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caoka****i123 文档编号:142963401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武清区杨村五中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新人教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讲学目标(教师寄语: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朗读、品读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进而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重点);合作探讨,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难点)。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他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预习学案导学(教师寄语: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先决条件!)一、资料链接: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教师寄语:了解别人就是充实自己)1、臧克家,诗人。1905年生于山东诸城。

2、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2、闻一多(1899-1946),本名 ,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 ,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 ,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3、臧克家和闻一多:臧克家于19

3、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二、朗读本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在书中标出下列生字词,并掌握。(教师寄语:用基础为自己的成长奠基)1、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 ) 赫然( ) 迭起( ) 典籍( ) 弥高( ) 校补( ) 函寄( ) 漂白( )锲而不舍( ) 兀兀穷年( )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 慷慨淋漓( )( ) 气冲斗牛( ) 目不窥园( )群蚁排衙( )2、解释词语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

4、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目不窥园 群蚁排衙 望闻问切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3、填空(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2)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越坚,_。(3)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4)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气冲斗牛,_!(5)他,是 的巨人。他,是 的高标。三、走进文本,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学法提示: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并将小组交流的结果用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教师寄语:会学习、会合作,定会成功!)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

5、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3、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4、这篇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5、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在预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个人的阅读印象,并从以下几种发言形式中选择

6、一种与小组同学交流: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读了这首诗歌,让我联想到(可诗、可文、可唱)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四、拓展延伸(任选一个)(教师寄语:学为我用,提升自我!)(不少于100字)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能自圆起说,就予以肯定。题目:100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反馈当堂达标(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钻探( )地壳

7、( )弥( )无暇( )漂白( )硕果( )校补( )赫然( )迭起( )慷慨( )淋漓( )臧克家( )诗兴不作( )锲而不舍( )炯炯目光( )目不窥园(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迥乎不同( )气冲斗牛( )2、成语填空:潜心( )注 心会神( ) ( )而不舍 ( )尽心血一反( )往 ( )乎不同 群蚁排( )3、解释词语:诗兴不作:目不窥园:兀兀穷年:高标:4、你对课文了解吗?(1)这篇文章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他是诗人、 _、_。(2)读了全文,我们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前期 _,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 _,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

8、楷模。闻一多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在_方面却有相同之处。(3)文章分两个部分。其过渡段的作用是: _。5、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概括了闻一多先生在治学方面的特点。(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明了闻一多先生钻研学问的艰难困苦。( )“不动声响,无声无闻”表现了闻一多先生潜心钻研学问,默默无闻,不问世事,与世无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赞扬了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赞扬了作

9、为革命家闻一多先生言行高度统一的美德。( )6、散文常用叙议结合的方法表明作者的见解,这篇散文也是如此。文中的议论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前(A),有的放在有关的叙述之后(B),还有的放在叙述的中间;它们的作用或提示下文(a),或过渡衔接(b),或归纳总结(c)。请指出下面几处议论的位置和作用。“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 )7.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加点部分的意思。(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

10、作而研究志趣正浓。(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4)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7、课外阅读:(一)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 啊!有事实拿出来 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 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

11、(鼓掌)这成什么话?(鼓掌)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的鼓掌)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热烈的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鼓掌)(二)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

12、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1)本文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们感觉到闻一多先生作为民主战士的_精神。(2)第(一)段中“讲、说”和敌人的“ _”对比;“光明正大”和“ _”对比,揭露了_。(3)文中“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是指: _。(4)“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这句话用了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的情感。(5)用“”给第(二)段文字划分层次。 8、欣赏:红烛闻一多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

13、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