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2981323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经济学复习题2014(仅供参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公共经济学复习题第一章:公共部门的经济活动1.公共物品的含义及特性是什么?公共物品是向整个社会共同提供的,全体社会成员联合消费,共同受益,即它具有效用的非可分割性;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受这些物品,并不排斥、妨碍其他社会成员同时享用,即它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它在技术上没有办法将拒绝为其付款的社会成员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即它具有受益的非排他性。2.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如何界定?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即由政府部门负责提供那些不能通过市场有效供给的物品或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即由政府部门;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即由政府部门担当起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责任,干预、调节经济的运行。3.公共财政具有哪些职能

2、?(1)资源配置的职能(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3)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职能4.名词解释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它指的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或以整个社会为单位而提出的需要。第二章;外部效应1.什么是外部效应?当一种经济交易的结果对除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发生了影响,而又未参与该项交易的任何决策时,即存在外部效应。换言之,外部效应就是为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2.什么是外部效应内在化?具体包括哪两类措施。外部效应的内在化,即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就负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成本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成本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

3、边际成本;就正的外部效应而言,其内在化就是外部边际效益被加计到私人边际效益之上,从而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得以反映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所以,当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或成本被调整到足以使得个人或企业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时,就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第三章:公共物品和服务1.名词解释: 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林达尔均衡”。第四章:公共选择1、名词解释:政治均衡: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物

4、品或服务的供给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的分配达成了协议,就取得了所谓的政治均衡。中间投票者定理:如果所有投票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曲线均呈向右下方倾斜状态,那么中间投票者最偏好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就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在公共经济学中,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2、试析政府部门及官员参与公共选择过程的行为特点及原因.政府部门及其官员的行为,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及其效率会产生很大影响。他们将公共权力最大化作为追求目标。政府部门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同私人部门生产或提供私人物品或服务存在很大差别。政府部门之间不存在提供同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竞争;政府部门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公共物品或服务

5、不以价格形式出售。 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将公共权力极大化作为追求目标,公共权力的大小与其所控制的社会资源的数量正相关。因此,公共部门权力极大化必然带来政府预算规模的极大化,这会导致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过剩,高于其最佳水平。 政府部门通常拥有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垄断权,只有政府部门本身能够掌握有关这些物品或服务的信息,这使得官员们将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社会效益人为夸大,从而使得通过投票过程所决定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进一步增加。第五章:公共支出1、名词解释:公共支出:公共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2、简要解析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对

6、于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四种:一是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倾向于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政府履行越来越多的职能的角度做出解释;二是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他们倾向于从公共收入随经济发展和社会动荡而增长,并导致公共支出相应增长的角度做出解释; 三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他们倾向于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公共支出结构做出相应变化的角度做出解释;四是的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它则倾向于从公共部门劳动生产率偏低必导致其规模偏大的角度做出解释。第六章:公共预算:决策及经济分析1. 名词解释:公共预算:也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

7、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2、什么是公共预算?它具有几个方面的功能?公共预算:也称国家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在每一个预算年度的全部公共收支结构一览表。简言之,公共预算是政府部门的公共收支计划。功能:(1)它反映和规定了政府部门在预算年度内的活动范围、方向和重点。(2)它是立法机关和全体社会成员监督政府收支运作的途径和窗口。(3)它是控制公共支出规模的一个有效手段。第七章: 公共收入1、名词解释:公共收入: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特定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的公共收入。

8、公债: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2、为什么说税收是最佳的公共收入形式? 政府通过课征税收的办法取得的公共收入,实质是人民将自己所实现的收入的一部分无偿地转移给政府支配。这一来不会凭空扩大社会购买力,引起无度通货膨胀;二来政府不负任何偿还责任,也不必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不会给政府带来额外负担;三来税收是强制征收的,政府一般可以制定法律向其管辖范围的任何人或任何行为课征任何数额的税款,故可为政府支出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正因为如此,在各种可供选择的公共收入形式中,税收为最佳形式。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税收是公共收入的主要支柱。3、公债的

9、基本功能是什么?公债是政府举借的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基本的功能。以发行公愤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只是杜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既不会招致纳税人的不满,叉不会无端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总量,造成无度的通货膨胀,还可以迅速地取得所需资金。此外,公债的发行或认购通常建立在资金持有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上,通过发行公债筹集的社会资金,基本上是资金持有者暂时闲置不用的资金。将这部分资金暂时集中,归政府使用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因而是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方式。第八章:税收原则1、名词解释:税收额外负担: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税

10、收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可分为两类: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若因征税而导致的私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即发生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额外负担。二是经济运行机制方面的额外负担,若因征税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发生了不良影响,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正常获最佳决策,即发生税收在国民经济运行方面的额外负担。 2、什么是税收公平原则?衡量税收公的标准有哪些?含义: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即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税收不应是专断

11、的或有差别的。这称作“横向公平”(亦称作“横的公平”或“水平公平”)。二是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即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这称作“纵向公平”(亦称作“纵的公平”或“垂直公平”)。 衡量税收供品与否的标准是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前者以纳税人从政府所提供物品户服务中获得的效益多少作为判定其税负大小的标准,后者则以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作为判定其税负大小的标准。3、什么是税收效率原则?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含义:税收效率原则指税收活动要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基本内容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税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税收要有利于经济机

12、制的有效运行,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从税务行政的角度,税收制度必须简便, 征纳双方的费用少。第九章: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1、名词解释:拉弗曲线: 拉弗把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用一条曲线来说明,这条曲线被称为“拉弗曲线”。其基本点是:税率水平有一定限制,在一定限度内税率提高税收收入增加。(课件)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做拉弗曲线。(百度)2、税制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具体应该怎样进行安排?税制结构是指一国税制中税种的组合状况,它反映

13、各个税种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地位。税制结构的设计应当体现税收原则的要求。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税制结构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税种配置、税源选择和税率安排三大问题。 在税种的配置上,应研究各个税种之间的相互配合问题,选择好主体税种和辅助税种,形成一个由各个税种构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 在税源的选择上,应区分税本和税源,研究如何保护税本,尽可能不使税收侵及税本。 在税率的安排上,应使税率控制在适度的水平上,并根据客观经济形势的需要选择好税率的形式。在税率水平的控制方面,按照拉弗曲线原理,处理好税率和税收的关系。第十章:税收效应3、什么是税收效应?包含哪两种效应。税收效应指纳税人因政府课税而在其

14、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以及由此对社会经济运行本身的影响。税收效应理论旨在考察税收对纳税人的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的影响,通常归纳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第十一章:税收的转嫁与归宿1、 税收转嫁及归宿与供求弹性关系的原理是什么? 决定税收转嫁和归宿状况的关键因素是课税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力量对比。若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税负前转的可能性较大,购买者将会承担大部分税负;若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税负后转或不能转嫁的可能性较大,生产者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将会承担大部分税负。第十二章:公债的运用与管理1、 现代公债的运用原则是什么?(1)当经济面临有效需求不足的衰退时,政府应当以举债作为弥补因实施刺激需求措施而引发的财政赤字的手段.(2)公债应否偿还或偿还多少,应视整个经济形势的需要而定 .公债的偿还决策,不能仅仅考虑财政的收支状况以及举债时的期限规定,而应依据经济发展需要来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