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3054798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2-2013年九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年第一学期石家庄市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 (16题 24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13分)(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3)商女不知亡国恨, 。(李商隐泊秦淮)(4)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5)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7)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林嗣环口技)(8)杜甫在望岳中写出细望泰山云气团团、众鸟飞归的句子是: , 。(9)论语中强调学习和思考要紧密结合,不可偏废的句子是: , 。(10)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陋

2、室环境清雅的句子是: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憧(chn)憬 狩猎( shu ) 酝酿(nin) 玲珑剔透( t )B称(chn)职 装载(zi) 倔(ju)强 悄然潜行(qio)C贮蓄(zh) 亘(n)古 愧怍(zu) 鲜(xin)为人知D脑髓(su) 滞笨(zh) 忍俊不禁(jn) 锐不可当(dn)3.下列词语中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妇孺皆知 明查秋毫 专心致志 苦心孤意B人迹罕至 获益匪浅 自出心裁 一如既往C险象迭生 巧妙绝纶 义愤填膺 骇人听闻D一愁莫展 沧海桑田 人声顶沸 冻饿之虞4.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其中有两处错误,请找出来

3、把序号写在下面,并选择一处说出修改的方法。(3分)甲: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语文?乙:要学好语文,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甲:确实,上课时,我的注意力总是不够集中,老师讲到哪里我都不知道。乙:是啊,我以前也存在这种情况。现在明白了:上课时必须认真用耳朵听,还要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做好笔记,这样我们才能学好语文。病句: 和 ,修改的方法: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B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犯错呢?C“这不是我们的狗,”普洛诃尔接着说:“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D“国际书法展览”近期将在河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6.下面短

4、文中划线的句子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 (只填序号)(2分)乘车是希望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舒服。但是也应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摇摇晃晃,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他们会不会因为体力不支而跌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不如古人?面对老弱病残,我们起身让个座,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第二部分(723题 共46分)一、诗歌鉴赏 (5分)阅读使至塞上回答下列问题。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7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人名)。(1分)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5、( )(2分)A诗人这次奉命慰问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B颈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C“孤烟直”中的烟,即烽烟,边塞报警时点的烟火。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表现的画面。(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

6、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凡读书,须整顿几案,

7、令吉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节选自朱熹 熟读精思) 详缓仔细从容。 子通“仔”。下同。 牵强暗记勉强硬记。 漫浪随随便便。 急要紧。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1)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 同舍生皆被绮

8、绣 (3) 援疑质理 (4) 余尝谓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 既加冠 心既到矣B.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才美不外见C.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谈笑有鸿儒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竹柏影也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13根据上下文,在【乙】文中甲、乙两个方框内各填一个字。(2分) 、 14. 【甲】文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用到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3分) 三、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我们身边的辐射最近一段时间

9、,因受日本9.0级大地震影响,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一时间“谈核辐射而色变”,辐射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人们当下最为关心的话题。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与放射线照射的强度、时间和照射的人体部位有关。辐射是无色、无味、无声,看不见和摸不着的,但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西弗(Sv),1西弗(Sv)=1000毫西弗(mSv)=1000000微西弗(Sv)。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下表列出了放射线不同强度照射对人体的影响:照射剂量(单位:毫西弗)对人体的影响小于100对人体没有危害100500没有疾病感觉,但可引起白细胞数量减少,患癌症的可能性为 1/

10、1306001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200045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 2 至 6 周内死亡从上面列出的数据可见,小于100毫西弗的放射线辐射对人体是没有危害的。实际上,人类是生活在放射环境中的,人类的生活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放射线。人所受的放射线包括天然放射线和人工放射线。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例如,太阳光等宇宙射线,人体内的钾-40,岩石、土壤和水中都存在放射性物质。此外,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看电视,坐飞机,抽烟也会产生放射线。具体说,人们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

11、为0.25毫西弗,带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每年的辐射照射剂量为0.51毫西弗。日本的核辐射让人惊慌,而平时就在我们身边的一些辐射源却很容易被忽视。实际上,在生活中也有放射性物质能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造成对机体的慢性损害。例如,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的建筑材料造成居室内放射性污染加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的燃煤造成空气污染,佩带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异常光彩夺目的或廉价合成的首饰制品对人体也有严重的损害。在日常生活中,医疗辐射的危害是最大的。任何方式的X线检查都是有损受检者健康的,受检者都要承受不同程度辐射致癌的风险,接受的剂量越大,受辐射致癌的风险越高。在生活中,很多人觉得CT等检查是无害的,可以随便做,往往半年甚至3个月就做一次。事实上,这些检查可能给病人带来永久性的伤害。CT等检查是利用X射线能穿透人体组织的原理进行检查的,而X射线也是核辐射的一种。有统计数据指出,做一次心脏冠状动脉CT检查,放射线量相当于拍了几百次X线胸片。根据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的研究结果估算,以一个100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为例,每年大约会有350人可能因照射X线诱发癌症、白血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选自百科知识2011年第4期,有改动)15.放射线不同剂量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不同。当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