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山中避雨》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82092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山中避雨》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山中避雨》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山中避雨》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 山中避雨》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山中避雨学习目标与要求: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2.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3.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乐以教和”的含义。模块一:温故知新( 预时10分钟)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适合的词语。(1)“看到他(形容十分惊慌或着急,没有主意),坐立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2)我想,用(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社的编辑。( )(3)我突然(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措辞辛辣的注脚。( )( )(4)这两个被嘲讽的人,(傲慢的,气势逼人)而来,又被我那(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的小玩笑激怒而去。( )( )模块二

2、:自主学习(独立进行)( 预时20分钟)学习内容摘 记看:讲学稿的知识链接以及每个环节的学习目标。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号子恺,浙江桐乡人。我国漫画艺术的先驱,号称“中国漫画之父”,同时也是现代有名的随笔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效的文艺大师,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成就最高的,则是随笔散文和独树一帜的漫画。漫画代表作有子恺漫画绘画鲁迅小说又生画集等。随笔散文集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缘丰子恺文集等。2.古代诗人描绘“雨”的佳句。(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

3、遥看近却无。(3)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读:小组长带领成员自由读课文,可齐读,可分组读。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记:通过做题,熟悉课文和生字词。完成下边的题。2、给下列画线生字注音:寂寥( ) 冗长( ) 嘈杂( ) 工尺( )仓皇( ) 倘能( )解释课文语句中的下列字词:趋之如归: 怨天尤人: 乐以教和: 冗长: 望洋兴叹: 萍水相逢: 尝试性练习:1.结合记叙文六要素,在默读课文过程中,试着自己整理出本文的事情经过,明确本文的线索。 对:四人小组长检查完成情况并负责核对答案模块三:交流研讨(小组合作、展示、精讲)( 预时35分钟)研讨内容摘 记各四人

4、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始讨论下边的问题,然后八人大组进行交流,并及时在讲学稿上记录讨论的结果。1.作者认为“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 2.本文多处运用了“比较”,你能从文中找出几例加以说明吗?3.请你结合文本,说说为什么在山中避雨的你我相处时间就避雨那会,却在分别的时候这样留恋? 八人大组长进行组内分工,做好展示前的准备。模块四:精讲梳理( 预时10分钟) 1.本文主题:本文记叙了作者在山中避雨的经历和感触,告诉我们音乐的感染力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使彼此间更加和谐。2.对比手法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抑此而扬彼,其强调突出的作用。 课题:七年级上(第一单元) 第3

5、课山中避雨 班级 姓名 模块五:当堂训练( 预时15分钟)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寂寥( ) 嘈杂( ) 冗长( ) 工尺( ) 陶冶( ) 乐以教和( )2、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写出合适的词语。(1)小王应聘落选了,立即上夜校充电,并不(形容遇到不如意的事一概抱怨客观条件)。( )(2)她太胖了,看着台上翩翩起舞的同伴们,只能(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3)音乐,拉近了(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之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3、请在下面“然”字前填写一个恰当的字,并积累下列成语。( )然一体 ( )然处之 ( )然自得 ( )然大悟 ( )然泪下 ( )然而生 ( )然大怒 ( )然开朗4、音乐的魅力是无法抗拒的,常在音乐里,人生也会格外美好。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有那么一两首歌曲是难以忘怀的,请你从语言或内容的角度来说说你最难以忘记的一首歌。示例:我最喜欢蜗牛这首歌。蜗牛背着重重的壳,爬得那么慢,可蜗牛从未放弃。但愿我也能成为一只执著的“蜗牛”,爬行在学习的道路上,寻找我的一片蓝天。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