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上传人:1527****560 文档编号:142923547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生理学考试重点归纳 1内环境 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异化作用 可兴奋组织、细胞对有效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与特性。 3阈值 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 4负反馈 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 5反射 指中在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规律性反应的过程。 6自身调节 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易化扩散 指水溶性的小分子或离子通过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帮助,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 过程。 2受体 受体是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其的功能是可以识别并特异性结合

2、作用于它的化学物质(如激素), 并转发化学信息,改变细胞生化反应,增强或减弱细胞生理效应。 3去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变小或消失的现象,称为去极化。 4超极化 以静息电位为准,膜内外电位差增大的现象,称为超化。 5静息电位 细胞处于安静状态下, 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称为静息电位。 一般表现为内负外正的跨膜电位。 6动作电位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迅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 电位。 7局部电位 阈下刺激也可使膜去极化,但这种去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局部,只能作电紧张扩布,故称为 局部电位。 8兴奋-收缩耦联 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

3、胞的动作电位与肌细胞的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 9强直收缩 骨骼肌在接受连续的有效刺激时,由于刺激频率高,若刺激落于前一次骨骼肌兴奋收缩的收缩期,形 成的强而持久的收缩,称为强直收缩。强直收缩是机体骨骼肌收缩做功的主要形式。 1血清 血清是血液凝固后,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容积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3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对抗低渗容液的抵抗力。抵抗力大的脆性小,反之则脆性大。 4红细胞凝集 相同的抗原、抗体相遇时,通过免疫反应使经红细胞相互凝结聚集在一起的现象。 5溶血 红细胞膜破裂后,血红蛋白溢出,溶解于血浆中的现象。 6血液

4、凝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 7血型 血型特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它是血液中的一种特殊标志物。 1自律细胞 指心内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细胞,其生物电特点是复极4 期自动去极化。 1 2窦性心律 由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动节律。 3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它与心率成反比关系。 4心输出量 每分钟一侧心室收缩射入动脉的血量。它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 5自动节律性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 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简称自律性。 6中心静脉压 腔静脉或右心房内的压力称为中心

5、静脉压。 7微循环 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 8收缩压、舒张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由于心室收缩时,使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称为收缩压。由于心室舒张, 使动脉血压下降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9减压反射 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当动脉血压升高时, 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 故称减压反射。 10血脑屏障 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形成的纤维膜,可阻止血液中的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液中,这对维持中枢神经的 内环境相对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呼吸 呼吸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的进行的O2 和 CO2 气体交换过程。 2胸式呼吸 胸式呼吸是指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主要表现为胸部起

6、伏明显的呼吸运动形式。 3潮气量 潮气量指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约为500ml 左右。 4肺活量 最大吸气后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称为肺活量。 5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型细胞分泌的一种物质,它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之间处于平 衡扩张的状态。 6肺泡通气量 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至肺泡的气体量,它是真正可以进行气体交换的有效气量。从数值上等于 (潮气量解剖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7血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百分比。 8呼吸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参与呼吸调节的神经元群。它们分布于大脑皮层、脑桥、延髓、脊髓各中枢水平。 9外周化学感受器 外

7、周化学感受器即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处的可感受血液中化学物质浓度变化的感觉神经周围突。 10肺牵张反射 由于支气管、肺的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称为肺牵张反射 1胃的排空 胃的排空是指进入胃的食糜在胃的运动作用下,不断从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2胃肠激素 在消化道粘膜层散在着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所分泌的化学活性物质称为胃肠激素。主要的胃 肠激素有胃泌素、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促胰液素。 3化学性消化 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酶完成,特异的消化酶将大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称为化学性消化。 4吸收 2 吸收是指被消化为小分子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

8、程。 5胃粘膜屏障 胃上皮细胞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也形成一道屏障,防止H+侵主粘膜细胞及防止 Na+从细胞内向胃腔 弥散,称为“胃粘膜屏障” 。 1能量代谢率 以单位时间机体的产热量来代表机体的能量代谢率。 2食物的卡价 1 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称为食物的卡价。 3氧热价 某种营养物质氧化时,消耗1 升 O2 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4呼吸商 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一定是时间内CO2 产生量与耗 O2 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 5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6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在进食后 1-8 小时左右,机体即使处于安静状态,其产热量也

9、会比进食前提高。这种食物引起机体产 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7体温 体温是指体内深部的平均温度。临床上通常用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来代表体温,它们的正 常平均值分别约为 36.137.1、36.637.6、36.937.9。 1排泄 排泄是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进入体内的异物,经过血液循环带到排泄器官向体外排出的过程。 2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即肾小球滤出的滤液量或原尿量。正 常成人安静时约为 125ml/min。 3渗透性利尿 因为小管液溶质浓度增加,使渗透压升高而引起的尿量增加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 4水利尿 由于大量

10、饮清水,通过对血浆的稀释,导致晶体渗透压下降,反射性引起ADH 释放减少,造成的尿量 增多的现象,称之为水利尿。 5肾糖阈 通常将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称为肾糖阈。 正常人的肾糖阈为 8.889.99mmol/L (160 180mg%) 。 6尿失禁 高位截瘫的病人,因骶髓排尿中枢失去与大脑皮层的联系而出现排尿不受意识支配的现象称为尿失 禁。 1瞳孔对光反射 当眼受强光照射时,瞳孔缩小;光线变弱时,瞳孔放大的现象,称为瞳孔对光反射。此反射呈交互效 应,即光照一侧瞳孔可引起双侧瞳孔同时缩小。 2视力 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眼能识别物体两点间的最小距离。主要表现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对物体形

11、态精细 辨别的能力。 3视野 视野是指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不动, 这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 在同一光照条件下, 白色视野最大,其次为黄蓝色,红色,最小的是绿色。正常人人鼻侧和上侧视野较小,颞侧和下侧视野较 大。 1突触 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并且传递信息的部位,称为突触。 2突触延搁 突触传递需要轴突末梢释放递质,经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才能产生突触后电位,因此耗费的时间较 长。称突触延搁。 3牵涉痛 牵涉痛是指内脏疾病往往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 3 4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休 克。 5肌紧

12、张 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地牵位肌腱时发生的缓慢、持久的肌肉紧张性收缩的反射。肌紧张是维持躯体姿 势的最基本的反射活动,是姿势反射的基础。 6胆碱能纤维 凡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为乙酰胆碱的称为胆碱能纤维。 7去大脑僵直 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动物将出现全身伸肌紧张亢进的现象,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 脊柱挺硬等角弓反张状态,称为去大脑僵直。 8特异性投射系统 经典的感觉传导道(除嗅觉外)上行到丘脑,在丘脑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核换元后,点对点地投射到大 脑皮层的特定区域,产生专一的特定感觉,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 9第二信号系统 对抽象事物的信号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功能系统,称第二信号系统。 1激素

13、由机体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具有传递信息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2下丘脑调节性多肽 下丘脑调节性多肽是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释放的9 种调节肽。即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激素、生长素释放抑制激素(生长抑素) 、催乳素释 放因子、催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因子、促黑素细胞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3激素的允许作用 某激素不能直接引起某种生物效应,但该激素的存在,可以使另一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 激素的调节起支持作用激素,这就是激素的允许作用 4促激素 促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的合称 5

14、应急反应 当体内外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畏惧、剧痛、失血、运动、创伤、寒冷等紧急情况下,交感-肾上 腺系统活动加强,血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显著增加,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这一过程变 化称为应急反应。 6应激反应 机体当受到各种伤害性刺激时,即感染、饥饿、创伤、疼痛、手术、寒冷等,血中ACTH 量大大增加, 糖皮质激素分泌相应也增加并产生一系列全身反应,这一过程称为应激反应。 7激素的生物放大作用 激素在体内的浓度很低,但作用显著,它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有逐级放大作用,即具有高效生物放大作 用; 1月经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在卵巢激素周期性分泌的影响下,子宫内膜发生周期性剥落,产生从阴道流

15、出经 血的现象,称为月经。 2月经周期 从月经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 28 天,包括月经期、增生期、分 泌期。 3妊娠黄体 若从卵巢排出的卵子受精,形成受精卵,则黄体继续发育形成妊娠黄体。妊娠黄体可继续分泌孕激素 和雌激素,以维持受精卵的发育。 4排卵 卵泡成熟后靠近卵巢表面,卵泡破裂,成熟的卵细胞和它周围的放射冠等一起被排入腹腔的过程,称 为排卵 5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由胎盘绒毛组织的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 它一般在受孕 6 10 天在血中出现,是维持受精卵发育,生长的主要激素。 4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

16、on) :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 ( clearance, C) : 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 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 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 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球 -管平衡:不论肾小球过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端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是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 ,这种现象被称为球-管平衡。 管 -球反馈:由小管液流量变化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现象被称为管-球反馈。 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如果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电位的波动被称为动 作电位。 阈值( threshold) :能引起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刺激的阈值。 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简称纤溶。 动脉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