盖实际上的失败和被奴役的地位。后因向赵太爷的女仆“求爱”,被赵秀才打出门外。为讨生计,被迫进城入伙偷盗。辛亥革命波及未庄时,他从县城返回,虽一向反对造反,但见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对此惊恐万状,于是也不免对革命神往起来,正当声称造反,并沉浸于幼稚而糊涂的幻想之中时,摇身一变为革命党的假洋鬼子扬起哭丧棒,不许他革命,赵

9、家遭抢后,无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党抓进县大牢处决了。,“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只有反映出时代的本质特点,才能称之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阿Q这个形象刚刚诞生,就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震撼。随着时间的流逝,阿Q正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阿Q这个名字成了一个标签,被广泛地运用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品印成各种版本,广为流传。,鲁迅诙谐讽刺的手法来描绘出阿Q的不幸。他是无家无室的光棍一个,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业,靠着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他甚至连姓名都没有。有一次他仿佛姓赵了,可是刚刚宣布就被叫过去挨了有权有势的赵老太爷的巴掌“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本家么?”“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没错,处

10、在那个社会最底层的阿Q连个名字也不配有。没有人留心过这个太过渺小的人物。人们只是记得他作为一个劳动力还是有小小的作用,其余的一概没有印象了。,阿Q,年龄:三十出头 籍贯:不详 身份地位: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 工作:打零工 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 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生平最得意的事:欺负小尼姑 生平最恼火的事:1、向吴妈求爱,被拒 2、让小D抢了饭碗 生平最值得炫耀的事:进过城并看过杀头 最受人欢迎的时候:从城里带东西回来的日子 生前最后一句话: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 口头禅:妈妈的,鲁迅先生塑造阿Q这一人物形象,重点并不是为了向世人揭露贫苦农民的悲惨生活,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在当时那个黑暗的社

11、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作品的重点应该放在阿Q思想上的麻木、落后和不觉悟上。阿Q的精神麻木和他窘困的生活相互交织,于是他创造出了让他“存活下去”的精神胜利法。,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是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来的。鲁迅是从客观存在的社会生活中挖掘出了阿Q这一人物形象,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处于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农民。而他赖以为生的精神胜利法则是当时濒临崩溃的封建主义统治阶级的精神产物。当时帝国主义全面侵华,自高自大的清政府从闭关主义到被洋枪洋炮被迫打开国门,然后就是送去主义了。割地、赔款,泱泱大国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尊严。可是统治者和民众们无法正视这样的事实,于是想方设法地欺骗自己,创造奇妙的生存道路。阿Q这样一

12、个光棍贫苦农民,性格上最突出的一点是这种的精神胜利法。,在作品中看到这样一个阿Q:自高自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欺软怕硬,毫无尊严,不肯正视现实,只求在精神上取得自我安慰。精神胜利法也算是“无往不胜”的,阿Q在这种精神胜利法的支配下,不承认失败,而且感觉不到痛苦。例如,他被人揪住长辫子碰响头,却要说:“我总算是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当别人硬要他承认“这不是儿子打老子,是人打畜生”时,他又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也不就是第一个吗?”,“你还不配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阿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世界中的

13、失败,在虚幻的精神世界里却总被换算成胜利。现在失意,便求助于过去。“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是什么东西!”或求助于将来,“我的儿子会阔多了”。被别人打了,心里想:“我总算是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的得胜的走了,阿Q的精神麻木,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鲁迅只能沉痛地写道:“他睡着了!”更加可怕的是,睡着的不仅仅是一个阿Q,不仅仅是和他一样命运的众多的穷苦农民,睡着的包括当时的中国大众。鲁迅先生正是因为在日本仙台医校观看录影时看到了里面中国人麻木地观看自己同胞被杀害的场景后,才决定弃医从文。他旨在挽救中国民众的精神。,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一旦塑造成功,就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阿Q是

14、一个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人物。鲁迅先生写的是辛亥革命时期落后的受时代残害的农民,但毫不夸张地说,阿Q现在仍然活着。不仅在中国,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可以找到他的踪迹。,阿Q这个典型人物所处的时代虽然过去,但他所体现的某种特征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另外,生活中常常借用某一艺术形象的名称来称呼某种现象,尽管这与原来的形象不是非常相同,也许只有原来形象身上的某种特征。这绝不是鲁迅先生所愿意看见的,但是阿Q确确实实还活着。,简练和朴素是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以个别的人物描写典型。狂人如此,阿Q如此,涓生亦是如此。这些及其平凡的人物刻画和塑造,却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表现力

15、,包含了巨大的思想深度和深刻的历史内容。,写作意图,鲁迅一生都在思考国民性问题,他一生以笔为刀,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方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意在“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让世人清醒头脑。 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作者在这篇小说中,为疗救这样病态的社会、病态的国民而发出痛苦的呐喊。,人物塑造五大艺术特色,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

16、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形象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2、小说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3、用“传记”式结构,小说继承了我国传统小说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4、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人物,喜剧性与悲剧性达到了高度的和谐。其喜剧中夸张、幽默、滑稽、讥讽、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 5、出色的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喜剧笔调塑悲剧人物:阿被斩剧照,伤逝中的子君和涓生,刻画入木三分,塑人似钟,持久震响,所塑造人物立足于当时,但给人的警示是持久长远。 通过人物形象和命运,向世人清醒指出:经济独立在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中的重要性。深刻地揭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