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82110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3、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重点 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难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教材分析与教法设想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严格说是一篇驳论文,从文学体裁的角度来看是一篇杂文初中学生对于议论文接触得并不多,尤其又是鲁迅先生的作品,无论是作品内容、背景还是作品的语言表达都让现代学生感到陌生因此,这是一篇教学难度较大的文章板书设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论点论证论据驳论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解题导

2、入新课本文是一篇驳论文。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二、研习课文(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2.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二)具体研习,突出重点、难点1.诵读第15段,讨论探究:(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要驳论证,关键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因为对方或因为己方利益或因为认识上的局限,往往用事实掩盖了真相,这就需要作者能拨乱反正。因此驳论证比驳论点、

3、驳论据更能体现智慧的力量(2)第5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这说明什么? 2.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1)“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2)“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三)欣赏品味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就是诬蔑。(四)课堂训练1.作者用什么方法反驳对方的错误论调?明确:用了驳论证的方法,即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证明观点,然后正面立论:“中国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五)

4、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驳论文的一种写作方法,理解了鲁迅关于“中国人自信力”的阐述,“中国的脊梁”在当时的社会曾大大鼓舞国人的士气,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鲁迅杂文的语言技巧和讽刺手法的运用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学生了解驳论文有关知识,了解作者。明确目标:1、理解掌握批驳谬论的方法;2、体会尖锐泼辣的批驳语言;3、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检查预习:掌握生字词。自读1段找出敌论点、论据理解议论语言的尖锐犀利。小组合作解决。结合理解习题二展示交流:这三个副词准确地写出了国民党政府在自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事实”,极富讽刺意味。理解作者的批驳方法。反思收获。教学札记:这是篇驳论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批驳方法的同时,应该对于作品的思想感情深入领会,去学习鲁迅革命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使学会上在学习语文和做人上都获得益处。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