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2922551 上传时间:2020-08-2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实验心理学郭秀艳.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重难点考卷 一、选择题 1. (A ) 首次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到心理学的研究中,创立了心理物理学法。 A费希纳B冯特 C艾宾浩斯D华生 2. 在学年开始时,实验者测试了所有儿童的智商,然后从每班随机抽取几名儿 童,告诉他们的班主任这些儿童“智力超常”。学年结束时,再对所有儿童进行 同样的测试,发现“智力超常”儿童智商分数提高的幅度明显超过其他儿童,这 种现象称为(A ) 。 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 C要求特征D霍桑效应 3. 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在递增序列中直到被试第一次报告(C ) , 该系列才停止。 A相等B怀疑 C有D无 4. 在用极限法测量绝对阈限时,如果

2、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 则表示有(D ) 。 A练习误差B疲劳误差 C期望误差D习惯误差 5. 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测量方法是以下哪种(B ) 。 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 C平均差误法D最小变化法 6. 在信号检测论的实验中,某被试虚报的次数为4,正确拒斥的次数为46,击 中的次数为 42,漏报的次数为8,该被试的击中率是多少(B ) 。 A0.16 B0.84 C0.08 D0.92 7. 斯腾伯格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D ) 。 A选择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D加法反应时法 8. 下列哪个不属于注意过滤范式下的例子(B ) 。 A负启动

3、范式B提示范式 C整体局部范式D双侧任务范式 9. 振幅对应的视觉感受是(C ) 。 A色调B饱和度 C明度D纯度 10. 下列实验中,支持知觉直接性观点的是( A ) 。 A视崖知觉实验B三维图形知觉测验 C透视错觉实验D知觉恒常性实验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似动现象的有(C ) 。 A火车的行驶B时针的转动 C活动的电影画面D旋转的餐厅 12. 短时记忆的容量约是(B ) 。 A6 2 个组块B7 2 个组块 C8 2 个组块D9 2 个组块 13. 不能验证工作记忆中语音环路存在的是(D ) 。 A无关言语效应B语音相似性效应 C词长效应D特征比较效应 14. 对自己的客体记忆进行认识

4、、评价和监控的复杂认知系统是(D ) 。 A前瞻记忆B工作记忆 C内隐记忆D元记忆 15.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每5 分钟按一下电铃让外面的人进来是(B )的前 瞻记忆。 A基于活动B基于时间 C基于空间D基于事件 16. (C )将实验法应用于记忆的研究,创造性地使用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 的研究材料,并首先提出了节省法,建立了遗忘曲线。 A费希纳B冯特 C艾宾浩斯D华生 17. 研究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系统地改变照明强度以确定工厂的最佳照明条 件。结果发现无论照明增强或减弱,工人的工作效率都在逐渐提高,这种现象被 称为(D ) 。 A罗森塔尔效应B安慰剂效应 C实验者效应D霍桑效应 18. 用最

5、小变化法测量差别阈限时,递增系列的上限是指(B ) 。 A最后一次“ +”和第一次非“ +”的中点 B最后一次非“ +”和第一次“ +”的中点 C最后一次非“”和第一次“”的中点 D最后一次“”和第一次非“”的中点 19. 在用极限法测量阈限时,如果前一半测定的阈限显著小于后一半测定的阈 限,就可以认为测定过程中有(D )的作用。 A疲劳因素B练习因素 C期望因素D习惯因素 20. 史蒂文斯用(D )得到数据建立了心理物理学上著名的心理物理函数 史蒂文斯定律。 A感觉等距法B差别阈限法 C分段法D数量估计法 21. 下列哪个不是信号检测论中所使用的指标(A ) 。 A标准分 Z B似然比 C报

6、告标准 C D辨别力指标 d 22. 在唐德斯 ABC 减法反应时实验中, B 反应时代表的是(C ) 。 A基线反应时B辨别反应时 C选择反应时D简单反应时 23. 注意的(B )认为客体知觉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前注意阶段;一 个是特征整合阶段。 A资源限制理论B特征整合理论 C信息联接理论D过滤器理论 24. 不属于混色定律的是(D ) 。 A补色律B替代律 C居间律D恒常律 25. 不属于双耳声源方向判断的线索是(C ) 。 A双耳周相差B双耳时间差 C双耳空间差D双耳强度差 26 下列属于无觉察知觉的神经心理学证据的是(B ) 。 A遗忘症B盲视 C失语症D失认症 27. 中央执行

7、系统通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C ) 。 A注意瞬脱范式B随机生成范式 C线索提示范式D点探测范式 28. 内隐记忆研究中常见的间接测验有(A ) 。 A残图辨认测验B模糊意义测验 C错误联接测验D系列再生测验 29. 识记时的心境与回忆或再认时的心境匹配,会提高回忆或再认的效果,这种 效应是(D ) 。 A情绪一致性编码效应B情绪一致性提取效应 C情绪对记忆的损害效应D记忆的情绪依存性效应 30. 与前瞻记忆相对应的是(C ) 。 A元记忆B错误记忆 C回溯记忆D长时记忆 二、名字解释 1. 操作定义: 指用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特征来界定变量的含义。 2. 被试内设计: 指被试接受自变量所有

8、水平的处理,其基本原理是,被试接受 自变量所有水平的处理, 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行为差异。该 实验有效地控制了 3. 暗适应: 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出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适应 时间约为 2530分钟。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4. 启动效应: 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而使得对这一刺激的加工易化。启动 效应有两种, 一种是重复启动, 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等同的,即后呈现的测 验刺激完全等同于前后呈现的启动刺激;另一种是间接启动, 其允许前后呈现的 刺激有所差别。 5. 速度准确性权衡:指在实验过程中,被试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或在不同 的实验条件下,建立一

9、个权衡反应速度与反应准确性的标准来指导其反应行为。 反应时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 和反应准确性间的反向关系, 这使我们必须在它们之间作出权衡。我们都有这样 的常识,当你急于做某件事时,你更可能出错;相反,当你试图准确地完成某件 事时,如完成学期论文,为了达到预期的准确性,你必须放慢工作速度,这就是 速度准确性权衡的体现。 6. 被试间设计: 要求每位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也称一种实验处 理或一个实验条件), 其优点是是一种处理方式不会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但却有可能存在另一种额外变量,即不同处理水平的被试间差异 7. 实验者效应: 指

10、主试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或无意的以某种方式(如动作、 表情等)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自己的期望,这种现象就是实验者效应, 也称为主试效应。 8. 元记忆: 元记忆则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 了解和控制, 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 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 9. 效度: 分为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内部效度指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 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外部效度:指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被试样本的总体和其 他同类现象中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0. 恒定刺激法: 又称固定刺激法,指以相同的次数呈现少数几个恒定的次数, 通

11、过被试觉察到每个刺激的次数来确定阈限 三、简答题 1. 举例说明因变量的指标有哪些? A、客观指标主要有: (1)反应速度。 例如,简单反应时、或潜伏期,走完一个迷津所需要的时 间,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某项作业的数量等。 (2)反应速度的差异。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实验中, 经常以反应速度的差异 作为考察被试各种高级认知机能的指标。 (3)反应的正确性。例如,选择反应的正确次数、走迷宫入盲巷的次数、 跟踪盘离靶的次数或距离等。 (4)反应标准。随着信号检测理论的广泛使用,诸如似然比、报告标 准 C等就常被用来作为一种客观因变量指标。 (5)反应的难度。有些作业可以定出一个难易等级,看被试或动物能达到 什

12、么水平,如斯金纳箱就有三个难度等级。 B、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被试的口语记录。口语记录是指被试在实验 时对自己心理活动进程所作叙述的记录,或在实验之后, 被试对主试提出问题所 作回答的记录。 2. 简述唐德斯反应时ABC。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 法。其基本逻辑思维是: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 过程。且除此之外, 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 那么这两种作业反应时的差即为此 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唐德斯吧把反应时任务分为三种:A反应表示简单反应, B反应表示选择反应, C反应表示辨别反应。刺激辨认的心理操作所需时间,即 辨别时

13、间 =C反应-A 反应;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所需时间,即选择时间=B反应-C 反应。 3. 简述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的种类。 心理学实验涉及的自变量种类很多,大致可分为三类: (1)作业变量。作业就是指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或者实验中所呈现的、和 被试任务有关的某种刺激, 例如:迅速呈现的字母串、 记忆词表、错觉图形等(呈 现这些刺激时要求被试作出特定的反应) 。如果把这些任务的任何特性作为自变 量来操纵,则这种自变量就是一种作业变量。 (2)环境变量。当被试进行某种作业时,如果改变实验环境的任何特性, 那么改变了的环境特性就是环境自变量。例如,实验室的照明情况或噪音强度都 可以作为自变量加以研究

14、。 (3)被试变量。可能影响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的被试的特性因素称为被试变 量。这些因素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智力、教育水平、人格特 征、动机、态度、内驱力等。这种变量也是可以被实验者操纵而成为自变量的。 其中有的是实验者可以主动操纵加以改变的(通过主动操纵产生几个自变量水 平) ,而有的则是被试本身固有的、不能主动操纵的,只能进行测量(根据被试 本身的特性分为几个自变量水平) 。 4. 举例说明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哪些?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排除到实验外去; 、2、恒定法:指使得额外变量在实验 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 3、匹配法:匹配法旨在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 相等。 4 、

15、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地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的技术。5、抵消平衡 法: 指通过采用某些综合平衡的方式使额外变量的效果互相抵消以达到控制额外 变量的目的的方法。常见的抵消平衡法有ABBA 法和拉丁方设计法。 6 、统计控 制法在实验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或偏相关等统计技术把影响结果的额外变量加以 控制。 5. 什么是主效应与交互效应?请举例说明。 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用水平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 计中。 交互效应:只有一个自变量对应变量的作用受到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当一个 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16、 6. 简述如何利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感觉差别阈限。 极限法 ,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或最小差异法)等, 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极限法的特点是: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 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 置。其基本原理是:在实验中给被试呈现两种刺激,一种是标准刺激,即刺激大 小恒定不变, 另一种是比较刺激, 即刺激强度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按一定的小步 变化。被试的任务就是判断两种刺激的大小。 7. 什么是 Stroop范式?论述它的实验过程、结果及评价。 Stroop 范式:指同一刺激词的颜色信息和词义信息发生相互干扰的现象。 实验过程: 电脑上随机呈现四组材料(分别为:A套(字色一致):红色的“红” 字(A1) ,黄色的“黄”字(A2) ,蓝色的“蓝”字(A3) ,绿色的“绿” 字 (A4) 。 B套(字色矛盾):绿色的“红”字( B1) ,蓝色的“黄”字( B2) ,黄色的“蓝” 字(B3) ,红色的“绿”字( B4) 。C套(字色无关):红色的“我”字( C1 ) ,黄 色的“爱”字( 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